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少数民族动画叙事策略研究

2018-11-14 06:18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政治化视点动画片

王 芳

(三明学院 海峡动漫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电影史上通常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十七年”。这段时间新政权刚刚成立,执政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巩固新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显然获得其余55个少数民族的支持与拥护成为政府非常重视的重要工作,表现在“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就是通过多种叙事策略完成对于“民族—国家”的想象,实现多民族的大团结。那么对于仅仅只有二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动画而言,在叙事方面又是通过怎样的策略和技巧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呢?

一、“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政策指引下,国内文艺创作掀起了民族化创作的浪潮,在电影领域涌现了诸如《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姐》等影响至今的经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动画艺术创作方面,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特伟审时度势,提出了“探民族之风”的创作理念,并于1956年完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相继创作的动画片无不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终于在国际影坛享有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一扫“苏联模式” 动画的尴尬。

在“走民族化道路”的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动画领域创作出了多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片。据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间,创作了《木头姑娘》(1956)、《一幅僮锦》(1959)、《雕龙记》(1959)、《牧童与公主》(1960)、《孔雀公主》(1963)、《长发妹》(1963)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共七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涵盖蒙古族、壮族、白族、傣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运用了木偶、剪纸等多种动画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动画片多取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叙事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和历史,建构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给观众特别是汉族人民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多次获得国内甚至国际大奖,收到了良好的评价及口碑。

二、“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叙事策略

“十七年”时期,在艺术创作领域受新政权的影响,多数作品政治化色彩浓重,打上了鲜明的政治化、时代化印记。而此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更多改编自本民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相较于同期其他作品更多地保留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风貌,显得清新脱俗。而在叙事技巧方面主要通过戏剧化、去政治化、认同化等策略建构了一个真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少数民族形象,适度满足了观者对少数民族的猎奇与好奇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民族—国家”的建构。

(一)戏剧化叙事策略

戏剧化叙事通常结构完整,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组成,由较单一的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线性展开,结局多为闭合式结构,讲求戏剧冲突、一波三折,人物性格较单一、扁平化。镜头组接多采用因果关联式,具有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特点。矛盾冲突多表现为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矛盾冲突。

由岳路执导的《牧童与公主》(1960)根据白族民间故事改编,故事内容相对老套:性格活泼开朗的公主渴望宫外迷人的田园风光和自由的劳动生活,而国王要求她严守宫规礼教并要求她嫁给丞相之子,公主不从,提出“撞天婚”,最终和有情人终成眷属。影片有完整的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虽然故事略显俗套,但内在结构严谨、因果分明,人与人之间(主要为国王与公主之间)的矛盾突出,情节结构跌宕起伏,特别是撞天婚的路上一波三折, 戏剧冲突引人入胜;《一幅僮锦》(钱家骏,1959)则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取锦路上三儿子与各种灾难的较量)的冲突,具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以闭合式的大团圆作为结局;《雕龙记》(章超群等,1959)这部木偶类动画片同样以正反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主,以战胜邪恶势力作结,高潮处二龙争斗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在故事讲述方面注重戏剧式结构表现,矛盾冲突单一且集中,讲求内在因果联系,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多以闭合式做结局,而且多为善恶有报的大团圆式作结。这种经典的叙事策略浅显易懂,也能吸引大多数观众的目光。但是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中的角色设计普遍显得过于单薄,性格单一,人物扁平,正、反面人物一目了然,没有变化。

(二)去政治化叙事策略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特别重视新政权的巩固,阶级斗争论调在文艺创作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即便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不可避免地注入了鲜明的政治化倾向。而“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却如一股清流,在众多表现阶级斗争、政治倾向明显的影视作品中独树一帜。

《木头姑娘》(1956)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草原上的唯美爱情故事,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在爱情的歌咏下木头姑娘有了生命并与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幅僮锦》(1959)中勇敢的三儿子在智慧与勇气下冲破重重艰难取回僮锦并受到了仙女的垂青获得其芳心;《雕龙记》(1959)中木匠终于刻出了木龙并最终战胜了邪恶的母猪龙,为儿子报了仇……这些动画片多取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更多地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勇敢坚强以及对爱情等美好情感的追求,在改编的过程中也没有强行加入政治化色彩,较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民间传说故事的原型,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十七年”时期着实不易。

在“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中有一部比较特别,就是《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它取材于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与同期的其他几部作品相比,算是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但即便如此,和那些以阶级斗争作为故事主线讲述矛盾冲突的作品相比,它的政治化色彩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三)奇观化叙事策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的一个地下咖啡馆放映了《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早在电影诞生之初,人们就被这种银幕上的奇观所惊叹:看到火车从远处驶来不禁仓皇而逃。人类的确有欣赏奇观的欲望,渴望通过银幕看到不同于自己生活的、令人惊叹的奇异景观,如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异域他邦的猎奇,令众人着迷于北极的冰天雪地中人与自然相抗争的经历。而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同样有这方面的优势。对于汉族人民而言,那些风光旖旎、怪石嶙峋的风景,那些美轮美奂、鲜艳夺目的服装和乐观洒脱、勇敢坚毅的少数民族同胞同样令他们心生好奇,想一探究竟。

《木头姑娘》中广袤的草原风光、勇敢坚毅的蒙古族小伙、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同胞无不构成汉族人民为之着迷的奇观;《一幅僮锦》中母亲手工编织成的僮锦美轮美奂,三儿子骑老虎过火山的情景更是令人过目不忘;《牧童与公主》中歌声悠扬婉转、舞蹈婀娜多姿……所有这些都是常人特别是汉族人所没有的经历,令人赏心悦目,满足了汉族人对于异域风情的好奇和向往心态。

奇观化的叙事策略并不是将奇观化的场景等简单罗列甚至硬性插入其中,而是作为叙事的一分子积极地参与和融入故事叙事中,甚至可以作为里面重要的情节推动力发挥重大作用。

(四)认同化叙事策略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虽没有较强的政治化色彩的融入,但它依然肩负着“想象的共同体”的任务,致力于完成对“民族—国家”的认同。

根据波德维尔等人的研究,认同化叙事策略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完成:(1)观众与摄影机视点的重合,即摄影机成为观众视觉的延伸,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银幕中故事的因果逻辑;(2)观众与剧中人物视点相融合,完成观众潜在的“偷窥”欲望,在艺术创作中多表现为主观镜头。

这两种方式在“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都有体现:《一幅僮锦》的前半部分更多地采用观众与摄影机视点的融合,使观众进入特定的故事氛围中,后半部分特别是三儿子骑虎历险的部分多为观众与三儿子视点的融合,以主观镜头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越过火山,冲破重重阻扰,这种带入感非常强,容易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其余几部作品也多为此种叙事技巧:以观者与摄影机视点的融合引领观众进入剧情,然后以主人公的视点将观众的情感寄予其上,因为正如希区柯克所说“人们只对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真正感兴趣。”

而《草原英雄小姐妹》虽为现实主义题材,但是观众不会刻意区分自己的视点和摄影机的视点,二者更多的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影片中的主观镜头强化了观众与主人公视点的融合,拉近了观众与少数民族主人公的距离。

(五)原生态叙事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在交通远未发达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可谓人迹罕至,这也使得这些地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最自然的风貌和最淳朴的民风。这些原生态的边疆景象和朴实无华的人物形象表现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给我们带来了真与美的享受。

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开始,对于原生态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一直是同类题材表现的重点。《木头姑娘》讲述的是一个木头幻化成人的美丽传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也代表了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小伙子用动情的歌声唤醒了生命,讴歌了美好情感的魅力;《一幅僮锦》中母亲手工织造的僮锦里山清水秀、鸟鸣虫飞、牛羊成群的美丽境界连仙女都被它深深吸引,难道不是少数民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美丽愿景吗?现实中的人们谁又不会羡慕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呢?《牧童与公主》中公主宁可放弃所谓的大富大贵也要追求自由欢乐的牧民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环境越来越恶化的今天,回过头去看那个年代的美好生活图景,我们又何尝不艳羡?美好的东西人人向往,“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为我们献上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神仙眷侣都羡慕的生活美景,这也是它令观众所着迷和称赞的原因所在。

三、结 语

中国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将近百年,我们的先辈曾创造过中国动画历史的辉煌,今天荣誉能否继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考题。重走民族之路,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成为今天中国动画发展的重点所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中国风、民族化的动画出现在国内甚至享誉海外,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动画人特别是少数民族身份的动画创作者加入到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的创作中。中国动画任重道远,但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政治化视点动画片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视点
两会视点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慈溪县为例(1953—1956)
邮票的图像分层与国家形象的政治化表达——以“文化大革命”时期发行的邮票为例
经济政治化:中国投资在缅甸的困境与前景
寻找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