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电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8-11-14 21:34张铃佳
电影文学 2018年16期

张铃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82)

网络电影,顾名思义是网络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下的产物。它是依靠网络发展而不断壮大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的电影艺术来说,网络电影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网络电影诞生之初,许多媒体人都担心网络电影将会取代影院电影的地位,事实上两者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的关系。让传统电影产生危机感的原因在于网络电影发展势头正强劲,信息化时代下的受众倾向于用更便捷的方式去观赏电影。中国网络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局限,正在进行着怎么样的突破,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趋势又将走向哪里,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现状

网络电影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阶段,微电影和短视频可以说就是网络电影发展中的衍生物。微电影因为其短小精悍的内容和多屏互动的诸多特点,适合于目前网民消遣式的碎片化接受信息。网络电影更是吸收了微电影的特点,时长这一概念变得更加自由,既可以有传统电影的时长,也可以比院线电影精简。因此网络电影不同于短视频,网络电影虽是面向网络,也不排除用特效、3D等技术加持制作出的电影,而且作为微电影的延续与升级,网络电影因为内容丰富,对构思和创作的各个环节的要求也更高。

其次网络电影也属于电影艺术的一种,它具备电影的基本艺术特征。它是在一段时间内能讲述一段故事情节,通过屏幕完整表达的视听艺术,并且以互联网为播放终端的电影。网络电影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传播方式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正是由于网络的个性化、分众化等诸多特点,使得网络电影具备了更多特性。而且作为微电影的延续与升级,网络电影因内容丰富,对构思、创作等各个环节要求也更高。

二、目前中国网络电影存在的症结

投资公司的青睐、网络用户的追捧以及专业人士的涌进,都促使着网络电影的发展,一方面极短的时间内促成了网络电影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另一方面也埋下了不少的隐患。

(一)电影类型的商业化

网络电影市场准入壁垒较低,相对于院线电影中类型的多样化,网络电影制作公司更多是瞄准了容易获得盈利的商业电影。一是低质量剧本。剧本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走向,因为没有专业编剧,让网络电影制作公司更倾向于购买剧本。目前市场上网络电影的剧本主要依靠网络IP改编而来,集中的主题主要是青春校园、悬疑推理、浪漫爱情等类型。由于内容的趋同化、同质化,网络电影的创作者过于强调迎合市场,导致了风格上过于商业化,质量堪忧。

二是内容缺乏文学性。文学性在网络电影中的地位变得微乎其微,大量的IP被市场高估,实际的文学价值不高。内容纯粹照搬超级IP,而忽视IP中的文学性内涵的网络电影并不占少数。一些作品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电影艺术的文化价值,赤裸裸地向观众展示拜金主义,以及骄奢淫逸的富二代的生活。

三是无下限的炒作。由于网络电影市场通常不具备院线电影的明星效应,主角常常是二三线明星,甚至是“素人”。一些网络电影常常是看准了热门话题,不断利用夺人眼球的方式无限夸大或盲目炒作。正是因为目前行业内鱼龙混杂,诸多视频网站和商人看中了网络电影这块肥肉,电影的市场被商业化侵蚀的现象与日俱增。

(二)电影主旨的媚俗化

近段时间网络电影市场虽然有所规整,但是整体的格局还是偏媚俗化和大众化。第一点,利用明星、绯闻蹭热度制造出来的网络电影不少,如王宝强事件之后出现的《宝宝别哭》,还有利用谐音山寨院线电影的也不少,如《美人鱼前传》《尸恋33天》《保囧》等。第二点,网络电影的观众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属于三线城市里文化素质并不高的年轻网民,因此很多网络电影竭力迎合这些人的观影需求,如《山炮进城》《爵迹天团》《超能太监》等,都是受“屌丝文化”影响很深的小成本电影。第三点,由于网络电影的题材和类型没有受太大限制,不少的视频网站在制作电影时,出现了暴力倾向,甚至是同性恋倾向,这些都打起了审核的“擦边球”,让网络电影水平降低。

这种博眼球的做法可能在网络电影成长的初级阶段会赢得点击率,但仅依靠那些滥俗内容和肤浅表现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三)网络电影制作“有高原缺高峰”

网络电影的制作者与院线电影的制作者有不少区别,但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主攻文艺片的微电影或者短视频的文艺导演,这些小有实力的行业精英的加入让网络电影行业的创作内容和主体都趋于多元化,但由于投资力度不够和过于曲高和寡的艺术风格,让他们创作的网络电影被局限为只能是小众的欣赏品。第二类是拥有丰富经验的电影导演,这部分人拥有成熟的制作团队,但由于缺乏对网络文化的深入研究,拍摄出来的作品不尽如人意。第三类是迎合市场口味的导演,尽管他们熟悉网民需求,但大部分非科班出身,其拍摄的作品缺乏文化价值,甚至有不少的负面影响。

狂热的资本挟裹着市场,导致制作者们功利心强,编剧难以制作出有内涵的剧本。网络电影对编剧和剧本的要求其实并不亚于院线电影。尽管我们说电影制作水平已经炉火纯青,但“向数量求质量”也是电影艺术需要遵循的规律之一。

三、中国网络电影发展策略

网络电影在制作和发行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那么当下网络电影如何利用新生力量的优势开辟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呢?事实上寻求一条良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对网络电影产业而言已经迫在眉睫。

(一)监管网络电影市场

网络电影市场对网络电影监管不到位,会导致不少低俗、不入流的电影电视资源进入观众的视野。有媒体人指出:“网络电影往往充当了制作人的捞钱平台,而没有考虑到网络电影同样具有电影的传播特性,产出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低俗电影作品。”在今天,如果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优秀的电影必定会从中脱颖而出。

从政府部门来看,政府需要从题材、内容和质量上把关,对质量不过关、内容不合格、题材低俗的网络电影要禁止在市场上流通。在保证监管的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提升网络电影的质量水平来优化、提升网络电影的整体实力。因此,首先需要为网络电影立法。尽管《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开始对电影产业规范处理,但是完善程度仍然远远不够。

同时增加网络电影专业人员监管队伍,经过有专业知识的监管队伍筛选过的影片,从主旨立意上更能体现网络电影的内涵价值。

在保证电影版权的基础上,让网络电影的创作者们可以尽情在网络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网络电影和创作者也有很多是普通百姓,他们并不是只想通过网络作品盈利,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了法律的保障,普通人也会更加富有创作的激情。

(二)完善网络平台播放制度

在《金刚狼3》上映之后,观众更加期待网络电影根据观众需求对电影资源进行有序的管理。包括对网络电影的制作水平、制作题材等一系列的评估,只有经过评估合格的作品才能进一步在网络平台上播放。目前很多网络平台上虽然有对网络电影进行垂直细分,但是低俗、抄袭的电影依然占有不少比重。从这个层面上看,网络电影更多的是充当了圈钱的“渔网”,诱惑一些被蒙蔽的观众充钱。很多国产网络电影以抄袭外国的血腥、灵异题材为主,依靠各种踩线和擦边球进行宣传。随着新一代90后甚至00后成为网络市场的消费主体,网络平台可以提升自身实力,推出更新鲜、更优质的内容满足受众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网络电影进行分层管理,避免粗制滥造的电影影响低龄观众的审美价值取向。

因此,从选择收费的影片上,应仔细斟酌,选出真正适合放在线上收费播出的网络电影。平台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不符合规格的网络电影统统拒之门外。同时网络平台也可以鼓励优秀的原创作品,向观众宣传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善美的主流作品。

(三)大力发展相关网络电影产业

“小成本、短时间、投入少”的特点让网络电影往往拥有更清晰的叙事脉络。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新媒体上浅显易懂的信息,愿意利用自己零散的时间欣赏网络电影,消磨时光。伴随着网络电影点播收费的进一步升级,使用移动端数据观看网络电影的用户会越来越多,在未来观看网络大电影的用户可能变成大电影的忠实粉丝。有了这样独特的“粉丝经济”,网络电影甚至可以进一步延展自己的产业链条,提升IP的附加值,类似于《煎饼侠》《泡芙小姐》等网络剧,都可以发展成网络大电影进军院线。

而制作优良的网络电影可以借鉴传统电影的产业链条,如开发相关产品,举办线下的交流会,或者是在微博进行直播互动等。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力推进周边产品的发展,完善相关产业链。并且宣传团队还可以在线下利用各路新媒体广告宣传和大范围的路演实现低成本、高回报的宣传效果,主创人员与观众进行零距离接触,为电影的播出增加人气。在未来,网络大电影要做到持续性发展,不仅要在宏观上吸引观众的眼球,在微观上也同样要细节精良。

(四)培养优秀的网络电影制作团队

网络大电影的走红,也吸引了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投入这一行业。因此网络电影亟须培育出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提升整个制作团队的水平。国家可以组建一定的师资力量,培养专业性团队。例如,去高校引进技术型人才,提升网络电影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规范化的技术和专业性知识,能保障网络大电影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和深刻化。在吸收专业电影知识的同时,也普及一些相关的经济、法律、政治等知识。

同时,从事网络电影制作的人员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实力,缺乏专业性知识的网络电影制作人必然会被淘汰。互联网的先进也给网络电影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电影未来会展现各种可能性。进一步地解决网络电影内在的版权问题、视频网站的会员制问题以及电影叙事的单一化问题。网络同时也可以为制作团队提供相关的数据,借助技术及时了解观众对电影的意见,从而及时调整电影投放情况和相关的电影营销策略。

四、结 语

如果说如今的中国电影产业是一块大蛋糕,那么每一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诸多机会。市场猎头如今都在进军电影产业,透明的规则和雄厚的资本让网络电影迅速成长。纵观中国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无论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还是全球化,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态势。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网络电影还将更加多元化和垂直化发展,不只局限于定位某些地区,可能精确定位到某一类人群。相对于传统电影,网络电影更多依靠的是互联网的脉络深度发展,庞大的网络用户、深厚的资本、移动的媒体时代。中国网络电影产业创造的价值才刚刚开始,再加上AR、VR等技术的加持,未来网络电影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对于网络电影目前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病,我们也必须时刻警惕,在网络电影这个新生势力呈现上升态势的时候,要及时对其短板进行查漏补缺,从监管、立法、人才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真正按照互联网思维来定位受众需求,扩大网络电影的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建立起用户运营体系。当然,如今的格局早已不是谁先拥有“互联网+”的模式谁就占据上风。做好优质内容IP化,吸引精确的用户定位,建立完善的网络电影后产业体系才是真正的关键。相信未来几年,伴随着中国网络电影继续垂直细分,世界电影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