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构新论
——基于社会哲学层面的一种考察

2018-11-14 23:19宜东东延安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红线建构理念

■宜东东/延安大学

一、前言

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旨在建立与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绿色发展制度就是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切制度的总和。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就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制度在内的整个制度体系。

二、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构

(一)绿色发展政治制度建构

第一,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生态红线制度。实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设置人类绝不可触碰的生态红线,这是推动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国必须要尽快出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让各地区严格按照功能区的定位科学安排自身的发展计划。生态红线制度一方面需要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环境状况调整其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也是划出了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所依托的生态空间红线。生态红线制度的内容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量等。生态红线的设定比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要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建立完善的公民环境参与制度。让公民充分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力量源泉。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广大群体公布现在的资源环境信息,促使政府建立完善的资源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政府要充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不断完善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参加环境保护类社会组织,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沟通,就企业的环境问题作出科学回应,促进企业的发展决策向绿色化转变。

(二)绿色发展经济制度建构

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承担较多的依然是产业链下游的业务。这种产业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体制、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成果向现实转化,从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此外,要想实现绿色发展还应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为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促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推动,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进行引导。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将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融入其中,让产业结构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面转变,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此外,政府还应该完善绿色税收制度。通过税收的适当调整来促进企业产业格局的转变,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征收较重的税收,对那些积极采取环保策略,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绿色发展文化制度建构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绿色发展理念的社会宣传力度。面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严峻生态形势,政府应该将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工作,不断调整绿色发展理念宣传机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来给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提供充分的保障。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传播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也应该结合新媒体等青年群体等喜爱的平台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群众中。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宣传应该从学校抓起,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环境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我国目前严峻的生态形势,通过多种形势的绿色发展理念促使学生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及时关掉水龙头和电灯。只有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才能在未来让绿色发展理念存在于整个社会之中。

三、结语

社会哲学层面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绿色发展的一系列制度的总和,它本质上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想在现代社会建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各级政府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将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融入其中。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81.

[2]陶良虎,刘光远,肖卫康.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红线建构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三道红线”考验房企“钱袋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