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讨

2018-11-12 03:54孟燕南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新常态

孟燕南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量跃居全球第二,但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在环境层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绿色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主题。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合作的深入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发展议题已成为国际间政治、经济角力的重要筹码。绿色金融既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抓手之一。因此,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简述了绿色金融,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一、简述绿色金融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课题。绿色金融也被称作是生态金融,主要指的是对多种金融活动的变革进行借助,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此同时,把资源节约与环境净化引入金融行业,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投资办法和方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且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使经济模式得到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市场等领域。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借助的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长远发展方面进行考虑,制定相应规则,通过金融活动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让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二、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机遇

首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为绿色金融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认知在不断加强,更加重视信息揭露与环境评测情况,主动监督政府与企业行为;环境意识有效推动绿色消费与绿色出行。一些大企业自觉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文化中,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施耐德电气。诸多金融机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关尝试,先后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

其次,经过数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地区层面,2017年6月,广东、江西、贵州、新疆及浙江部分区域作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开展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5个国家级试验区外,青岛、厦门、广东、北京、福建、内蒙古、天津等地陆续出台了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文件,探索从绿色商业银行、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金融。

从金融机构层面而言,各部门进行了多种创新,例如工商银行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定量指标纳入对分行的经营绩效考核;兴业银行发行低碳信用卡、成功落地第一笔排污权抵押、碳资产质押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专门成立由总行行长任组长的绿色信贷工作组。这些探索不断将“绿色”理念通过金融手段渗透到经济发展中,最终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的利器。

最后,绿色金融主体之间初步形成联动。自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以来,为构建合理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各部门已陆续出台十余份文件,内容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等,初步从政策层面构建起我国绿色金融体系。

结合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体系的探索与市场主体意识形态的转变,绿色金融发展将逐步从顶层设计——行政主体——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层面形成联动,最终形成推动绿色发展氛围,影响绿色金融各主体的行为。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挑战

首先,绿色金融的理念短时间内难以渗入。对于市场主体,尤其是亟需升级改造的传统产业而言,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而这些投入得到的回报短期内难以呈现。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难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此外,各主体之间相关信息难以共享,使得沟通成本及信用成本大幅增加。这些因素都使得各部门短时间内缺少主动参与到绿色金融中的内生动力。

其次,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仍待健全。第一,目前出台的各项政策覆盖面较窄,针对性较差,相关文件都是停留在政策环节,基本没上升到法律层面。第二,绿色金融与绿色采购作为绿色供应链的两个抓手,二者之间缺少协助能力,难以实现1+1>2的效果。第三,绿色金融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相关环保数据、信用数据、政策数据等不能实现在行政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间的有效流动。

最后,绿色金融产品门槛高,规模小,类型少。以绿色债券为例,作为绿色金融重要发展领域,自2015年底来,中国人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分别发布了相关指导文件,也在降低成本、加快和简化审核程序、鼓励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但企业债发行条件相对其他类型企业并无显著突破,且金融机构发债占比70%以上,2016年绿色债券发债量仅占全国发债量的3%左右。除了绿色债券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相关绿色指数市场发展更为滞后,产品类型较少,与实际需求的结合度也较低。

三、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现阶段,在新常态下我国要想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提高各方主体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一,对于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融资成本、信息人才、名誉表彰等方面给予实打实的支持,使其获得相应资金、宣传、市场拓展层面的优势。第二,加大媒体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公眾号、短视频等各种新媒体手段,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相结合。第三,针对目前企业绿色金融人才较少的情况,探索为企业相关人员开展宣传培训,创造多种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多管齐下,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制

首先,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依然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政策空白、特别是法律空白需要填补,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当然这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摸索,在这个过渡期间,国开行、绿金委等部门可以先行承担部分行业指导职能。其次,使绿色金融和绿色采购联动,发挥绿色供应链的价值。绿色供应链能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交易和绿色相关数据,发现环境能源投资机会和识别环境风险,从而为融资提供支持。最后,打破绿色金融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例如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平台,将相应的数据及时地进行收录,进而为绿色金融参与方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此外,金融机构及企业应该向相应的部门进行绿色金融的反馈。

(三)突破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

从行业主管部门而言,在加强联动的同时,切实实现政策层面的突破,尤其是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层面,一方面转变监管方式,降低准入门槛,拓展事后监管渠道;另一方面从政策支持角度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从各地政府而言,5个国家级绿色改革试验区及青岛、广东、天津等地已经结合地区情况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经验。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要深入研究绿色金融的价值,从而运用在金融产品中,不断开发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绿色保险领域潜力巨大,一方面有大量的资金沉淀,另一方面在不断开发保险模型。要充分利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的建立。

(四)结合全球化及“一带一路”背景,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

一方面,在全球化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这些都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金融机构及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绿色金融,打造绿色供应链,从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及绿色企业的交流,汲取产品创新、业务管理等方面经验;同时利用此契机导入国外资金、技术、设备等,提升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软实力。

结束语

绿色發展理念已逐步渗透到我国社会发展中,绿色金融作为其核心要义也在摸索中前行,存在多重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现阶段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在我国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各方主体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突破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元化,结合全球化及“一带一路”背景,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易金平,江春.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02):15-16.

[2]黄玉聪.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1):4-5.

[3]蔡海静.新常态下我国绿色信贷发展路径优化[J].财会月刊,2015(05):25-26.

[4]麦均洪,徐枫.基于联合分析的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23-37.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新常态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