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

  • 幼态持续:“娘炮”现象背后的社会心态透视
    究背景近年来,“娘炮”一词席卷互联网空间,引发各方参与讨论,并逐渐从社会议题上升至教育部门关注的政治议题,从顶层设计出发,要求注重青少年阳刚之气的培养。这一现象的大规模讨论始于2018年9月央视大型教育类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组因邀请了妆容精致、女性化气质显著的男明星作为嘉宾而遭到了学生家长的强烈抵制和社会公众的炮轰,短时间内“娘炮”一词在网民的针锋相对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达到了空前的热度,多元观点交锋激烈,“痛批风”“力挺风”“多元风”等话语充溢网络空间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9-21

  • 消费文化语境下“娘炮”现象成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娘炮”文化的现实状况2021年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严格把握演员和嘉宾选用、表演风格、服饰妆容等,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同月18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强调,要“加强文艺创作审美导向把关,从演员选用、表演风格、服饰妆容等方面杜绝‘娘炮’审美取向”。可见,“娘炮”文化已成为文艺创作领域中的一个顽疾,必须深入挖掘其根源,采取多种措施杜绝“娘炮”文化的消极影响,为创造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保驾护航。性别气质

    传媒论坛 2022年6期2022-02-09

  • 坚守新时代学雷锋的“制高点”
    消解得了“网瘾、娘炮”。其中的“娘炮现象”,正是眼下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中“很拿手的一招”。而我们要在这方面坚守学雷锋的“制高点”,不得不面临着一系列“很现实的斗争”,很需要下点真功夫硬功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举些实例来说明。8月27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表面看这是针对文艺问题的,其实涉及我们正在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篇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两个关于限制一些“娘

    雷锋 2021年11期2021-11-23

  • 学校教育场域中“娘炮”男性气质的建构 ——基于五名男大学生的质性研究
    ,冠这些男生以“娘炮”之名①。一时间,“少年娘则国娘”的言论遍布互联网空间。时至今日,讨论仍在继续。2021年初,教育部在《关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趋势》提案的复函中提到,要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②。从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学术、舆论还是制度层面,都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这些女性气质凸显的男生,即“娘炮”,他们身上出现的“娘”的性别气质也备受诟病。但“娘”真的能被一概而论地认为是一种问题化的存在吗?从男性气质研究的视角看,不能将“娘”完全视为问题化的存在。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0-07

  • 广电总局:杜绝“娘炮
    泛娱乐化,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坚决抵制高价片酬,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通知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参加的综艺娱乐及真人秀节目。选秀类节目要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严禁引导、鼓励粉丝以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变相花钱投票,坚决抵制不良“饭圈”文化。通知要求,树立节目正确审美导向,严格把握演员和嘉宾选用、表演风格、服饰妆容等,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据新华网9.2)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5期2021-09-13

  • 娘炮”为什么受追捧
    评论员近年来,“娘炮”现象一度成为舆论热点,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对一些综艺节目中的男明星缺乏男性气质,如娘娘腔、矫揉造作等,提出了批评。实际上,“娘炮”现象已遭批评多年,但屡批屡兴,令人厌恶又难以清理。只讲“颜值”不讲“价值”,必须引起警惕。对此,应加以理性分析。我们不妨把“娘炮”看作一种审美现象。正如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一个健康的社会也应有多层次多类别的审美取向。但同时,审美作为具有强烈社会性的活动,无疑是需要引导的。“娘炮”现象刷屏,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对文

    前线 2021年4期2021-05-04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娘炮”现象
    0)一、什么是“娘炮”从词源上来看,“娘”字本义为少女,最早在《玉篇·女部》中的解释为“少女之号”,后被引申为母亲或妇女。“炮儿”即有丰富经验阅历的人,如老炮儿、职场炮儿等。“娘炮”按照字面意思即为在女性行为举止等方面较有经验的人。有学者指出了“娘”的几个标准:生理上是男性、容貌和身材具备女性外观、具有双性魅力[1]。归纳概之,青年男性由内而外表现出女性气质,就会被冠以“娘炮”称号,“娘炮”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损语义色彩。二、“娘炮”被冠以贬义的原因从性别角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2020-12-07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娘炮文化”
    ,社会上出现了“娘炮”这一侮辱性词语。甚至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潮流,所以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也逐渐增多,并出现了接纳与反对的观点相互碰撞的局面。概念界定。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因为社会的组织方式,我们的社会性别身份决定了社会如何看待作为男人和女人的我们,以及期待我们如何去思考。“娘炮”一词按字面解释即为在女性行为举止等方面较有经验的人,网络上普遍用“娘炮”一词描

    时代人物 2020年36期2020-12-07

  • 《“娘炮”之风当休矣》
    “辣眼睛”,对“娘炮”之风的质疑和批评逐渐超出了狭隘的演艺圈子,而成为一起牵动社会神经的公共事件,也因此被纳入了“辛识平”栏目的评论视线,《“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文引起广泛社会共鸣,媒体用户和读者纷纷给与好评和支持,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作品。作为评论的主笔人,我觉得这篇稿件的成功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立论鲜明,敢于亮剑。娱乐圈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娱乐那么简单,关于娱乐明星的是是非非往往折射出深层的社会心理和情绪,此次关于“娘炮”的争议更是如此,人们关注的

    中国记者 2020年1期2020-11-17

  • 红豆的书写与“娘炮”的传播
    豆的创痛为当下“娘炮”传播的隐痛作解。关键词: 红豆;“娘炮”;传播;毕飞宇;《雨天的棉花糖》*作者简介:张毅(1996-),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与社会学。电邮:1597898868@qq.com。新生代作家毕飞宇钟情于书写小人物、零余者和边缘人的生存困境,常在作品中不动声色地展现个体存在的无奈、挣扎、哀叹和疼痛,寄托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情愫,也传达出对“伤害”这一恒常母题[1]的青睐。《雨天的棉花糖》是毕飞宇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它讲述了男青年红豆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8期2020-11-09

  • 被人嘲笑“娘炮”,我很烦恼
    人嘲笑我,说我“娘炮”。他们说的“男生的特征”我都没有或者不擅长。比如说肤色,我比较白,他们说男生肤色应该黑一些;我小腿没什么肌肉,他们说是个男生都会有;我跑得比较慢,他们说我像女生一样……为此我非常自卑,总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经常想,我为什么和其他男生不一样,不像他们那样壮、大胆、跑得快。尽管我现在已经变声,学习比之前勤奋数倍,可我的人际关系还是不怎么好。唉!蔻蔻姐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烦恼的小易小易:你好,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想告诉你,男生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9期2020-10-09

  • 语言性别变异词语探微
    、语用的借鉴。“娘炮”是现在社会上的一部分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群体的指称,也同时代表了一种个性意识。从“娘炮”一词的相关情况和与“女汉子”的“对称”与“非对称”情况可发觉社会话语导向与男权意识的“指挥”,窥察到古代女性地位受到压制的情况。关键词:娘炮 女汉子 非对称 语言性别变异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81-02语言性别变体又可称为语言性别差异。杨永林先生认为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研

    现代交际 2020年8期2020-05-27

  • 娘炮”:历史遗留or现代产物?
    熊港琴摘 要:“娘炮”是现在社会上的一部分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群体的指称,也同时代表了一种个性意识。在中国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下,社会的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也由他们来建立。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受到压制,作为统治性别的男性若带有女性特质则是不被社会接受的,从而使这部分男性受到歧视。而现代社会的个性文化、大众文化、韩流文化的交织又促使具有女性特质的男性群体产生,也应运而生了“娘炮”这一词语。但不管是历史还是现代因素,都需要注意的是它背后的多重叙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2020-04-17

  • “绰号”风波
    同学的面骂我是‘娘炮’。” 我单独找来了小温,让她说一下事情经过。我们很少能客观看待一些事情,而往往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倾斜。当小温说完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小马起绰号在前,多次称呼她为“普罗米修斯”。小温认为这是映射自己像个男生,一气之下就出口还击了。 剑拔弩张的双方,只有冷静下来才能达成有效沟通。听小温说完,我表示要是有人称呼我为“普罗米修斯”,那我得高兴坏了。因为那是一种褒奖,我能为大家送来火种,带来希望,多么了不起啊。 小温听完后脸色柔和了许多。我又接着

    科教新报 2019年17期2019-09-10

  • 要尊重包容,也要未雨绸缪
    热议,众媒体在“娘炮之争”中各抒己见。我认为,在所谓的阴柔化审美趋势之后,有对多元的、尊重个性社会的呼唤,亦有对精神与责任的未雨绸缪。“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顺口溜目前正广为流传,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我们社会对多元审美的不认可和对他人的不尊重。美国社会学家康奈尔在书中写下这样的话:“所谓的男性气质,不过是我们大多数对男性形象固有的认识,来自于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不成文的标准。”单就外表而论,如果以健康、阳刚、孔武勇敢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男子,这不免成为了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6期2019-08-15

  • 相异的叶 相同的美
    想,他们被称为“娘炮”仅仅是因为外表吗?《世说新语》有“容止”一篇,中华的美男子,潘安掷果,荀令留香,他们被称为“娘炮”了吗?没有。嵇康终日抚琴,王维醉情丹青,更别说舞文弄墨的文人们了,这些看着不甚“阳刚”的爱好使他们“娘炮”了吗?没有。而“小鲜肉”们之所以被批“娘炮”,不在于当下业已多元社会的包容度,而在于缺乏了中华民族传统男儿的根骨与精气神。我们有那么多的英雄好男儿。辛弃疾本为一介书生,而立之年独闯敌营,风雪之中提头回帐,一心报国。梅兰芳先生台上虽温婉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6期2019-08-15

  • 审题立意明方向 思维清晰言成理
    偶像令人错愕的“娘炮”形象与做派。近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对社会上尤其是娱乐界日益盛行的“娘炮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随之,《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什么是该有的“男性气质”》,在对健康阳刚的男性气质推崇的同时,认为现代社会应进一步拓宽审美领域,在注重内涵美的基础上尊重并包容多种审美趣味。接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了这场“娘炮之争”,各有立场,各表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6期2019-08-15

  • 明辨概念深化思考
    开向青少年输送“娘炮”文化。该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引发热议,有网友甚至提出“少年娘则国娘”“娘炮误国”的观点。任务一:你同意“娘炮误国”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互相讨论)思考结束后请同学们举手表决自己的立场,发现赞成和反对的学生数差不多,说明这个话题的争议性很大,学生渴望讨论的愿望很强。生1:我同意“娘炮误国”的观点,现在越来越多的男孩子过于追求外表的柔美,失去了男性该有的阳刚之气,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长此以往,最终会影响到国家的价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5期2019-08-07

  • 娘炮”与硬汉,一定是非黑即白吗?
    城南不可否认,“娘炮”现象如今呈愈演愈烈之势,甚至连央视的《开学第一课》都请来四名清秀型男艺人进行开场表演,结果引发不少家长的反感。但对于社交舆论场而言,是将“娘炮”一棒子打死,还是“小拳拳捶胸口”,态度很重要,姿势很关键。如何定义“娘炮”?各人观点不同。但在当前语境下,无论一个人是真娘还是假娘,恐怕都要被骂。棒喝派甚至觉得,“娘炮”就不应该在这个社会上存在。为什么要口诛笔伐?无非是因为看不惯。看不惯这些人登上大雅之堂,甚至被标榜为“人生榜样”。近年来,娱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2019-08-04

  • 众主流媒体热议“娘炮”之风
    其中不少人被指“娘炮”气息严重。而在节目开始后,进行开场表演的四名清秀型男艺人再次遭到家长们的吐槽。不少家长表示:“这些小鲜肉没有一点阳刚气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该事件也引得《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将当今社会“娘炮”之风盛行当作一个公共话题展开讨论。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发文称:“‘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一个男子着装像女性,就让他无法在社会立足……而且在多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2019-08-04

  • 别让社会开满畸形的花
    发布署名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予以严厉批评,认为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一些网民对当前越来越多的“娘炮”刷屏的现象表示担忧,呼吁“好好治治这股‘娘炮歪风”“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我不喜欢“娘炮”之类的称呼。也不喜欢所谓“小鲜肉”的明星。但在我看来,“娘”文化应当是一种有尊严的亚文化。所谓“娘”的男生也应受到尊重。人是生而有异的。当群众试图用主流文化的有色眼镜看待每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然形成了群众最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9年4期2019-07-21

  • 精神“娘化”最可怕
    下“小鲜肉”以“娘炮”形象示人这一现象,有认为其“当休矣”的,也有认为应尊重此审美趣味的。在我看来,“娘炮”作为一个人的审美爱好,他人不应过度干涉。比起一味地批判外貌上的“娘炮”,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否出现了骨子里的“娘炮”。究竟什么是“娘炮”?显然不仅仅是“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中华民族的精粹戏剧中,小生的扮演者须涂脂抹粉,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就常以粉面示人,所以仅仅从外貌上定义“娘炮”,未免太过肤浅。那些平时看起来正气凛然、关键时刻突然倒戈的卖国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6期2019-07-12

  • 相异的叶相同的美
    想,他们被称为“娘炮”仅仅是因为外表吗?《世说新语》有“容止”一篇,中华的美男子,潘安掷果,荀令留香,他们被称为“娘炮”了吗?没有。嵇康终日抚琴,王维醉情丹青,更别说舞文弄墨的文人们了,这些看着不甚“阳刚”的爱好使他们“娘炮”了吗?没有。而“小鲜肉”们之所以被批“娘炮”,不在于当下业已多元社会的包容度,而在于缺乏了中华民族传统男儿的根骨与精气神。我们有那么多的英雄好男儿。辛弃疾本为一介书生,而立之年独闯敌营,风雪之中提头回帐,一心报国。梅兰芳先生台上虽温婉

    作文新天地 2019年16期2019-07-05

  • 要尊重包容,也要未雨绸缪
    热议,众媒体在“娘炮之争中各抒己见。我认为,在所谓的阴柔化审美趋势之后,有对多元的尊重个性社会的呼唤,亦有对精神与责任的未雨绸缪。“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顺口溜目前正广为流传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我们社会对多元审美的不认可和对他人的不尊重。美国社会学家康奈尔在书中写下这样的话:“所谓的男性气质不过是我们大多数对男性形象固有的认识,来自于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不成文的标准。”单就外表而论,如果以健康、阳刚、孔武勇敢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男子,这不免成为了多数人的

    作文新天地 2019年16期2019-07-05

  • 精神“娘化”最可怕
    下“小鲜肉”以“娘炮”形象示人这一现象,有认为其“当休矣”的,也有认为应尊重此审美趣味的。在我看来,“娘炮”作为一个人的审美爱好,他人不应过度干涉。比起一味地批判外貌上的“娘炮”,我们更应该反思是否出现了骨子里的“娘炮”。究竟什么是“娘炮”?显然不仅仅是“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中华民族的精粹戏剧中,小生的扮演者须涂脂抹粉,一代戏剧大师梅兰芳就常以粉面示人,所以仅仅从外貌上定义“娘炮”,未免太过肤浅。那些平时看起来正气凛然、关键时刻突然倒戈的卖国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6期2019-06-25

  • 娘炮”之争的美学思考
    高览小摘 要:“娘炮”现象是否应当抵制之争,从美学层面看实则是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问题。审美活动具有主观性,它受个人情感、经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主观主义审美观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社会也需要客观的审美标准来引导个体的审美判断。对于“娘炮”现象,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境中去分析探讨。我们应在允许多元审美存在的基础上,尽力做到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理性思考,确立正确的审美导向,从而促进国民审美品位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关键词:“娘炮”现象;主观性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2019-06-15

  • 娘炮儿”与“男子汉”
    大野这一阵儿,“娘炮儿”霸屏引起争议。即太“娘”的小鲜肉明星,占据着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在几十家卫视的各种达人秀、好声音、好舞蹈、好梦想、好男儿节目里,从男主持人到男歌星男演员,绝大部分都是油头粉面的“娘炮儿”。这让很多人都不镇静了,纷纷撰文讨论“新生代审美是不是进入阴柔时代了”?“娘炮儿”的对应词当是男子汉。“娘炮儿”的特点是阴柔妩媚,男子汉的特点是粗犷豪放;“娘炮儿”的气质是脂粉气,男子汉的气质是阳刚气。女有脂粉氣,男有阳刚气,“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

    中华魂 2019年2期2019-06-11

  • 娘炮”之风当休矣
    。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

    小品文选刊 2019年3期2019-03-20

  • 娘炮与糙男人
    程学武不知何时,娘炮一词霸居各媒体的显要位置。一脸蒙圈的我,禁不住到度娘上一搜。原来,娘炮一词来自台湾,意思是,男性动作表情女性化,也就是过去说的,男人行为举止类似女人的“娘娘腔”。艺术上的娘炮,我们无可非厚。但生活中的男人如果处处表现“娘炮”,以“娘”来换取同情,就是一种血性的丧失。记得前不久一次朋友聚会,见到一位往脸上厚厚地抹香粉的年轻男孩,张口一个“你讨厌”,闭口一个“哎呦喂”,尽管这个男孩才华横溢,但我只看了一下,便浑身不舒服。原本会成为好朋友的,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2019-02-11

  • 审题立意明方向思维清晰言成理 ——“9+1高中联盟期中考”作文选评
    偶像令人错愕的“娘炮”形象与做派。近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对社会上尤其是娱乐界日益盛行的“娘炮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随之,《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什么是该有的“男性气质”》,在对健康阳刚的男性气质推崇的同时,认为现代社会应进一步拓宽审美领域,在注重内涵美的基础上尊重并包容多种审美趣味。接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了这场“娘炮之争”,各有立场,各表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

    作文新天地 2019年16期2019-01-11

  • 如何正确看待“娘炮”之风
    彬近年来,因为“娘炮”问题前来就诊的青少年人数不断攀升,不少家庭饱受困扰。有人认为“网红娘炮”究竟只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是个人自由;也有人认为“阴柔之风”是审美病态的体现,它不应该成为“社会流行色”。那么,这一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娘炮”之风?初中生群体成为“娘炮”现象的“重灾区”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早期干预专家副主任医师王奕權也接诊过多起青少年对于自己的性别界定存疑而前来咨询的案例。“这类现象以初中生居多,由于心理发育还没

    健康人生 2018年12期2018-12-22

  • 不能任由“娘气”亚文化侵害青少年
    发表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认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男孩子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不应该被“娘气”亚文化所侵害。近些年,許多学校推出了针对男生的“阳刚教育”课程。这是很好的,但绝不能止步于此。家庭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阳刚性格。不少专家指出,男孩子身上的这种阴柔之气跟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父亲,在家庭中不缺席、不退缩,拥有刚毅性格,这些品质就会传承给下一代。因此,“娘气”亚文化看似事小,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0期2018-12-17

  • 众主流媒体热议“娘炮”之风
    其中不少人被指“娘炮”气息严重。而在节目开始后,进行开场表演的四名清秀型男艺人再次遭到家长们的吐槽。不少家长表示:“这些小鲜肉没有一点阳刚气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该事件也引得《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发声,将当今社会“娘炮”之风盛行当作一个公共话题展开讨论。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发文称:“‘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一个男子着装像女性,就让他无法在社会立足……而且在多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1期2018-12-04

  • 观“娘炮纷争” 挺“多元审美”
    言2018年对“娘炮”的声讨,来得比往年更凶猛一些。最近“娘炮”二字云谲波诡, 从媒体到公众,各方掀起一轮又一轮激辩,“男性审美”再度成为民众强烈关注的公共议题。漫天争议源自央视一档专门给中小学生看的节目《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一众小鲜肉艺人,批评者认为这些“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青年不符合“主流”审美,宣传这样的榜样会加剧公众焦虑,引发下一代担不起家国重任的担忧。在网络上“男生应该阳刚”“娘炮误国”“把这些娘炮们当成四害除了吧”等言论忽如一夜来刷

    课外语文·中 2018年10期2018-11-16

  • 贾宝玉算是“娘炮”男吗
    少努力?在群嘲“娘炮”的时候,你确认你真的比他们的内在更强大、更广阔?这段时间关于“娘炮”的讨论热度惊人,在这些讨论里,所谓“娘炮”实际上标准很模糊。化浓妆、衣饰华丽是“娘”,动作夸张、表情娇柔是“娘”,甚至长相清秀、是花样美男也是“娘”。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红楼梦》里似乎也可算是“娘炮大本营”。满眼望去,贾宝玉、秦钟、贾蓉、柳湘莲、北静王等无一例外都是“粉面珠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一类。从抓周起,宝玉就表现出了对“钗环脂粉”的强烈兴趣。长大后更是调脂

    小康 2018年30期2018-11-09

  • 娘炮”更健康
    如何和儿子解释“娘炮”,继而愤怒地指责“娘炮男星就应该送去医院做变性手术”、“少年娘则国娘”。在这位家长的担忧里,反映了对孩子性别认同教育的担忧。在《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中显示,63.3%的人认为,“中性化”现象可能导致青少年性别角色混乱。那么,“娘炮”男星真的会让青少年性别角色混乱,甚至变性?知识链接: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1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2-3 岁 );2阶

    饮食保健 2018年20期2018-11-01

  • 娘炮之称可休矣
    带偏,这些人是“娘炮”。而也有人认为,这些流量小生,虽然举止打扮阴柔一点,但是他们唱的歌曲内容,他们平常做的一些事情,也是积极正能量的,不能以偏概全。于是针对“娘炮”的争论很激烈。“娘炮”的说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前些日子,甚至有“少年娘则国娘”的话出现,对娱乐圈的阴柔之风深恶痛绝。对此,可以理解,但是,将这种影响上升到国家高度,又似乎言过其实。那到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还需客观冷静。首先,“娘炮”一词,值得商榷。一年前的2017年8月,《中国妇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37期2018-10-29

  • 有聊·无聊
    1“娘炮”引热议:CCTV为青少年打造的节目《开学第一课》因邀请来性别气质模糊的“小鲜肉”来打气,而引发了舆论场上对“娘炮”的讨伐。随着讨论热烈程度的升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防报先后发文,批评“娘炮”明星逐渐成主流文化的现象,新华社更是在标题直接声明,“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时间该话题引爆网络,人们纷纷为“娘炮”是否合理,“娘炮”背后的隐藏意义展开热烈讨论。2美国新闻学院申请学生激增:在几乎所有人唱衰新闻业,推崇互聯网经济的时代,一则美国新闻学院申请人

    检察风云 2018年19期2018-10-16

  • 娘炮”一词是怎么来的
    性生殖器。所以“娘炮”一词,最字面的意思就是,原本长有大炮的男生,卻生得女气。显然这是个网络流行词,字面意思较为粗俗,主流词典一般也不会收录。许多网络百科词典说它来自台湾,出自一部2007年开播的台湾偶像剧《我要变成硬柿子》,剧中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如女人一样。“娘炮”产自台湾是没错,但不是这部电视剧的“功劳”,而是早期网民们的“结晶”。没人能说清娘炮最早诞生于何时,早在2004年,台湾雅虎奇摩就有人开帖问“何为娘炮”,最早一批跟帖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2018-10-11

  • 娘炮”之风当休矣
    當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2018-10-11

  • 娘炮”霸屏,大家都坐不住了
    与偶像圈流行的“娘炮”(这里我们只是客观引用“娘炮”一词,并不同意这个词语背后的褒贬色彩)现象突然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人多怼“娘炮”,也有人反过来怼那些“怼娘炮”的人,有人认为“娘炮”是应当尊重的审美,也有人为“娘炮”的泛滥表示忧心……我们不带成见,只呈现各家观点。这几天,太“娘”的小鲜肉明星,让很多人坐不住了,连一向严肃的《半月谈》杂志,也刊文讨论“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这种阴柔审美。可无论是阴柔的男星,还是他们的粉丝,都不是一夜

    南都周刊 2018年9期2018-10-11

  • 这个世界如果全是“娘炮”式审美,才是一种灾难
    这段时间,关于“娘炮”的争论和反感堪称激烈,甚至连诸如BBC这样的海外媒体,都开始给予关注。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11日报道,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出现了一批年轻帅气的“小鲜肉”男偶像,外形上他们更加精致,他们拥有众多粉丝,被视为票房大卖的保证,但他们与传统男性形象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长相柔美,这个既不是东方人固有的审美,也非今天才出现的。但像如今这种唯柔美阴柔男性审美是从的趋势,还真是有点罕见。所谓引发争议的“娘炮”,既不是单纯的小鲜肉或者

    南都娱乐周刊 2018年18期2018-09-30

  • 娘炮”这群人
    ”这还算轻的。“娘炮”是新兴的词,其含义覆盖下的人群,本就是背负着骂名成长的。赵斌公今年27岁,云南人,如今是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上班的一名UI设计师。在他童年时,同样被指着鼻子戏谑,那时叫“娘娘腔”“人妖”“太监”“阴阳人”……这些称谓,在当时流行的港片里出现频率很高,相应的角色都是笑料、反派,甚至是变态杀人狂。这是一组负面意义明显的词汇,针对于此的校园霸凌和暴力随后而至。李恩平记得,初中时,他被关在厕所间,众人朝他吐口水。有时回到宿舍,床褥被淋得湿透,不

    南风窗 2018年20期2018-09-28

  • 娘炮”之争,是现代版的盲人摸象
    一时沸沸扬扬的“娘炮”话题发表了看法。按理说,两家媒体发表不同的观点,实在应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无非是两位作者对“娘炮”现象有不同看法。结果,本来挺正常的一件事被社会舆论渲染成一家“狠批”,一家“力挺”。在我看来,“狠批”也好,“力挺”也好,各有各的理据,没有那一边就是当然的正确,而另一边是必然的错误。抛开“娘炮”议题,事实上社会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议题都可作如是观。道理其实很简单。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已经发展得足够复杂,充满多义性,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人类个体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5期2018-09-27

  • 娘炮”与“女汉子”:刻板的性别印象
    “节目上了4个‘娘炮又唱又跳,能不能找具有阳刚之气的小伙子呀?少年娘,则国娘,这个节目的导演应该拉出去‘斃了。”此言引发了大批家长对“娘炮”的声讨。新华社也加入了这场争论,9月6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强烈批判了当下流行的“娘炮风”,认为这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然而,这篇评论发表不到三小时,《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对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表示不认同。在此之前,在8月1

    看天下 2018年26期2018-09-25

  • 主流媒体论“娘炮
    周洁《“娘炮”之风当休矣》“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

    新民周刊 2018年36期2018-09-19

  • 从“奶油小生”到“娘炮”的审美变迁
    孙佳山所谓“娘炮”,也就是过去说的男人行为举止类似女人的“娘娘腔”,随着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群走“柔弱美”路线流量明星的走红,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了主流舆论的批判视野。一些人担心,“娘炮”明星们会对那些小粉丝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产生影响,模糊他们的性别判断,侵袭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实际上,“娘炮”一类现象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同结构不断得到媒介释放的自然结果。它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文化现象当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1988年,“王朔年”之前,现在已经身

    环球时报 2018-09-032018-09-03

  • 少年“娘”,则国“娘”?
    妆艳抹,是在宣扬娘炮”风气。更有甚者,上升到国家高度,觉得少年娘,则国娘”。与其他的热点事件百家争鸣”的场面不同,这次网友的观点似乎呈现出惊人的“一边倒”形势,网友纷纷指责央视没有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娘炮“救救孩子”之类的言论层出不穷。从表面上看,男子应该拥有的是“阳刚之气”男子气概”,而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娘炮”如果霸占了荧屏,那么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们便会争相模仿,最终形成少年娘,则国娘”的局面。这便是那些自认为颇具正义感”的网友的逻辑。显而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12期2018-04-15

  • 拟态环境的影响探析 ——以围绕“娘炮”的讨论为例
    日新华社发文《“娘炮”之风当休矣》开始,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掀起了一场针对“娘炮”的讨伐。在媒体的笔下,当今社会充斥着“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娘炮”,而这些所谓的“娘炮”不仅“有碍社会发展”,更甚者会“祸国祸民”。社会好像要在一群一群的“娘炮”中沦陷。但笔者反观自身所处环境,觉得该论断并不符合社会现实。遂制作调查问卷来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提出建议的策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共搜集210份。一、拟态环境的概念1922年,美国著名报刊

    传媒论坛 2018年22期2018-03-28

  • 双月观察
    有莫大的好处。“娘炮”:这场辩论有点“冷”前不久,“娘炮”一度成了舆论热点,有不少主流媒体都深度参与,甚至形成了正反两个阵营——以新华社为代表的正方喊出了“少年娘,则国娘”“娘炮误国”的口号;《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反方则呼吁社会应尊重审美的多样性。这场议论颇像一档时下流行的辩论类综艺节目,虽有重量级辩手出场,但大家的表现实在一般,正反方几个回合下来,似乎有些“冷场”。这场辩论源起于9月1日央视在开学季依例播出的节目《开学第一课》,因节目开始前插播了长

    视听界 2018年6期2018-02-22

  • 娘炮”与“女汉子”:性别的边界
    “节目上了4个‘娘炮又唱又跳,能不能找具有阳刚之气的小伙子呀?少年娘,则国娘,这个节目的导演应该拉出去‘毙了。”此言引发了大批家长对“娘炮”的声讨。新华社也加入了这场争论,9月6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强烈批判了当下流行的“娘炮风”,认为这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然而,这篇评论发表不到三小时,《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对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表示不认同。在此之前,在8月1

    东西南北 2018年22期2018-01-14

  • 贾宝玉是“娘炮”吗?
    岸这段时间关于“娘炮”的讨论热度惊人,在这些讨论里,所谓“娘炮”实际上标准很模糊。化浓妆、衣饰华丽是“娘”,动作夸张、表情娇柔是“娘”,甚至长相清秀、是花样美男也是“娘”。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红楼梦》里似乎也可算是“娘炮大本营”。满眼望去,贾宝玉、秦钟、贾蓉、柳湘莲、北静王等无一例外都是“粉面珠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一类。从抓周起,宝玉就表现出了对“钗环脂粉”的强烈兴趣。长大后更是调脂弄粉的高手。他的性格还有点软弱,因为一味宽容,是众人眼中出了名的“滥

    视野 2018年24期2018-01-03

  • 《开学第一课》,“娘炮”风流行引热议
    最近,“娘炮”这个词突然爆火。起因是央视今年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原本是教育全国中小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一堂课,却硬生生地成为了“小鲜肉”明星的秀场:四位画着妆、打着耳钉、染著黄头发的“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小鲜肉”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深度诠释何为“阴柔乏力”“无病呻吟”的演唱。不仅如此,节目还开展了一个“小鲜肉”与观众互动的游戏环节。游戏中“小鲜肉”们矫揉造作、扭捏作态的动作简直让人浑身冒鸡皮疙瘩。今年节目播出后,在收到众多网友差评的同时,尤其点燃了一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5期2018-01-02

  • 娘炮”之风当休矣
    。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35期2018-01-02

  • 演义趣闻:隋唐时期“娘炮”盛行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畸形审美情趣:男女着装佩饰以“阴阳颠倒”为美。女子常着男人装,而男子则“为妇人之饰”,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过分注重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用化妆品粉头饰面,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身为男子却爱化女性妆、佩女性饰。这种畸形审美情趣,古月清照认为与时下的“伪娘”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各朝各代中此文化无疑以隋唐五代最甚!从史书上我们不难发现,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子中多“小白脸”。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是典型的“小白脸”。《

    赤子 2017年2期2017-06-30

  • 这个男人有点man
    自由极光娘炮先生有很多女生朋友,總是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讨论时尚和保养品。他无限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在阳光和煦的午后坐在咖啡馆喝着精致的下午茶,喜欢在沐浴之后涂上滋润的乳液,然后敷一贴昂贵的面膜,喜欢精致和优雅的生活。无论何时,你看见的娘炮先生都是干净、清爽、大方、得体的。我挺羡慕娘炮先生的,因为他高贵典雅的生活和身边总是美女环绕。可娘炮先生告诉我,他高中时候的生活并没有这么快乐。经历过高中时代的你一定知道,正值叛逆期的男孩子们压根儿就瞧不上娘炮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5年7期2015-07-21

  • 这个男人有点man
    man的男人了。娘炮先生有很多女生朋友,总是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讨论时尚和保养品。他无限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在阳光和煦的午后坐在咖啡馆喝着精致的下午茶,喜欢在沐浴之后涂上滋润的乳液,然后敷一贴昂贵的面膜,喜欢精致和优雅的生活。无论何时,你看见的娘炮先生都是干净、清爽、大方、得体的。我挺羡慕娘炮先生的,因为他高贵典雅的生活和身边总是美女环绕。可娘炮先生告诉我,他高中时候的生活并没有这么快乐。经历过高中时代的你一定知道,正值叛逆期的男孩子们压根儿就瞧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0期2015-05-17

  • 娘炮先生的爱情
    自由极光娘炮先生有很多女生朋友,总是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讨论时尚和保养品。他无限热受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在阳光和煦的午后坐在咖啡馆喝着精致的下午茶,喜欢在沐浴之后涂上滋润的乳液,然后敷一贴昂贵的面膜,喜欢精致和优雅的生活。无论何时,你看见的娘炮先生都是干净、清爽、大方、得体的。我挺羡慕娘炮先生的,因为他高贵典雅的生活和身边总是美女环绕。可娘炮先生告诉我,他高中时候的生活并没有这么快乐。经历过高中时代的你一定知道,正值叛逆期的男孩子们压根儿就瞧不上娘炮

    意林 2015年8期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