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原创童书出版观察

2018-11-14 02:28张明明
山东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童书图画书原创

张明明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和原创童书出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童书种类不断丰富,童书质量不断提升,童书创作群体日益成长,童书编辑队伍渐趋成熟,等等。中国原创童书出版在飞速前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会长海飞先生将这一进程称为中国“儿童文学和童书出版大时代”。

综观近年来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的面貌,原创童书不论在出版规模、出版数量方面,还是在市场需求、读者数量方面,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读者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类童书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试图将该类童书出版放置于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和童书出版的大背景之下,通过对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现状的梳理和分析,为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中国原创童书出版迎来大好文化环境

从整体局势来看,国家强力的政策支持,童书出版行业的升温,中国童书出版国际地位的提升,都为中国原创童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国家政策鼓励中国原创童书“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时代的特色,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和原创童书的出版产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影响。其一,在“中国梦”的感召下,“童书出版的中国梦”在童书出版行业持续升温。其二,国家对全民阅读的提倡和大力推动,引起人们对阅读的重视。其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阅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四,二胎政策的开放,为童书市场提供了潜在的阅读群体。其五,儿童阅读推广机构的增多,儿童阅读推广人不遗余力的宣传,使得儿童阅读更加普及。

面对国家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主题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老中青三代作家进入创作的活跃期,为中国原创童书出版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看到童书出版强大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纷纷跻身于童书出版的行列。据开卷数据显示,2017年,童书动销品种数为25.93万种,占国内童书零售市场码洋比重的24.64%,全国大约583家出版社中,有551家参与童书出版。在版权引进之外,许多专业的童书出版社加强了版权输出与国际合作项目的统筹和策划。

第二,开放的国际环境吸纳中国原创童书“走进来”。

全球化的国际格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为中国童书出版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多种可能。2018年3月26日至29日,在第55届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上,中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展。在为期四天的书展中,中国展团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童书宣传、推介、交流、研讨等活动。这些特色鲜明的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童书出版同行看到了中国童书出版的巨大潜力。

正如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会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在“中国童书市场发展趋势报告会”上做出的总结:“中国少儿出版市场所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两大特征,一是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少儿出版市场,二是少儿出版是中国出版行业中活力最强、增长最快的门类。”

中国童书出版的巨大变化,让国内外许多童书出版人认为:“中国童书出版正逐渐成为世界童书出版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这的确值得我们欣喜与自豪。不过,提到“世界格局”,中国原创童书出版领域面临着另外一些棘手却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中国童书出版中的原创儿童文学板块在世界童书出版格局中处于何种位置?再如,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对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发挥了何种作用?等等。与国际童书出版领域中童书作家/插画家们层出不穷的创新与创意之作相比较,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中有分量、有底气走上国际舞台的作品仍然屈指可数。如何切实、全面地提升中国原创童书的品质,愈加成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与原创童书出版面临的新挑战。

二、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现状喜忧参半

第一,中国童书出版经过第一个“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市场仍处于持续活跃状态。经过十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整体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一方面,原创儿童小说、童话佳作不断。曹文轩于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令中国儿童文学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一荣誉,让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和评论者整体为之振奋。中国原创童书出版领域也为之信心倍增。此外,在国内各大儿童文学评奖中的获奖作品,例如全国儿童文学优秀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以及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的“年度中国好书”中的少儿类图书等,许多儿童小说、童话作品都展示出很高的创作水准,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一些作品也顺利实现了版权的输出。

另一方面,原创图画书迅速成长。近年来,国内活跃着一批致力于图画书创作和出版的编辑、文字作者和插画家。他们的共同探索和努力,使得许多原创图画书达到了较高的文学和艺术水准。有些品质较高的原创图画书版权被输出至海外,其中有些作品还获得了比较重要的国际奖项和荣誉。例如《团圆》(余丽琼/文,朱成梁/图,明天出版社),获得2011“《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奖”;《云朵一样的八哥》(白冰/文,郁蓉/图,接力出版社)、《辫子》(黑眯/文·图,天天出版社),先后获得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双年展的“金苹果奖”;《小兔的问题》(甘大勇/文·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获得2018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美国分会(USBBY)“国际杰出童书奖”等。熊亮入围“2018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短名单,也充分说明中国原创图画书正在受到国际童书出版行业的关注和认可。

第二,中国原创童书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作为童书“消费”大国,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整体水准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首先,从市场销售角度来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类童书出版、销售的比例远远低于引进版本的童书。当前,各大实体书店、电商平台等图书销售渠道的销售榜单上,儿童文学类童书居于榜首的大多数是各种引进版本的图书。尤其是各类“国际大奖小说/图画书”序列的童书,在童书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另外,国内各知名儿童阅读推广机构发布的童书推荐书单上,引进版童书也占有极大的比重。与市场的巨大需求相比,原创童书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原创儿童文学仍然处于市场需求的“僧”多,而高品质作品的“粥”少的困境。

其次,从自身品质来看,中国原创童书的精彩作品在总量上仍然较少。如果说,将国内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与国外经典的儿童文学图书、国际大奖作品相比较,显得不公平。那么,即便与国际上其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相比,中国原创童书中的大多数作品也很难与之抗衡。就目前来看,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题材内容缺乏特色,思想内涵过于肤浅;二是想象力不够新颖;三是儿童性、趣味性相对薄弱;四是作品的创新与创意相对欠缺。除此之外,许多国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畅销书,如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等人市场销售量极大的作品,实际是否适合儿童的阅读,在儿童阅读推广领域也存在较大的争议。

王泉根先生曾在“第二届中国原创图画书论坛”(2016年)中提到:“中国原创图画书尚处于发展的‘学步’阶段。原创图画书中称得上公认精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现已成为长销书将来可能成为经典原创图画书的却为数不多。”这一观点,用在目前原创儿童小说及原创儿童文学的其他体式上,也基本适用。

总体来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类的童书表现出整体向好的良性发展势头,出现了一些深受读者认可的口碑之作。不过,受市场的影响和利益的驱动,中国原创童书出版领域也暴露出泥沙俱下的问题,甚至其中不乏许多急功近利、跟风仿制、粗制滥造等质量低劣之作。对于目前处于上升期乃至飞跃期的中国童书出版事业来讲,这些问题的存在显得尤为严峻。如何突破原创儿童文学发展期的瓶颈,改变原创童书出版领域良莠不齐的局面,成为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繁荣背后的隐忧。

三、中国原创童书出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环境,中国原创童书出版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也试图从外部开掘、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其中,中国的童书出版社在与国外出版社及国外知名童书作家、画家合作出版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中外童书出版的合作模式,已经从第一阶段单一的版权引进,第二阶段的版权引进与输出,拓展为通过品牌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的深度合作模式。当前中外童书合作出版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中国童书出版单位与国外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主要包括中外合资立项,中方并购、收购外方出版社,成立新的出版机构,中方在海外创办分社等方式。这一模式影响较大的案例有,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收购全世界有声童书龙头企业PIL公司,成立了凤凰国际出版公司(PIP),与法国阿歇特集团共同成立凤凰阿歇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国际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麦克米伦世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并购澳大利亚前沿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黎巴嫩数字未来公司成立“时代未来有限责任公司”;接力出版社创办埃及分社等等。

第二种模式是中国童书出版单位直接国际组稿,邀请国外作家或画家进行整本书独立创作,进行全版权经营。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邀请波兰画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了《好困好困的蛇》等一批图画书;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着力打造“美丽童年国际儿童小说书系”,在国际范围内组织一流作家的作品在中国首版,并通过版权贸易平台向世界推广。

第三种模式为中外童书创作者之间的合作。这一类型主要存在于图画书领域。一般由中国童书出版单位牵头,整合优质的中国作家资源和国外插画家资源,实现中国作家进行文字创作,国外插画家进行图画创作的合作模式。例如,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和“国际安徒生插画奖”获得者罗杰·米罗(巴西)合作出版的《羽毛》《柠檬蝶》等图画书作品,在童书出版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中外联合出版作为中国童书出版的新思路、新亮点,有利于提高中国童书出版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全世界。具体到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与原创童书出版的影响上,中外联合创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国内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活力。通过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作品相比较,国内的儿童文学作家或插画家能更直观地发现自身的问题,看清现存的差距,从而汲取有利的经验,弥补当前的不足。

四、中国原创童书出版要走“精细化”之路

面对不断变化着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与瓶颈,繁荣与隐忧,中国原创童书出版想要突破困境,必须转变原有的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图书出版思路,走“精细化”策划出版之路。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类童书出版想要在世界童书出版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找准自身优势,保持文化自信。

其一,提升作品质量,是原创童书最基本的要求。

与物质文化产品相比较,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童书出版行业更需要“工匠精神”。一是在选题上,端正心态、不跟风,多角度丰富选题,突出作品的特点。二是在内容上,脚踏实地、不浮躁,深度发掘素材,提高作品的含金量。三是在流程上,遵循“慢创作、精出版”的原则,精心构思、打磨作品。

其二,提高创新能力,是原创童书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题材的创新。对于常见的题材,要善于运用创新的思路,推陈出新。例如,同样写乡村题材,汤素兰的《阿莲》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儿童成长小说;孟宪明的《花儿与歌声》则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成长。对于尚未充分写作过的题材,要善于发掘、敢于开拓。例如,左眩的《纸飞机》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拓展了对战争题材的书写;韩青辰的《因为爸爸》则根据作者从警二十多年的经验和情感,开拓了原创儿童文学中比较罕见的公安类题材。二是形式的创新。如萧萍的《沐阳上学记》、吕丽娜的《小女孩的名字》等作品都在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前者将儿歌、口述实录和日记多体裁混搭,独创了“儿童新话本”的形式;后者则在大故事中套着一个又一个构思精巧的小故事,整体结构也让人耳目一新。

其三,彰显文化特色,是原创童书走向世界的路径。

国家支持原创童书“走出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因此,“中国特色”既是中国原创童书走向世界的路径,也是其走出国门的意义所在。诸如《故宫里的大怪兽》(常怡/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诸神的踪迹》(申赋渔/著,新星出版社)等作品,它们能够从众多传统文化类的选题中脱颖而出,正在于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故事,阐释了中国的特色。中国原创童书只有像艺术品那样,充分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童书图画书原创
唐代住宅什么样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
神奇的图画书
童书与童年
女儿陪我看童书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窥见图画书的门道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