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的风格把握

2018-11-14 08:02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曲调原生态唱腔

吴 丹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泰州 225300)

民族声乐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久远的历史长河洗礼发展中吸收了不同年代和时期的艺术文化特点,在艺术风格的扬弃中形成了新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深深的民族特征烙印,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时代背静影响下产生的创造力和智慧。在新的声乐艺术发展时期,研究声乐作品的不同风格,才能深层次的探讨不同声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和艺术风格。

一、曲调创作中的风格把握

声乐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会把不同民族的民俗特点和艺术风格进行糅合和再创作。为了使得音乐作品的曲风更贴近民族的特点,作曲家会对民族的传统声乐作品和原生态民谣进行再加工和创作,在作曲时有意识凸显民族特点,在曲调创作中注重风格把握。

对于曲调创作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

一是对声乐作品曲调风格的把握。在民族音乐中,曲调是反映其民族音乐风格的重要元素,原生态的民族曲调给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民族声乐作品的曲调风格把握中,对民族音乐中的原声生态因素进行吸收和借鉴,对曲调进行丰富完善和再加工,让原生态音乐焕发新的生机。作曲家在进行曲调创作的风格把握时,可以将原生态的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的母本和范例,在创作汇总加入个人对民族声乐的理解,保留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使得新创作的民族声乐曲调也带有鲜活的民族特色。

二是戏曲曲调风格的把握,戏曲是民族音乐的重要形式,包含着民族深刻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戏曲曲调的风格把握也在左右和影响着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戏曲作品的音乐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能够为声乐创作提供更加情景化的素材,展现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和魅力。

二、语言创作的风格把握

音乐作品的民族化主题离不开民族语言的表达和推动作用。声乐作品的风格不仅仅取决于曲调和旋律,乐曲中的语言表达也是彰显音乐作品风格的重要方式。

在具体的语言创作上,一方面声乐作品的语言要具备民族文化和习惯的鲜明特征,利用民族语言来恰当弥补曲调风格的把握,是对整个声乐作品创作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分析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时,也要把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通过语言这个直观的展现,突出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不同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利用民族语言进行声乐创作可以增加音乐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更加深刻的表达和展现民族文化和特征。

作品创作中对民族音调和节奏的把握。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表达了不同的音乐情感,如内蒙古民歌有曲调悠远绵长的“长调”和短促规整的“短调”。长调民歌《小黄马》《辽阔的草原》《金色圣山》用抒情伸展的语言和曲调歌颂了内蒙古草原、山脉、蓝天、白云等反映内蒙地域特色的景色和风光;短调民歌题材广泛,选材几乎涉及内蒙人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情歌、酒歌、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摇篮曲等歌种。

三、唱腔创作的风格把握

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的影响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也影响了声乐作品的唱腔风格的确定和把握。在唱腔创作风格把握中,曲作家融合我国传统戏曲和原生态民歌的这两种风格的唱腔创作,吸取这两种唱腔的特点和风格,成为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把握风格和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方式。

第一,戏曲唱腔的把握。戏曲唱腔指戏曲的曲调和唱段,还包括演唱程式和舞蹈动作。戏曲唱腔有京剧、昆曲、高腔、棒子腔、评剧等多种戏曲形式,戏曲唱腔也因地域、文化、民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在戏曲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唱腔风格创作中,吸收了戏曲艺术中“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戏曲文化的故事性和艺术性进行合理的借鉴和再创作,在唱腔、吐字、技巧、表演等方面吸取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声乐创作所用。

第二,对民族原生态唱腔的风格把握。原生态的声乐作品脱胎于最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写照,最能代表民族的文化特征。原生态的唱腔在历史发展演变中,在保留了原生态民族艺术的特点之外,也融合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民族音乐带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背景,是对在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中各民族人们文化和生活的写意和总结,在长久的流传中得到人民的喜爱和传唱。民族声乐作品也是对我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的补充和拓展。

猜你喜欢
曲调原生态唱腔
Wake up, Bunny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布谷鸟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原生态静宁苹果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