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之韵

2018-11-14 06:18李雪威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阿宝花木兰木兰

李雪威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1)

一、美国动画电影多元化发展历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叙事题材、叙事背景、人物塑造、环境造型等方面都追寻着兼容并包的审美意趣。一方面,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单纯地自其本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养分不利于动画电影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创作中容纳更加多元的文化也成为动画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西方民众而言,东方是遥远而神秘的,在动画电影中融入东方之韵在很大程度上挑动着西方观众的视听神经,满足了西方观众对于神秘东方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虽然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东方形象、东方元素存在一定的误读和错用,但也对跨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年来的美国动画影片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东方形象和东方元素,还能够感受到融入其中的东方文化思维,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无疑是美国动画电影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的进步。

在呈现东方之韵的美国动画电影中,“中国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国动画电影的观众而言,历史悠久、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带有“中国风”的动画造型和动画元素自然也能够吸引众多美国观众走进影院;对于美国动画电影的出品公司来说,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电影市场,“中国风”的汇入能够提升一部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商业价值,对美国动画电影打入中国市场大有裨益。从世纪之交的“花木兰”系列影片,到后来的“功夫熊猫”系列影片,都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票房收入。其中《花木兰》的票房收入达3亿美元,《功夫熊猫》的票房收入高达6.3亿美元。这些电影不仅将故事背景置于古老的中国,运用了“中国风”的造型和元素,还将中国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中的“天人合一”等呈现在叙事之中。诸多“中国风”的特质使《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在中国备受欢迎,也引起了文艺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将针对《花木兰》《功夫熊猫》《蓝精灵》等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东方形象、东方元素、东方文化思维进行研究,由点及面地探析美国动画电影多元化发展进程中的东方之韵。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东方形象构建

20世纪90年代末,一部以中国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为蓝本的美国动画电影在中美等国上映,这部名为《花木兰》的动画影片也被认为是美国迪士尼公司开拓中国市场乃至东亚市场的扛鼎之作。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木兰替父从军也是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美国迪士尼公司将花木兰这一中国历史人物以动画的方式搬上银幕,对远在西方的美国观众和中国的本土观众而言都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在《花木兰》的第一部作品中,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束缚、为家人真诚付出、大胆追寻爱情的“奇女子”形象,影片中围绕女主人公木兰展开的传奇故事体现出东西方文化及审美的碰撞与交融。影片伊始,“对镜贴花黄”的木兰在父母的安排下前去相亲,天真率性的木兰并没有得到媒婆的赏识,甚至被媒婆赶出大门并放言像木兰这样的姑娘根本找不到婆家,在古代中国,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婚姻的必备要素,缺失媒妁之言的木兰因无法顺利出嫁而备受奚落,尽管疼爱她的父母对木兰百般安慰,却没能缓解木兰无法“为花家争荣光”的自责与愧疚。在影片“媒妁之言”的篇章中,木兰不仅呈现出善良、孝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体现出她超越性别局限和时代局限的独立和自主,为影片接下来的“替父参军”篇章奠定了基础。由于匈奴的进犯,皇上在全国颁布了征兵诏令,每一个家庭必须派出一位男丁投入到战争中去,曾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花父已两鬓斑白、行走不便,于是一心想要守护家庭、为家族争光的木兰在黑夜的掩护下穿上了父亲的军装、骑上了父亲的战马,以花家儿子花平之名奔赴军营,开启了一段女子参军的传奇故事。在军队中,相对柔弱的木兰并没有在高强度的训练和生活的不便中退缩,而是大胆释放自己的能量,凭借超强的意志力和过人的才智成为少将军李翔的股肱之将,甚至在匈奴弯刀面前也能够冷静思考、化解危机,拯救了李翔等一干人等的生命,成为大家眼中的英雄。在“替父参军”这一篇章中,木兰独立、自主的个性进一步彰显,女性特质被刻意淡化,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被更多地融入到木兰的性格塑造之中,木兰的形象也从单纯的孝女逐渐转变成具有更加独立人格和独特魅力的传奇女子。在《花木兰》中,故事的高潮出现在临近尾声的“万人之上”篇章,正如许多研究者会将“花木兰”视为迪士尼出品的“中国公主”一样,木兰虽然因为真实身份的暴露而被逐出军营,但在得知匈奴骑兵的偷袭计划后,毅然奔赴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皇城。为了拯救国家于危急之中,也为了保护所爱之人即少将军李翔的安全,最终木兰凭借过人的才智力挽狂澜,不仅获得了皇帝的赦免,还得到了臣民的尊重,成为一位与少将军比肩的“公主”,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获得了真挚的爱情。对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女性而言,大胆追求爱情是不现实的,同时中国历史故事中的花木兰也并没有与将军喜结连理,从这两点观之,木兰与李翔跨越阶层的爱恋是整部影片最具美国文化色彩的部分。总的来说,《花木兰》立足中国历史故事中的真实人物形象,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关于女性追寻自我的传奇故事,其中的木兰形象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义的品质,又具有美国社会文化中的个人英雄特质,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塑造而出的一个鲜活的银幕动画形象。

在《花木兰》上映十年后,美国的梦工厂动画公司推出了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功夫熊猫》。在美国动画电影中,大部分动画形象是动物形象,但以熊猫为主角的美国动画影片却从未出现在银幕上。众所周知,熊猫是中国国宝级动物,是在世界各地都备受喜爱的珍稀动物,《功夫熊猫》以熊猫为主角讲故事十分讨巧,熊猫这个形象本身就为影片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截至目前,“功夫熊猫”系列影片已公映三部,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业界评价。在《功夫熊猫》中,主角阿宝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从外形塑造的角度来看,阿宝的形象比较写实,黑白相间的毛色、圆滚的身形以及灵活的肢体动作都符合现实世界的熊猫的特征。从性格塑造的层面来说,阿宝是一个高度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他与许多少年时期的男孩一样精力旺盛、喜欢耍宝,甚至有一点不服管束,这些性格上的瑕疵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笑料,还使阿宝的性格更加丰满、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阿宝更加真实和内在的个性逐渐显现,阿宝本是“和平谷”一家面条店的学徒,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功夫大师,但所有人都认为阿宝是在做白日梦。为了解除外敌雪豹对“和平谷”的威胁,“和平谷”举办了一场比武大会,最终的胜利者要代表“和平谷”迎战雪豹,而身手并不矫健的阿宝却阴差阳错地成为这个最终胜利者,开启了自己追求梦想和守护家园的征程。为了迎战强敌雪豹,“和平谷”的功夫大师们开始训练阿宝,阿宝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之中,其间阿宝善良、勇敢、善学、坚强的美好品质逐渐呈现,最终阿宝在与雪豹的对决中获得了胜利。就阿宝这一动画形象的构建来说,创作团队很好地找到了中美特质的结合点,从美国观众的角度来看,阿宝是一个执着追梦的阳光少年;在中国观众的眼中,阿宝更像是一个守护家园的有志青年,影片以主角形象塑造为线串联起了中美观众不同的审美视点。

三、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东方元素运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元素,这些元素在近年来的美国动画电影中多有体现,无论是宏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还是凝聚着中国风情的微观物饰,都能够成为动画电影中的吸睛点。在场景设置方面,美国动画电影采用了许多中国背景元素。如《功夫熊猫》中的自然景观设置和人文建筑设置都体现出浓郁的东方之美,《功夫熊猫》的整体背景设置采用了中国古典水墨画的风格,清新淡雅中透露着诗情画意,以中国广西、云南等地的自然山水为原型构建了影片展开叙事的背景地“和平谷”的自然景致;以中国古典木质建筑为原型打造的“玉皇宫”等宫殿、庭院、寺庙展现了中国人文建筑的博大与精美。

在场景设置之外,美国动画电影中的微观物事也呈现出东方之美。在《花木兰》中,木兰等片中人物形象的服装是典型的汉服,从服装的整体设计到服装上的花纹、配饰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在《功夫熊猫》的开幕画面中,一个在月亮上垂钓的男孩儿头戴斗笠、身披短打衣服,以及整部影片中角色形象服装配饰也同样具有中国古代服饰的特征。服装的设计对整部影片的中国古代叙事背景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影片故事呈现出的生活也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吃饭使用的瓷碗、筷子、擀面杖;节日使用的鞭炮、烟火;医疗中使用的针灸、火罐等都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文化、保健文化中的重要物事,在很大程度上为影片的观众还原了中国民间生活,展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此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在美国影坛上中国元素的“代名词”之一——功夫。自李小龙以“打星”的身份闯荡好莱坞以来,中国功夫便开启了走向世界之路,注重技巧和境界的中国功夫画面设计带给美国观众不同的视觉审美体验。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国电影将中国功夫视为一种神秘力量加以表现,这股中国功夫之风也逐渐影响到了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动画影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不仅塑造了典型的中国形象,还展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尤其是“功夫熊猫”系列影片更是以中国功夫作为故事主体展开叙事。

在上述正面展现中国元素的影片之外,美国动画影坛也出现了一些对于中国元素的误用,比如动画影片《蓝精灵》中的龙杖。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崇高的威严和力量,但影片《蓝精灵》却将龙这一典型的中国元素运用在了邪恶动画形象的塑造中。影片中邪恶势力的代表格格巫手持龙杖,龙杖上的龙也被刻画成为恶龙形象,每当格格巫用巫术激活龙杖后,杖头的龙眼便呈现出红色的可怖之光,从而带来一场灾难。可以说,中国元素的错误使用和东方之美的错误解读是美国动画电影中已然存在的现象,也体现出了进一步加深跨地域文化交流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四、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文化思维

在美国动画电影多元化发展的当下,不仅越来越多的东方形象、东方元素融入其中,而且在一些美国动画电影中我们还能够寻找到东方文化思维的踪影。比如在《功夫熊猫》中,引发争斗的终极武学秘籍“神龙秘籍”事实上并未记载任何文字,只是一张白纸,无字寓意着中国武学修为的最高境界即物我两忘,同时也体现出东方文化思维中的意重于形的精神以及佛教文化中的顿悟。此外,影片还在阿宝修习功夫的主线叙事中,借助功夫大师对阿宝的教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之思和道教之意,熊师傅教育阿宝要只争朝夕、奋力斗争;而龟师傅则告诉阿宝要顺其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些只言片语虽然不是影片的主要展示对象,但其体现出的东方文化思维却强化了整部影片的东方之韵。

猜你喜欢
阿宝花木兰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开心堡垒
阿宝向前跳
花木兰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木兰
若是木兰能网购
English Clause Syntax
安阳有个“花木兰”
熊猫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