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劳模力量 服务创新发展

2018-11-14 23:19孙砚红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劳模武汉市成果

■孙砚红/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交二航局武港院工会紧紧围绕武汉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文件精神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以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为重点,努力搭建劳模先进创新平台,广泛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在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平台、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情况介绍

武港院工会高度重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各一线单位,鼓励支持各级劳模结合自身岗位和业务特点成立创新团队,先后帮助指导创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目前,2个工作室获武汉市总工会首批命名,其中“汪文霞创新工作室”被武汉市工会命名为2017年“武汉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宗哲劳模创新工作室”率先荣获“湖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工作室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有力推动了项目攻关、技术交流等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该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取得创新成果80余项,攻克生产技术难题40多个,综合创效3600余万元。

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具体工作模式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

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群众性组织,具有松散型、自发性的特点。为促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的深入开展,该公司工会强化统筹推进,明确职责分工,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松散的群众性组织转化为企业工会组织职工进行岗位创新的优质平台。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三个到位”:一是领导推动到位。成立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小组,明确各自责任,工会负责总体策划工作,积极与市总工会、二航局工会联络与协调,协助做好工作室制度建设、人员安排、阵地建设及总结交流、宣传推广等工作;二是组织措施到位。充分发挥劳模带头引领作用,激励公司全体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三是上下联动到位。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通过跨专业、跨部门乃至跨单位、上下联动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支持等协作活动。

(二)提升管理完善机制,逐步推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该公司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带头人,广泛吸纳技术骨干以及有创新精神的职工参与,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生产实际中重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创新创效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狠抓“两个管理”:一是加强过程管理。年初组织各工作室研究制定劳模创新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对各工作室全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工作室的制度建设情况,定期开展跟踪检查和评价考核,年底组织评选优秀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以提升工作室的整体水平;二是突出效果管理。通过举办劳模讲堂、专题讲座、技术沙龙、论坛交流等活动,推广和展示工作室的成果应用,交流和分享工作室的创新经验,对推广效果好、适用性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评比。

(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切实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各项活动

自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后,该公司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与导师带徒、技能比武、每周两小时等活动有机结合、科学对接,丰富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和工作方法,促进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各项活动的有效推进。

在活动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培育职工职业素养,弘扬劳模的奉献精神。工会利用新生入职培训的契机,开展劳模讲堂、技术骨干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青年员工从中感受劳模精神,提升职业道德;二是突出职工创新技能,实施“传、帮、带”。工作室定期组织和开展成果培训,通过如“每周两小时”活动的自主学习、个案研究、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成员间的学习与交流,总结推广先进成果和经验,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技术创新水平;三是突出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大力开展如商务英语、BIM技术为主题的技能比武活动,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以赛促练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推动劳模工作室向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该公司工会加大宣传发动,营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浓厚氛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强工作室先进典型宣传。注重树立和突出各类先进典型,工会通过企业文化小故事的形式宣传工作室成员身上的闪光点,广泛宣传工作室成员技术上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被公司内刊、网站、“武汉市劳动者”频道电视新闻广泛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工作室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工作室成果成效宣传。该公司工会将工作室的各类成果以制作展板、摆放实物及各类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展示。在二航局工会的支持下,该公司工会在全局范围内举办创新工作室工作推广交流会,介绍推广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和创建经验。在武汉市总工会的推荐下,“李宗哲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张国志劳模创新工作室”科技成果参加了武汉市总工会举办的“武汉市职工创新成果展”,在武汉市工人文化宫展出,彰显了公司形象和劳模精神。经过该公司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有效扩大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

三、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促进职工素质提升

该公司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席专家”、导师带徒制度等载体,以专家型人才示范引领、团队合作研发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缩短技术人才培养周期,打造了一支技术强、业务精、素质好的新时期职工队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促进了企业与个人的共同成长。

2014年至2017年,该公司共10个集体、23名个人荣获二航局“海星奖”表彰,53个集体、190名个人荣获公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汪文霞劳模工作室”骨干成员郭强荣获二航局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桥梁设备公司荣获2016年度武汉市“十佳”职工优秀创新团队。许多青年员工在劳模工作室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二)调动职工创新创效积极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工会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投身职工技术创新热潮,不断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多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武汉市总工会的表彰,其中:张国志劳模创新工作室“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渣土改良外加剂研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荣获“武汉市第八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张国志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种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的研制与应用”与汪文霞劳模创新工作室“变截面钢箱梁顶推技术及工程应用”两项科技成果双双荣获“武汉市第九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科技进步”三等奖。“汪文霞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模块化钢桁梁自动顶推系统”获中国专利奖金奖。该公司荣获二航局2014年海星奖“科技杯”荣誉称号。

五年来,通过开展以劳模为示范引领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7项,中国水运协会科技奖等省部级奖27项,10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截止目前,劳模工作室共取得创新成果80项,解决技术难题42个,创造经济效益3600万元,为公司创新创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劳动模范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劳模精神的新载体,是激发职工创新活力的新平台,也是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相信,通过加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力度,不但能展现新时代下劳动模范的风采,还能有效的释放职工队伍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广大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建功立业,把劳模的精神转变成为企业员工共同的精神与财富,让劳模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广大职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的风采的平台。

[1]高锦艳.如何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79.

[2]凝聚劳模力量 服务创新发展——记盐城市劳模创新工作室[J].当代劳模,2012(1).

[3]董晓瑛.当好“三大员”搭好新平台——工会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6(3):90~91.

猜你喜欢
劳模武汉市成果
寻找家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