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美】

2018-11-14 11:29
北广人物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水磨昆曲京剧

泰戈尔有一句:“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在那空白的深处”。做过几年音乐记者,那种生命不可替代的养分悄然注入,妙处难与君言。

昆曲的音乐之美,在哪儿?采访刚要进电梯,清脆的敲击声传来,单纯、清冽、直撞心底。我跟门卫大叔请示:“我不上去找杨院长了,您容我先绕进排练场看看行不?真好听!”门卫大叔笑了,放行。然后,排练场墙上巨大的四个字,震撼袭来:“戏比天大”。

一种水磨腔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曲笛,又称“苏笛”。一音三韵,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想起昆曲的“一唱三折九叹”:美人在台上咿咿呀呀水磨腔,笛师执一根竹笛清俊温润。美吗?或许有一天,我能采访一位笛师,寻觅那种清冷又孤绝的美。

“昆曲的音乐之美它美在哪儿,它抑扬顿挫,高低全有,它低的时候,难度特别大,特别低,你必须在舞台上用气使劲拖着它,它高的时候呢,又特别高。它不像京剧,比如慢板、散板它都是基本上在一个音域当中,偶尔最后的拉一个高腔。昆曲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唱腔难度非常大。我唱京剧的时候我嗓音很亮,但是一唱昆曲的时候,声音又一下子闷回去了,难度很大。所以说,昆曲真的是要比别的剧种付出更多的努力,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杨凤一如此阐释昆曲的音乐之美。听昆曲大家讲课,有学戏“昆曲9年,京剧8年,越剧3年”的说法。昆曲仅唱腔,水磨腔,该是怎么一种慢工细活?

一款36年的腔调

杨凤一,1982年,19岁到北方昆曲剧院,到现在,36年。

一个女人,有几个36年?杨凤一,从台上的公主,到台下的管理者;从台上的浓墨重彩,到台下的云淡风轻;从戏曲界的最高荣誉梅花奖,到为保护文化遗产执着提案的人大代表;从为昆曲演员们月薪1500元发愁,到做到让大家平均年薪17万;从在简陋的老院址摸爬滚打,到引入7个亿资金建设新剧院;从单纯的昆曲从业者,到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那真是实实在在的“一唱三折九叹”,九曲十八弯所不能形容……

一个小插曲

因为新剧院在老院址重建,需要搬迁。一位退休的老师,不愿意搬。情急之下,跑到剧院,在楼道里,大骂杨凤一,整整3个小时。其间,谁劝也不管用。看不过,冲上去对骂的,也被骂下阵来。杨凤一不愠不急,听着,给老师搬椅子、倒茶:“老师,您累了吧?坐下,喝口水,再骂。要说,您这功夫还是好,底气就是足。”老师乐了,不骂了。杨凤一接着说:“您老不就是没地儿放东西吗?我给您腾一间办公室过渡,还不行吗?”老师坐下,喝水,颔首。

这里面有音乐之美吗?当然,音乐是知音,是老师,是灵魂栖息地。杨凤一心里有清晰的目标:带领整个北昆,旧貌换新颜,甚至达成质的提升,平顺完成自我进化,和上时代最强劲的节拍。中间出现的任何不和谐音,都是插曲,都可以通过“一唱三折九叹”化解。昆曲的水磨腔,是丝质的,柔美中从不乏张力。

猜你喜欢
水磨昆曲京剧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京剧表演开始了
豫西北沁河流域水磨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水磨钻施工工艺在路基抗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补园和昆曲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