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娘炮纷争” 挺“多元审美”

2018-11-16 10:05李言
课外语文·中 2018年10期
关键词:娘炮第一课

李言

2018年对“娘炮”的声讨,来得比往年更凶猛一些。最近“娘炮”二字云谲波诡, 从媒体到公众,各方掀起一轮又一轮激辩,“男性审美”再度成为民众强烈关注的公共议题。

漫天争议源自央视一档专门给中小学生看的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一众小鲜肉艺人,批评者认为这些“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青年不符合“主流”审美,宣传这样的榜样会加剧公众焦虑,引发下一代担不起家国重任的担忧。在网络上“男生应该阳刚”“娘炮误国”“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等言论忽如一夜来刷屏。

在对“娘炮”现象进行反思批判时,应先要厘清一个概念,认为“娘”是贬义词,本身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少年娘则国家娘”所隐含的是:女性气质是负面的。“娘炮誤国”本质就是男版的“红颜祸水”论,以“娘”讽人有辱斯文。

在多地被强制要求观看的全国学生开学第一课上,在国家级媒体给未成年人做的示范性节目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的严肃主题上,用娱乐明星宣讲开学第一课,是节目组的错,但不应该由所谓的“娘炮”背锅。个人创作自由和文化倾向不可混为一谈,批评娘炮和批评娘炮之风是两码事。《道德经》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媒体过度宣传这种文化,可以宽容,但不示范,再怎么尊重文化多元化,也应有底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趣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坐标。倡导包容,不等于认可娱乐至上,理性的声音并不反感“娘”,而是反感以此为资本搔首弄姿,以及粉丝经济体系的审美同化倾向。“娘炮”现象的产生,历来是社会不同结构不断得到媒介释放的自然结果。

来见识一下伪娘黄金时代的奇葩风尚

说到“娘”,古代四大美男邹忌、潘安、卫玠、兰陵王无一不是五官精致、皮肤白皙的花样美男。战国四公子之一邹忌的段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大家耳熟能详,中年妇女偶像潘安则留下了“掷果盈车”的典故。西晋万人迷小潘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粉丝团用水果往潘安车里丢,将跑车堆成了果蔬大棚。

晋玄学家卫玠风神秀逸,弱柳扶风,堪称男版林黛玉。卫男神出街万人空巷,人群蜂拥,观者如墙,街头撒满溢出各种水果、鲜花。卫玠出门简直是一场灾难,每次都造成洛阳城交通瘫痪,以致年仅27岁就被视奸而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看杀卫玠”。了解了古代粉丝的神秘力量,再也不抱怨现在的铁粉脑残了。

说到男人“化妆”,史载“男子傅粉之习起自汉魏,至南北朝犹然也”。魏晋时士族男人搽脂抹粉,走路都要有人搀扶。曹操养子、玄学宗师何晏就是著名的“小鲜肉”,他喜穿女装“好服妇人之服”,用今天的话说是个“易装癖”。西晋清谈家王衍太尉极爱臭美,每次客人到访都得让人等一个小时,因为要洗澡、化妆开美颜滤镜,小仙女们懂的。

为何西方推崇硬汉,东方偏于柔美?东亚是安稳的农业社会形态,自古便不崇拜有攻击性的男子。最邪魅狂狷的魏晋时代,审美主流的“竹林七贤”个个标致昳丽,民间效仿者,不计其数。所谓魏晋风骨,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漂亮。以流传更广的四大名著论,最受女人和女妖精欢迎的,也是宝玉、唐僧这样无攻击性的柔美男子。

中国古代男人娘化的朝代,大抵不甚强大。魏晋时期,男子以纤弱白净为美,最后国无战力被各路南下少数民族暴捶,汉人被称作“两脚羊”做成了人肉军粮。那个时代倒也出了一个“硬派”偶像——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犯我中华者……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相较之下,汉唐举国上下武德之风盛行,不管文臣武将都佩剑,以“封狼居胥”为人生最高理想。唐朝边塞诗犹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请君暂上凌烟阁,博个书生万户侯”。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或许是汉唐之所以为盛世的原因。

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两性的双重压迫

话说回来,真正的强大是能为每个个体提供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盛唐可以接受外国人来华做官经商,也可以接受女子想穿男装就出去打马球。说肥胖谢顶中年男子油腻,和说花美男娘炮的区别又在哪里?孔子云:“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阳刚”和“阴柔”的外在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内核,邹忌、兰陵王哪个不是铁骨铮铮的男儿?夸男人有涵养好性格也有个词叫“宛若处子”,说男人娘和说女汉子都是在贴标签,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学者李银河说:“性别刻板印象是对丰富多彩人性的压迫,不但是对女性的压迫,也是对男性的压迫。”可惜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几乎都没意识到这种压迫,既不自觉地去压迫他人,又反过来自我压迫。人们进入了一个思想怪圈,男人在外面攻城略地建功立业,女人的全部世界就是嫁人搞婆媳斗争,难怪“宫斗”大女主戏如此盛行,文艺作品潜意识里都在迎合。

伟大的心灵是雌雄同体的,真正的美是超乎性别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所以孩子,不管你们画眼线还是上前线,底线都是做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教别人怎么做人。只有活得像个人了,才能摘掉刻板偏见的面具。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猜你喜欢
娘炮第一课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娘炮”与硬汉,一定是非黑即白吗?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娘炮”一词是怎么来的
科学第一课
这个男人有点man
娘炮先生的爱情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