汉中市大茶树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018-11-08 07:02
茶叶通讯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中市汉中茶树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汉中 723000)

汉中,秦以前是巴蜀茶区的北缘。据史料记载,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唐、宋时已成为全国重要茶区之一[1]。明代,汉茶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据《明史》(食货)记载:以茶易马“以汉茶为主,湖茶佐之”“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2]。汉中种茶制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野生大茶树资源丰富,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未有对汉中地区大茶树资源开展过系统性普查工作的报道。本文通过对汉中市大茶树开展系统性的普查,建立基本的大茶树档案(具体位置、生长状况、形态特征和历史背景等),为汉中大茶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汉中市大茶树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今后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区概况

汉中年均气温14℃左右,气候温和;年降水600~1000 mm,降水充沛。此次调查的大茶树主要分布在各县区海拔700~1000 m的山地丘陵地带,大部分分布区处于丛林之中,空气温润,适合茶树生长。

1.2 调茶时间与内容

2016年3~12月,依据地方志、地方相关材料和当地老百姓口头传接等对汉中市境内主要产茶县区开展野生大茶树资源调查统计。根据野生大茶树分类标准,结合长江以北茶区——汉中境内的土壤、气候和茶树生物学特性,调查对象为主干和分枝明显、茎粗直径≥10 cm(或周长超过31.4 cm)以上的活体茶树,观察和测量其基本性状指标如地径、树幅和树高等。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汉中大茶树主要分布在镇巴县、西乡县、城固县和南郑县,海拔约700 ~1100 m,植被环境良好,树高200 cm以上,其中城固县梨树坪一株大茶树达到460 cm;树型除西乡县鸳鸯池、木竹坝和镇巴县雌鸡岭三地3株大茶树属乔木型,其余多为灌木型;树姿以直立和半开张为主,叶形除以镇巴县青狮沟2株为长椭圆形和城固县梨树坪一株为披针形外,其他全部为椭圆形;叶色为深绿或黄绿(表1)。

表1 汉中市大茶树分布及相关性状情况Table 1 The Old tea tree distribution in Hanzhong

3 讨论

3.1 汉中大茶树的形成

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由南向北传播的重要通道,历史上茶树栽培盛极一时,直到明代中叶至清末由于政治、自然灾害和战乱等原因,茶产业才由盛转衰。旧时茶农栽培的茶树后来荒废,缺乏人工干扰,至此形成大茶树。如宁强青木川一农户家房后的一株老茶树,据考证是农家主人祖辈栽植,其墓碑显示为清代道光年生人,据推算该茶树树龄至少有170年。因此已知资料上可见的都属于人工栽培种,此番考察的地点也多是有过产茶历史的地方。由于本地地貌复杂,生态多样,要进大山深处进行全面考察,需要专业的团队以及丰富的户外经验,在秦岭是否分布有完全野生的大茶树,尚不明确。

3.2 汉中大茶树的生存状况

3.2.1 生态环境适宜

秦岭巴山一代气候温和,植被茂密,降水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且这些地区没有大型有污染的工业园区存在,有利于大茶树的保存。

3.2.2 人为损害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大茶树分布在农户农田之中,若茶树出现衰老迹象,茶叶产量低,农户就会将茶树台刈或者砍伐掉,造成大量茶树人为损害;有的大茶树由于小有名气,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拜访,但是农户不堪其扰索性将茶树砍掉;更有一些地方得知大茶树的存在后想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倒卖大茶树,而在移栽的过程中因为茶树树龄较大,相关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最后导致大茶树死亡。

3.3 存在的问题

3.3.1 调查统计仍有待完善

1983年进行的陕西茶树种植资源调查,相关人员发现了部分大茶树,但当时并非专门的大茶树普查,且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缺少相应的地理位置信息、相关图片以及编号,形成的资料并不完整。此次大茶树调查虽然技术比较完善,但是群众提供的线索还很多,未能全部调查完全。

3.3.2 调查结果难以共享

要清楚地了解大茶树的分布情况和种质特性,需要专业的团队持续的调查、收集和分析。据了解,大茶树的调查除本单位外还有其他单位涉及,但各单位之间没有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造成大茶树的重复调查和人力财力的浪费。

3.4 保护利用措施与建议

3.4.1 登记造册并运用网络平台共享资源

要保护,必先全面摸清本地到底有多少大茶树、它们的分布状况和具体坐标等,以便后来的数据跟踪、采样扩繁和研究利用等。

目前,参加野生大茶树调查的单位较多,也有是在收集种质资源过程中发现的大茶树,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可靠的平台和体系来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大量重复而无效的工作,而对各单位所做工作知识产权界定模糊也是造成资源难以共享的一个原因。参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做法(图1)[3],将茶树种质资源信息数字化,并提交给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形成关于本地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进而与水平更高的科研院所合作,发挥我省茶树资源更大的价值。

3.4.2 在维持大茶树生存的基础上扩大保有量

大茶树的基因多样性相对于现在经过多次人工选择的栽培种要丰富,每一株大茶树的基因库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个体的消失或死亡都是损失,因此需要扩大其种质资源的保有量,做好基因库的备份,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保护好大茶树周边环境,使大茶树继续在良好的状态下存活,而非为了开发而将其破坏甚至毁灭。

3.4.3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汉中大茶树的保护基本只能停留在口头嘱托,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政策法规和资金保障,相关人员在施行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依据,不能执行统一且科学的保护措施,甚至发现一株大茶树还会加速人为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以激励当地人就近保护,减少人为砍伐。另外将古茶树保护划入相关部门职责范围,使茶树保护不再停留在口头层面。

3.4.4 各级单位分工明确,不同侧重

根据最近一次的陕西古茶树保护利用开发研讨会,会上专家指出茶叶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地方和市级侧重点不同,保护重在县级,开发利用重在市级。县级单位是最接近茶树资源的单位,保护工作采取就近的原则放在县级才能发挥更大的职能;而市级乃至国家级单位,拥有的科研资源相对更为丰富,人才储备充分,更有利于开展相关科学研发工作。

猜你喜欢
汉中市汉中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看图识字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汉中仙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