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神奇女侠》

2018-11-14 06:18杨丽纳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女侠史蒂夫戴安娜

杨丽纳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460)

女导演派蒂·杰金斯执导的《神奇女侠》(

Wonder

Woman

,2017)以大银幕的方式精彩地再现了已经拥有七十余年历史的神奇女侠这一经典角色,成为一部被称为DC“翻身之作”的超级英雄漫改电影。在以漫威为主导的男性超级英雄长期霸占银幕的今天,《神奇女侠》无疑为超级英雄电影注入了一剂令人惊喜的新鲜血液。尽管作为商业电影,《神奇女侠》并不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电影,但是电影却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意识的体现甚至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上,呈现出女性主义的光辉。

一、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

《神奇女侠》的故事自诞生起就被打上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烙印。漫画作者威廉·马斯顿在创作《神奇女侠》时,男性超级英雄如超人、蝙蝠侠等正因欧洲陷入二战之中而备受抵触,于是漫画公司和马斯顿萌生了创建一个女英雄的念头。马斯顿的妻子伊丽莎白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而其情人奥利弗也是美国当时著名的女权运动家的女儿,和两位女性拥有共同理想,因而能拥有这一段开放关系的马斯顿在她们的支持下完成了《神奇女侠》的创作。对于马斯顿、奥利弗和伊丽莎白三个人而言,神奇女侠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对男性超级英雄进行拯救,而是敦促人们思考,未来的新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女性在未来世界的控制、改造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也是为何《神奇女侠》漫画能在人们普遍厌倦超人等英雄的时代却因为关注女性权益、重视女性群体这一点而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之一。而具体就《神奇女侠》这部电影而言,它在女性主义思想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探讨了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

女性主义强调女人的自我实现。在男权社会中,无论女性是身处家庭抑或社会上,都没有一条走向独立存在的道路,无法实现对主体的超越。而在《神奇女侠》中,戴安娜不仅代表女性完成了自我拯救,甚至拯救了人类,积极地改变了人类社会。戴安娜的诞生也是男性“造就”的成果。在宙斯发现自己的儿子阿瑞斯是一个阴毒凶狠的嗜血战神后,他建立了保护人类的天堂岛,而天堂岛全部由女性组成。这些女性都是亚马逊族在被阿瑞斯挑唆的希腊男人灭族之后,雅典娜等女神用亚马逊族姑娘们的灵魂与爱琴海泥土创造出来的“新亚马逊人”,她们都拥有强悍的战斗力,而作为宙斯和希波吕忒女王私生女的戴安娜则更是一个拥有神奇天赋的女性。她拥有希腊众神如雅典娜、阿芙洛狄忒、赫拉克勒斯、赫尔墨斯、阿尔特尔斯赋予的种种祝福,在DC的宇宙世界中,神奇女侠戴安娜是能力仅次于超人的超级英雄。从故事设定本身来说戴安娜是宙斯的后代,而在故事之外,她则是1939年到1941年威廉·马斯顿创造出来的人物,从她诞生之日起,她就被马斯顿赋予了神性和人性之中最为强大和美好的品质,是正义、和平、爱情乃至男女两性平等的代言人。女性无论在生理上抑或社会地位上接受男性的这种“造就”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女性将终身困于男性的意识中,成为一个“他者”。

在电影中,戴安娜的成长过程是由女性陪伴完成的。当希波吕忒出于爱女之心而希望女儿能远离战争时,希波吕忒的妹妹、女武官安提俄珀却开始教戴安娜各种战斗技巧。希波吕忒在发现此事之后,则命令安提俄珀以5倍甚至10倍于普通亚马逊人的强度来训练戴安娜,最终将戴安娜培养成了一位无坚不摧、刚直顽强的女武神。在史蒂夫的飞机误入天堂岛后,戴安娜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了拯救人类,她偷来宙斯给她们的礼物剑和盾,告别母亲和史蒂夫一起驾着小舟离开了天堂岛。戴安娜也由此开始了自我实现的历程,在三次一次比一次更为激烈的战斗中(穿越无人区的战斗,击败鲁登道夫的战斗以及击败阿瑞斯的战斗),戴安娜克服了重重阻碍,证明了自身(女性)存在的正当性。尤其是在戴安娜从战壕中站起,穿越无人区的一战中,无人区(No Man’s Land)中的“人”亦可理解为“男人”,这无疑是宣告了一次女性对男性的胜利。

二、女性的完善和成长

如前所述,戴安娜作为宙斯的女儿已经在能力和品性上拥有了过人之处。但如果戴安娜始终作为一个完美的社会存在,那么电影无论就叙事艺术的戏剧性,抑或是女性主义中强调女性在进行诉求时应有的成长而言,都是有缺憾的。因此,在《神奇女侠》中,戴安娜是处于一个成长的状态中的。

尽管戴安娜是半神,拥有五千余年的寿命,但是她依然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她天真地以为,人类都是善良单纯的。她在第一次见到史蒂夫时说出的“你是人(man)”时的态度是欣喜的。在戴安娜看来,人类之间之所以会爆发战争完全是因为战神阿瑞斯作祟,只要她杀死了阿瑞斯,人类就能重新回到和平的状态中。戴安娜在刚刚进入人类社会时表现出了诸多幼稚之处,如想马上就奔赴战况最为激烈的战场迅速解决问题,看到街道上的汽车不知道避让,在大庭广众之下掀开袍子露出自己的大腿,甚至看到旋转门也想试着冲出去等,在和史蒂芬相爱之后,她也是一个纯情的少女。然而在杀死她认为是阿瑞斯附体的德军指挥官鲁登道夫之后,戴安娜发现人类还没有停止战斗,这终于促成了戴安娜的成长。她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就是会存在战争,一切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并不是战神阿瑞斯,而是人类种种利益冲突以及人类内心的贪婪、自私等,单纯地杀死阿瑞斯并不能解救人类于水火之中。备受打击的戴安娜很快又振作了起来,在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根绝战争后,她认为自己还有义务最大限度地拯救当前饱受战争之苦的人类,于是她拿起自己的长剑和盾牌与阿瑞斯的化身帕特里克展开了战斗,并最终击败了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在《神奇女侠》之前,如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Batman

vs

Superman

:

Dawn

of

Justice

,2016)等超级英雄电影都致力于表现主人公性格的复杂,以使人物更具有层次感,但是《神奇女侠》却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做减法。自始至终,戴安娜的性格和品质都保持了高度一致,她善良、热情,正直刚强且嫉恶如仇,她的成长主要体现在她对人性和战争观的认识上。戴安娜坚守本心,但终于意识到,并不是阿瑞斯的倒下让德军停止毒气轰炸的,而是成千上万像史蒂夫一样的战士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抛洒热血。而支撑史蒂夫们去慷慨牺牲的,实际上是他们对祖国、对家乡乃至对人类同胞的大爱,这一点又一次加深了戴安娜喜爱人类的思想,因为这种爱就是驱使人类进步的源动力。

在戴安娜的蜕变重生过程中,男主角史蒂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涉及了电影的男性镜像塑造以及其中渗透的平权意识。

三、平权意识下的男性镜像

《神奇女侠》中对女性主义的阐释还体现在对男性镜像的重建上。一般来说,女性主义电影的美学立场是对银幕上的男性主体性进行批判,否定男性的性别身份特权。如男性在自我幻想之下设计出来的“天使美女”与“荡妇魔女”形象,又如男性建立起来的男性英雄恣意纵横、形象光辉的英雄叙事。在《神奇女侠》中,毫无疑问,戴安娜不属于“天使美女”和“荡妇魔女”中的任何一种,戴安娜本人胸怀世界,勇敢且慈悲,她作为一个最突出的英雄的叙事也是立意明确的。甚至在《神奇女侠》中的反派阵营,也有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即化学家、毒药博士玛鲁。尽管就品性而言,玛鲁对人类缺乏起码的同情之心,这是值得批判的,但是电影又高度肯定了玛鲁的才华。玛鲁因为自己对化学、生化武器的精湛研究而成为鲁登道夫等人求助的对象,在发现笔记本被盗之后玛鲁可以直接指挥男性官兵去拦截史蒂夫。而被毁容了的玛鲁也并不属于“天使美女”和“荡妇魔女”中的一种,从舞会上玛鲁的落寞可以看出,玛鲁是不以外貌作为性别优势生存于这个时代的。这样一来,过往超级英雄电影(甚至包括非超英电影)中的男性中心主义话语荡然无存,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是被电影否定或忽视的。

在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女性主义之后,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改善,平权运动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从原来二元性别对立的思维框架走出来,不再对男性进行单纯的排斥,而是将女性主义的斗争回归到追求性别平等这一初衷上来,女性对自我的解放所追求的实际上并非与男性分庭抗礼,而是一种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和谐共处。由于性别身份的刻板印象以及僵死规范得以被抛弃,当男性也致力于女性主义运动时,男性所收获的也是自身的解放。这一点也体现在《神奇女侠》中。在这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电影中,作为凡人和被拯救者的男性很容易沦为一个“花瓶”,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有漫威宇宙世界中的往往作为男性超级英雄陪衬的“黑寡妇”形象,一旦史蒂夫的形象单薄孱弱,那么《神奇女侠》的叙事实际上还是传统“男强女弱”性别话语的倒置。然而《神奇女侠》张扬的却是一种“谁的能力更为强大,谁就去拯救人类”的理念。史蒂夫尽管并非半神,在个人能力上远远不如戴安娜,但他并未因此自卑,也没有因此而甘心做一个被戴安娜保护的对象。他既不表现出男性霸权,将戴安娜带进军方高层会议中,堂堂正正地介绍这是他的“秘书”,又积极地站在人类的视角上为结束战争而出力,用自己的经验(如开飞机的能力、和军官们沟通的能力、结交三教九流的能力等)弥补戴安娜的不足,并最终为拯救人类不受毒气弹的伤害而英勇牺牲,最终只留给戴安娜一块手表。可以说,没有史蒂夫,戴安娜的情感与人格塑造就无法得以实现,戴安娜就难以从怀疑、困惑中走向信念的坚定。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史蒂夫召集而来的萨缪、查理和印第安酋长等人,他们尽管理想和使命各不相同,印第安酋长甚至和史蒂夫曾经有过节,但是他们能够捐弃前嫌,在结识了能力超群、刀枪不入的戴安娜之后,都没有选择躲在女侠的背后做一个懦夫,而是跟随着戴安娜奋不顾身地英勇作战。

在结尾的大战中,史蒂夫赴死之前对戴安娜说:“我来拯救今天,你要去拯救世界。”此时,史蒂夫这一角色乃至整部电影都得到了升华。史蒂夫没有任何超能力,他只是一个业务精湛、信仰坚定的间谍,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和神奇女侠一样耀眼的英雄。超级英雄电影的主旨也在此得到重申:电影在诠释英雄这个词时,认为支撑英雄的是正义感和爱,而并非拥有超能力。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说,电影也经由史蒂夫的形象完成了平权意识下男性镜像的塑造。在电影中,男性英雄史蒂夫驾着飞机而来,又驾着飞机赴死,求仁得仁地用他的方式拯救了人类。女性在成就男性的同时,男性也在成就着女性,女性同样会有错误或不足需要男性的纠正与帮助。承认这一点并非“反女性主义”的,而恰恰是吻合平权意识的。

尽管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神奇女侠》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但是电影印证了女性主义理论,在不违背电影商业诉求的前提下,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拥抱女性主义,却是不争的事实。

猜你喜欢
女侠史蒂夫戴安娜
切莫被表象蒙蔽
许筱颜 陈明华 戴安娜
切莫被表象蒙蔽
臭豆腐女侠诞生记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女侠与鉴湖
英国戴安娜时尚之路
乖乖女变“女侠”:独行14国,修行在路上
红灯女侠翠云娘(下)
前后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