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学习空间

2018-11-14 12:46张恭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摘 要: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时常有这种情况困扰着教与学:好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错,三天一过就忘。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怕教:创新能力不能培养,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用“四步构建”模式摆脱了这种教学困境,走出了教学误区。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一、 科学构建学生学习的心理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他们的思维必然灵活,想象自然丰富,激情奔放,灵感滚滚而来,创造力、创造水平空前提高。这样的课堂肯定引人注目,充满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构建学生良好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想学生所疑、乐学生所乐、从学生心中来、到学生心中去的一种“心理磁场”。在这种“磁场”的作用下,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想他们所想,乐他们所乐,做他们所做,说他们所说,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情意从中来,效果课堂见。

二、 科学构建学生学习的思维空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更是思维的操场。实践证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数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数学教学要科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就是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思维内容、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内容由课堂操作、观察猜想、推理论证、总结反思组成,可称为基础思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六个方面,也可称为基础思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着力激发学生思维,自主探索,凸现数学思维文化,变枯燥为生动,变低效为高效,真正落实“悟”。如:我在教学生探索《勾股定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在地球上建了一所楼宇,上有古人王之涣在吟《登鹤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后顺势点拨,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壮美景色,需登上多高的一层楼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答案3米、10米、50米……后,我进一步指出:事实上,诗人即使登高100米、1000米、2000来也无法看到千里之外的壮美景色。(答案是19.6千米,比珠穆胡玛峰的两倍还要高),在学生困惑、沉默、深思中引入图示:将地球截面看成圆,地球的半径为6378千米,要看到千里AC之外的景色,需登高PA,如何求PA?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迫切感纷纷而来,创新思雄的灵光闪现,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学生纷纷质疑提问,欲求PA,需求BA;欲求BA,需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激情特别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探究《勾股定理》的时机成熟,然后用多种方法(至少5种)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课止,学生还在认真验算、深入思考。

三、 科学构建学生学习的交流空间

面对新一轮课改,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这种学习方式固然很好,优点不言而喻,但也有许多教师将其误解误用,一有问题便让学生讨论,讨论缺乏目的性、缺乏教师的指导、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到头来还得教师讲解。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科学构建学生学习的交流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科学”就是要适时、适量、适度。应该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构建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理清了思路,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的学生似知非知;还有的学生思维僵化,什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找不到思路,他们也充分体验了困难、尝试了困难,为进一步合作探究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所以交流讨论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学生的交流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教师设计的主线,学生的交流讨论易进入无目的、无中心、无层次、无方向的盲區,跟“放羊式”没有什么区别。

如:我在教学“有效数字”一节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把68328000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有的学生解答为A:68300000;有的学生解答为B:683。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些学生认为A答案不对,因为A答案有8个有效数字,所以B好像是对的。怀疑、困惑困扰着学生。我因势利导,进行点拨:“假如这个数在银行里,假如这个数在森林里,很如这个数在草地上的羊群中……”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反驳。经过讨论,学生的思维盲区被打开,争先恐后地反驳:“A答案不对,B答案绝对错误,假如银行的账上有68328000元人民币,行长若记为683元,那会被杀头的;森林中的68328000棵树也绝不等于683棵树……”举例层出不穷,应有尽有。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激烈讨论得出,本题雷要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答案是:6.83×107。

四、 科学构建学生学习的裸外空间

实践证明:课堂只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何将这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还要看学生的数学课外生活是否有其足以燃烧的空间。带“问题”下课,带“课题”回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数学课外活动,使数学“动”起来。如:开展每日一页活动;分组编写数学小报;布置撰写数学小论文;实施课前五分钟解题比赛;开展“告诉你——我有新发现”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本地市场调查;自编、自解应用题……总之,科学有效地数学课外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生力军。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拓展学生的数学课外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不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自己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恭,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双茨科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