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2018-11-14 23:19何忠凤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离退休管理部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老同志老年人心理

■何忠凤/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离退休管理部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身体指标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压抑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绪是形成心理压抑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身体脏器功能逐年老化,还会出现如下心理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心理孤独——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二,心理空虚——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靠靠,使他们感到时间过的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三,情绪变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四,记忆力减退——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一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特点是对新近接触的事物忘得很快,而对过去的往事却记忆犹新。记忆力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五,睡眠问题——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现睡眠过多或睡眠倒错(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频频打盹、打呵欠,即使在很重要的场合也难以自制,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志。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呢?

第一,鼓励学习、拓宽视野。老年人要有个健康的心理,首先要从自身入手,主观上先努力,大脑的功能需要锻炼,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脑越是不用越迟钝。老年人多学习,勤记忆,可以有效的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多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等),以陶冶情操。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第二,心明豁达,知足常乐。要学会积极地接受,比如空巢老人,会因为无法依赖子女而伤心难过,可以试着接受和面对这种事实,转而依赖自己和老伴,或其他可以依赖的人。并且坚信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心理的痛苦。“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很多长寿老人往往都是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态,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三,家庭和谐,利于健康。对老年人来讲,和睦的家庭最幸福,虽然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多元化的发展,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但子女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回去陪陪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显得很孤独。居住在一个城市的可以周末回家一趟,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去看看老人,平时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子女自身的家庭也要和谐,妻贤子孝,老人看到下一代生活的很美满,自然他们的幸福感就会提升。

第四,合理善食,身心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宜清淡,忌大荤。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呼吸清新空气,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

第五,结交知音,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的离退休工作者来说,老年人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为更好的做好新时期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坚持“教、学、乐”相统一,把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从有益于离退休老同志身心健康出发,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途径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我公司为离退休职工免费订阅了中国老年报,为离休老干部免费订阅了家庭医生等杂志。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及国家方针、政策,企业发展概况及科学知识等。每年定期召开老同志座谈会,征求老同志意见,发动他们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是为离退休老同志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老有所乐活动,增强老同志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晚年生活。我公司在职工居住地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站。活动中心内设有阅览室、棋牌室、舞蹈室、乒乓球室等,双休日也对他们开放。活动中心内还开办有老年大学,内设书法、绘画、合唱等教学课目,离退休职工每天都可以就地就近参加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离退休系统每年定期举办书法、绘画、象棋赛、乒乓球赛等比赛,每年重阳节举办文艺汇演、大型广场舞表演。通过活动活跃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使他们即愉悦了心情,又健康了身体。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中国人口已快速进入老龄化,老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诸多领域,面对日益庞大的离退休大军,做好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离退休工作事务繁杂,千头万绪,工作量大,这就要求从事离退休工作的同志要具备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更要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的更幸福、更健康、更快乐。

[1]李印红.心理养生四要素[J].当代老年,2015(2).

[2]孙清廉.养生“慢”原则[J].保健与生活,2015(4).

猜你喜欢
老同志老年人心理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喜迎重阳节,展现“银龄”风采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惠水县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庆“八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