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草原:野性与自由

2018-11-14 07:30
时代邮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马拉河角马狒狒

花豹母子

饮水的斑马群

爱穿红衣服的马赛人

火烈鸟群

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看过不少繁华的都市和美丽的风景,它们虽然都不可复制,但随着时间流逝,有些地方的轮廓会逐渐模糊,甚至相互重叠,逐渐淡出脑海。而这次东非大草原之旅,将会永远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在这里你能体会到最真实的世界和自己,人和动物的关系令人着迷,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向往……

梦开始的地方:塞伦盖蒂大草原

坦桑尼亚恩格勒自然保护区,像一只平底锅一样,中间是草原,四周是陡峭山坡。进入公园首先出来迎接我们的是成群的狒狒,小狒狒骑在大狒狒身上,红红的屁股好可爱。在这里,动物们和谐相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塞伦盖蒂自然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见到她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声“震撼”。的确,你很难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如此平坦浩瀚的草海,数百万野生动物在这片土地上来回迁徙,逐水草而居,新陈替代,生生不息,一百多万年以来没有什么变化。

清晨被清脆的鸟叫和动物们的奔跑声惊醒,走出帐篷外,成群的瞪羚和黑羚围绕在屋前屋后,一旦发现人走近便一跃回归了丛林。我看到了成群结队的水牛在过河,笨拙的大象在污泥中洗澡,性感的斑马和丑陋的角马像好朋友一样共饮一河之水,呆萌的长颈鹿三三两两地觅食,还有丛林之王戏耍野猪,森林里一片和谐安详的景象。

狒狒

角马大军在渡河

长颈鹿们

可爱的小蜥蜴

非洲火烈鸟的家园:博格利亚湖

博格利亚湖国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裂谷省巴林戈县,东非大裂谷的边缘,是大裂谷众多咸水湖泊中的一个,常年吸引大量火烈鸟来此栖息。火烈鸟体型大小似鹤,雄性较雌性稍大,通身为洁白中泛红的羽毛,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因此叫火烈鸟。

火烈鸟主要栖息在温热带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喜欢结群生活。博格利亚湖是碳酸钙湖,面积大约有30万平方公里。博格利亚湖沿岸为树林、干旱的矮树林和草地覆盖,每年都吸引了数十万只火烈鸟聚集于此,湖面常如铺展开来的粉红色地毯般美丽动人,这些火烈鸟的到来为博格利亚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壮观的马拉河生死渡

每年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非洲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有大批的角马将死在路上,但同时也将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

在迁徙季节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马拉河畔,就有可能看到成千上万头角马前赴后继,从鳄鱼张开的血盆大口前面横渡马拉河的壮观场面。

马拉河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壮阔,但河岸陡峭,河里鳄鱼密布,恐怖之极。在马赛马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蓝天白云之下,数百万的角马和斑马浩浩荡荡,追随着雨水和嫩草长途迁徙至此,滚滚而来的蹄声和漫天扬起的尘土,万“马”奔腾的壮观场景最好地诠释了它们对于生命的渴望。

东非大草原之子:马赛人

在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还生活着土著人,让我们可以一睹非洲真正主人的真实生活。马赛人住在用红土和牛粪建成的小房子里,房子很低,一般没有窗子。当地的旅游发展起来以后,马赛人就不再以狩猎为生,改为饲养牛羊,有时牛羊和人就住在同一间屋子里。

与其他旅游地不同的是,东非大草原上的马赛人并不是很热衷招待游客,他们就是那样自顾自地生活着,无视那些好奇的目光。

走进马赛马拉保护区外的一个马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马赛人民居。枯树枝围起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小院,几座由树枝、牛粪和泥巴堆起的小屋前站着一群村民。男人们裹着被称为“束卡”的红色披风,手持一头细一头粗、用来赶走野生动物的马赛木棍。女人们穿着色彩绚丽的“坎噶”裙装,戴着精细彩珠串成的头饰和项圈。据说,马赛男人的披风之所以选择红色,是为了赶走狮子等野生动物,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牛群。

猜你喜欢
马拉河角马狒狒
狒狒羞红了脸
有群狒狒在打斗
马拉河之渡
“三不像”角马
强渡马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