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五谷茶

2018-11-15 02:28孙成凤
西江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五谷杂粮五谷年少时

□ 孙成凤

在鲁南乡下,至今还保留着卖茶水的古风。

小贩沿街口搭一个遮风挡雨的茶棚,不知经了多少春秋,那棚顶早被煤烟熏得黝黑发亮。棚下一排灶膛,上面整天放着一溜嗤嗤作响的铁壶。那些铁壶不知历经了多少时光,难辨真色、材质。单看那长年累月被烟熏火燎,连提梁都黑得像一截木炭的铁壶,你是断不肯喝它一口水的。直到水开鼎沸,店家把一泓热气蒸腾的滚水倒入暖瓶,顿然一股芳香冲鼻而入,如五月的麦香,如深秋烤熟的山芋,如妙龄村姑飘然而过时留下的芳香,你才突然醒悟:原来,这才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纯天然的水香啊!于是,不禁喉头蠕动,急着要痛快地畅饮了。

故乡人喝茶不讲究茶叶,碧螺春、大红袍、毛尖青峰,对他们来说简直奢侈得不着边际,他们冲泡的茶叶,不如说是“茶料”,多是用大麦、高粱、谷子、大豆等五谷杂粮混合炒制的“五谷茶”。经滚水冲泡后,“五谷茶”会浸出和谐、温润的色泽,仿佛穿越陈年风雨的古铜器,泛着悠远的青光。一口茶下肚,会感到茶水软绵得像祖母讲了千百遍的那个故事,轻轻地拂过胸腔。两碗茶过后,茶力弥漫扩散,先是打个哈欠,再是伸了懒腰,腿血活、臂生力,浑身的精气神就回来了。于是,农具叮当,机车鸣笛,农人下地,孩子上学,在你呼我唤中,整个村庄热闹起来。

“五谷茶”不仅消积化食,亦蕴藏五谷经文火煨制后洇出的滋补营养。因此,它是家乡农人的最爱,家家户户每天早上也必喝五谷茶。每到庄稼收获的季节,家家屋檐下都会挂几串麦穗、高粱、谷子、大豆,从夏到秋,待所有的五谷集齐了,祖母或母亲把五谷取下来,用簸箕搓去节草,搧去杂质,刷净烤干了炒菜的铁锅,将五谷倾倒入锅内,轻翻慢搅,直到发出轻微的爆响,满院浮动着馥郁的粮香,这一锅“五谷茶”就该出锅了。

古人说,茶有“散郁、养生、养气、除病、利礼、表散、赏味、养身、行道、雅志”十德。农家的粗茶,取自霜欺雷打、风吹日晒的粮食,也许不具备这些德行,但与时下流行的苦荞茶、燕麦茶,甚至与高贵的咖啡相比,确是难分伯仲的。离家多年的游子归来,在年少时玩耍的青石台上,从粗糙的茶罐里抓一把“五谷茶”放入大瓷壶里,少顷,茶香溢出,把一泓泛着幽然青光的茶水斟入粗瓷大碗里,仰首牛饮,一股通泰之感瞬间流遍四肢,游子就仿佛又回到了上树爬墙的少年时光,与长出五谷杂粮的故土更近更亲了。农人从田间归来,带着满身的疲惫与焦灼,饥肠辘辘中,端起家人早就备好的一碗温度正好的“五谷茶”,直饮下肚,倏忽间,劳乏顿解,望南山茵茵如屏,听河水潺潺如歌,方感农家日子的久远与醇厚,便对家乡生出无限依恋。

祖母说:“日子如茶。”年少时不解其中滋味,及至人到中年,方知农家日子如同五谷之茶的绵长、静远、五味杂陈。

一缕穿街而过的风吹过,带走了赵钱孙李家的茶香,带去了百姓日子的欢乐与哀愁。再品一口,喝的是茶,想的是家……

猜你喜欢
五谷杂粮五谷年少时
走近乡间
流浪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五谷杂粮养生糊的研制
五谷养生糊:喜忧参半
喜忧参半的“五谷杂粮养生糊”
大寒
三字经(节选)
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