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探究

2018-11-14 23:19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思政精神思想

■王 润/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英烈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

当前,很多大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父母的骄纵,养成了自私的习惯,做事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自身,枉顾他人的感受。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学生基本都没有吃过苦,享乐主义盛行,这些不良习惯以及心理问题都导致了大学生难以承受推动国家进步的重任。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弘扬英烈精神,通过对真人真事的讲述来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二)培养大学生民族气节

现在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关注力度较低,个别大学生还存在崇尚西方文化,热衷于进口商品的思想,对于爱国人士的行为更是嗤之以鼻。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将英烈视死如归、不做亡国奴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使得学生能够与英烈之间产生心灵的交融,从而影响大学生爱国观念,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如果没有国家,我们将会无从生存,如果没有国家,我们将无法安身立命。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以及民族的重要意义,才可以提升爱国气节,逐渐成为国家的脊梁。

(三)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一代大学生就好像是温室当中的花朵,经受不得严寒酷暑,稍微经历一些挫折,就意志消沉,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有的学生行为比较偏激,易走极端。所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提升学生抗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英烈们的事迹便是典型的培养素材,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折,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坚信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信心。所以,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给学生讲解英烈们战斗的艰辛,使得学生可以了解他们在战斗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不懈的开展战斗的。这种真实案例,能够激励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不骄奢淫逸、不依赖父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脊梁和支柱。

二、英烈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一)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将英烈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当中,比如在中国革命发展史的授课过程中讲述革命英雄的事迹,使得学生可以从故事当中感悟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能够将一些地方性的英烈事迹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使得学生可以感到英烈精神就在身边,从而更加容易接受。课堂教育中融入英烈精神,不单单可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在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正确理想以及信念。

(二)强化实践教学

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很多学生厌恶课堂教学的那种安静的 氛围,更加喜欢一些充满个性化的校外实践活动。高校需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尝试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工作。利用地理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和附近的革命教育基地之间构建紧密的联系,组织学生定期参观以及学习,开展红色教育的基础上,灌输英烈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激励学生珍惜当前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以及爱心的社会公民。很多高校在暑期的时候都会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高校可以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感受生活,体验英烈精神,使得他们的内心能够受到涤荡。

(三)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也有了实施的可能,但是这种教育活动不管是参与载体、组织形式亦或是组织方法,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依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参与英烈祭奠活动,提升学生传播英烈精神的积极性。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依然是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保障以及基础,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教育形式的拓展、创新以及延伸。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采用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等立体化的形式传递信息,还可以使用传统的形式,通过校园广播站、公告栏以及电视屏幕的形式进行传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成为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格局,能够为英烈精神的传播提供物质载体。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英烈事迹是红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素材来源,它是红色资源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能够为红色资源的教育转换提供更加高效的途径,有着难以取代的意义。后人不能忘记革命英烈,同样也不能忘记历史,将英烈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实现对英烈的缅怀,同时也能够保证英烈精神的传承,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王娟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及融合[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3):80~82.

[2]林密,王玉珏.聆听时代声音,展现真理力量——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科的必要性及其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猜你喜欢
思政精神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