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易景 情随景生

2018-11-16 10:05王代福
课外语文·中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武陵栈道游览

王代福

【文题呈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写成游记,那是很有意义的事。

请把自己参观游览的经历写成一篇游记,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首先,写作前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第一,安排一次游览。如果近期没有时间,至少也要回味一次曾经的游览。因为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游”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无不可写。

第二,捕捉信息,梳理素材。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你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逸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准备就绪后,你就可以写游记了。在写作中,應注意如下几点:

一、游踪清晰,线索分明。作文如穿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游踪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片段连缀成篇。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可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有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或引用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显得井然有序。

二、移步易景,情随景生。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因此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游记的内容比较繁杂,一般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组织文章:即随着游踪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依次展现沿途风光。游踪所至,美景在目,情随景生,文由情来,这样,一篇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游记就写成了。

三、讲究顺序,详略得当。写游记时,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或者将时空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序,走一程,写一物,做到脉络清楚。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必须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虽然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但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因此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应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或不写。

四、抓住特点,着眼感受。游记离不开写景,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特点,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值得注意的是,游记须着眼感受,应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总之,游记散文写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佳作示例

春游金家湾

王幼草(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八年级)

今年的清明节,爸爸带我游览了距家乡约60公里的远安花林寺金家湾。

早上八时整,我们乘坐旅游大巴,从庙前出发,过当阳古城,沿荷当公路向西北行进,经保宜高速,前往目的地。

上午九时许,我们来到了金家湾景区入口处。只见公路一侧横卧着几块随意摆放的三峡石,上面是当代学者余秋雨题写的几个行书字:“金家湾生态露营公园”,另一侧竖立着中英文对译的“金家湾生态露营公园简介”。

沿着一条平直而宽阔的水泥大道前行百余米,便抵达景区山谷。跨过平湖廊桥,便来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里。但见周围群峰高耸,山涧微风习习、湖面波光粼粼、林中草木皆景……在这块平坦宽敞的草甸上,统一搭建着一排排整齐的木制露营台,一面临水,三面环山。不用说,这里便是公园内的露营地点了。想一想,倘若夜晚在此搭建帐篷露营,享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休憩时光,给心灵一次最纯粹的放松,早上被鸟儿叫醒,清晨呼吸着山里最纯净的空气,那该是多么温馨与惬意!

十时整,我们循来路回行至湖边山麓,贴着山根小溪,在蜿蜒的沙石小路上漫步前行,尽情享受着看山不走山、却闲庭信步的愉悦。仰首遥望面前的奇峰峻岭,险要的山顶隐隐可见一风姿绰约的亭阁,一条山石栈道蜿蜒而上,直达山顶。我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地准备攀登。一抬头,只见爸爸已经开始登山了。我紧赶几步追上了爸爸。山不是太高,估计高度不到千米,但山势陡峻,怪石嶙峋,山坡上多石少土,既有着喀斯特地貌的奇异与陡峭,又有着丹霞地貌的灵健与韵致。我们穿梭在茂盛的树林下,享受着和煦春风的抚摸,耳闻小鸟婉转的和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明艳的世界。杜鹃含苞待放,绿树返青吐芽,在阳光的映照下绿得发亮,朝气蓬勃,似乎要把自己的生命力全部展示给我们看。

我们一边登山赏景,一边谈笑嬉闹。大约半小时光景,便登上了山顶。这时,我已是汗流浃背。脱下外套,清凉的山风从四面八方涌来,撩动着我的衣衫,顿觉心旷神怡,舒爽极了。举目四望,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在山顶一块突兀而平坦的巨石上,建有一座供游人休憩的木制草亭。但见亭上匾额题着草书书写的“了然亭”三字,左书“观宇寰一目了然心许久安”,右书“听天籁六根清净志存高远”。走进亭内,躺倚于木椅上小憩,微闭双目,侧耳细听轻灵的风声,鼻翼间萦绕着各种花香,那感觉,真如置身于仙境一般。走出草亭,凝眸细观周围的峰头,一座座红色的丹霞山,恰似一个个盆景,色彩瑰丽,肌理分明……

摄了几张山顶风景照之后,我们循着木亭一侧的一条更为陡峭的石级栈道,拉着防护栏上的铁链,缓缓而下。

来到山脚,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但见一排排结构精致、造型独特的木屋酒店依山而建,坐落在优美、僻静的丹霞山谷里。走出木屋,转过山脚,眼前豁然开朗:在一块平旷的敞坝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十多辆房车,车上的生活用品及娱乐器具一应俱全……

顺着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往景区入口处回行,拐过另一个山脚,只见前方路边一处陡峭的山崖上建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玻璃栈道观景台。是啊,恁好的山水风光,当然少不了观景台,这里的玻璃栈道定能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光……

时过晌午,红日西斜。在爸爸的声声催促下,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归途……回到家里,我的心绪仍在金家湾的奇山秀水间盘桓。我想: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都市繁忙而又令人窒息的生活,偶尔回到自然的怀抱中,便觉得其乐无穷。可见,人也需要偶尔放松一下,这样,才能以更好的精神迎接明天。

金家湾瑰丽的山水风光、秀美的田园景色、淳朴的民俗风情,在我的心底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简评】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描述“我”和爸爸游览风景名胜区“金家湾”的所见所感,杂而不乱。其中,景区入口、山脚木屋、敞坝房车、玻璃栈道观景台等,均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了对“山谷露营台”和“登山赏亭”的描写上,主次分明。文尾抒发了作者游览后的感受,揭示了文章主旨。全文线索分明,结构清晰;主题突出,语言优美,是篇成功的游记散文。

佳作示例

登磨基山记

王春华(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八年级)

2018年4月21日,星期六。爸爸在我的极力撺掇下,决定带我去登宜昌名山磨基山。

早上8时整,我们从三国古城当阳出发,驱车前往享有“世界水电之都”美誉的宜昌。4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日天气晴朗,四野清明。奔驰在宽阔的国道上,摇下车窗,任凭带着甜香的风儿抚弄着脸颊。没有3月的微寒,没有5月的燥热,阳光洒在身上,有种暖洋洋的感觉,心中漾起一种无以言表的惬意。路边清澈的河水唱着歌儿缓缓流淌,婀娜多姿的垂柳缠着春风在轻舞,金灿灿的油菜花争奇斗艳,一望无际的麦田预示着丰收的希望,道旁绿化带中那雍容华贵的牡丹,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她的美艳,还有那些挺立的行道树,或是丹桂,或是广玉兰,或是红叶石楠,它们都不甘落后,摇动着葱翠的枝叶,恰似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此情此景,好像置身于画中一般,不免感叹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上午10时许,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宜昌市点军区磨基山森林公园。

沐浴着暖暖的春阳,我们循着一条山间土路,走了十来分钟,便来到了磨基山麓。但见不远处有块草坪,草坪旁竖立着一个蓝底水泥碑牌,上面用金色行楷写着“磨基山公园”几个大字。站在磨基山脚向山顶仰望,感觉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山势险峻,有些令人望而生畏。退后几步再看磨基山,形似磨架,它位于西陵峡口长江之南,乃夷陵城之屏障。传说阎罗王外巡看中一磨盘,随携其回鬼城丰都,过西陵峡口时不慎将磨架跌落于此,即刻化而为山,故因此而名之。

据史料载:早在东晋时期,这里便是葛洪炼丹、郭璞结庐、袁崧览胜之处,曾被称为葛道山和郭道山。因其外形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又曰金山。更因为此山顶如金磨,宽旷平坦,利于游人观光览胜,故名“磨基山”。20世纪40年代,宜昌被日寇侵占,后被国民党盘踞,磨基山作为制高点,曾被大造防御工事,山上的林木生长无几,成为秃山。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山林进行保护,当地农民也垦山种橘,自从2011年以来,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進行封山育林,因此,生态环境大为改观。现生长有各类植物20余科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90%,与滨江公园、发展大道齐名为宜昌城区三条绿色长廊。因而,磨基山森林公园有宜昌“绿色城标”之称。

春日雾浓,虽时近晌午,但山间雾霭仍然没有散尽。我们沿着一条人工石砌栈道顺山脊拾级而上,约30分钟便到了右峰山顶,右峰很像一道土台,山顶平直窄长。上山石阶像是新近砌成,沿山梁伸展到主峰。右峰夹道两旁有葱茏的柑橘林,如今正值春夏之交,登山时,处处皆有馥郁的花香伴行。从右峰下行至磨基主峰山脚公园腹地,如有兴致,可再沿林中石阶上行,只需约半个小时便可登至主峰山顶。

我们沿着一条陡峭的石级栈道向磨基山顶峰攀爬,似乎没费多大劲儿,就登上了磨基山顶。山顶建有一凉亭以供行人小憩,凉亭旁还建有一半圆形“观景台”,可以全方位鸟瞰宜昌市全景。因此处与宜昌城仅一水相距,虽有江雾笼罩,看不到清晰的街景,但能隐隐约约地见到国际大酒店、供销大楼、钟塔等几幢高楼。所以,在磨基山顶俯瞰,觉得宜昌城非常近,好像挥手之间就可以触摸到它。凭山望长江,水咫尺脚下,春风迎面心神爽。

时过晌午,坐山顶休息,我们吃了点干粮和水果,然后顺石阶下行至公园腹地。一路上江水也迤逦相伴,像娴雅的少女肩上披着的绿缎轻纱,在微风中盈盈飘动,紧紧地跟随着我们游览,前行。偶尔,从林间向江面偷瞥一眼,但闻江中船舶汽笛声脆,又见往来穿梭的客船将清清的江水划出几道波痕。那碧玉般静静流淌的江水,在徐风的鼓捣下清波微皱,淡淡的雾霭没能包裹住春水温润的波光。水是那样的绿,绿得沁心澈腑。真可谓“春来江水绿如蓝”,好一川诱人的长江水!真想掬起一捧来,让它的温润传遍全身,可惜远了点够不着。若能乘上一叶小舟,在暖暖的波光里驭风舞棹,岂不悠哉兮乐哉!

正驭思畅游,忽觉天色沉暗。抬头一望,原来没有神采的夕阳已渐渐滑入山脊,才想到该下山了!于是,我们收拾起“游兴”,循磨基山环山步游道,经公园腹地,从另一侧较为平坦的大道绕回至公园出口处。

出得公园,天色已晚,方觉饥肠辘辘。我们在江边一处山庄用过晚餐,踏上归程。这时长江岸边已经华灯初放,回望磨基山,但见月光下的山体朦胧、静谧;山顶处电视转播塔的灯光如城标导航,美妙动人,和谐于江水城市之中;山脚下数十家农户山庄的千余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把欢乐、吉祥尽收其间。啊,磨基山的夜色真美!

回到当阳,夜已深沉,可我的心绪仍在磨基山的灵山秀水间游荡。一种依依不舍的浓烈情愫,久久地弥漫在我的心头,一直氤氲到我甜美的睡梦中……

【简评】

本文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了“我”和爸爸攀登宜昌名山磨基山的经过。文首简要交代了“我们”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着描写了沿途所见风景;文中详细介绍了磨基山名称的来历、历史变迁与如今的发展,重点描写了“我”和爸爸的登山过程及感受;文尾粗笔勾勒了下山后回望磨基山的美丽夜景,抒发了“我”对磨基山的不舍情愫和由衷的赞美。文章线索分明,结构井然,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详略得当,是篇成功的游记散文。

佳作示例

探访武陵峡

王宇光(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八年级)

2018年4月15日,星期天。爸爸决定带我前往远安武陵峡一日游。早上6点半,我们随团乘坐旅行社的旅游大巴,从烟集出发,经当阳古城,过远安县城,前往目的地。

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万物复苏,桃红柳绿,到处蓬勃着生命的悸动。空气里氤氲着一丝微微的甜香,给人们带来了舒爽与惬意。花儿们风情万种地袅娜着,仿佛用尽生命的精华绽放出炫目的灿烂,恰似翘首等待与你相会……

上午8时许,我们抵达武陵峡口生态旅游区。一进入峡口,武陵桃源的意境扑面而来,青石质山体,喀斯特地貌,峡高林密,僻静幽深,清泉长流,人迹罕至。峡峪内和山崖上长满了小灌木,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木制栈道沿着山腰搭建,让人仿佛行走在云端,一潭潭清盈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的山影,鸟儿在山林中飞来飞去,扑鼻而来的新鲜空气让人心花怒放,舒爽极了。峡谷路畔有名无名的花朵竞相绽放,数不尽的春色等你捕捉。最引人注目的是,盛开于路边的一丛丛紫蝴蝶,袅娜多姿,俊秀可爱。如此青山绿水,真是别有洞天,令人赏心悦目,不禁心生感叹:好一处世外桃源!

我们循着一段曲折环绕的木制栈道前行,穿过一道造型奇特的天然藤条门,扶着铁制栏杆往上走,眼前倏地一亮,豁然开朗。翘首而望,但见武陵峡口两山夹峙,一峰横卧,似一道天然屏风锁住了武陵峡谷。听当地人讲,峡谷内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和碑文,可追溯到清朝咸丰二年到咸丰五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收目俯视脚下扶栏处,只见在入峡口数丈之下,有一深潭,据说原是一条暗河的出口处,人曰“龙潭口”。发水季节,暗河之水从龙潭口喷涌而出,自成壮景,枯水季节,龙潭口碧水如镜,暗河潺潺有声。在峡口的岩壁之上隐约可见古人刻下的“武陵峡口”四个大字,但看不清是哪朝哪代所刻。我想:这大约就是古人將此峡命名为“武陵峡”的由来吧!

来到武陵峡口入峡谷不远,行至一精致石拱小桥处,只见小桥对面的石壁上刻有一圆形图案,像一枚印章。对着印章细细看过,才发现印章由“寿星崖”三个字组成。旁边还有当地老百姓时常前来上香叩拜的拜寿崖。离拜寿崖约百米处,靠崖脚又见一无水水潭,顺着栈道踏水而过,会看到另外一个让人惊呆的景象:一块巨石横卡在两石壁之间,上刻“飞来石”,石头下方仅容一人弯腰通过。大自然的造化,不得不让人惊叹。木梯下,溪水潺潺,清凉无比,游客得低头侧身,手扶栏杆通行。前行数十米,地势稍坦,靠山崖处有一约5米见方的水潭,传说这里是仙女下凡洗澡的地方,名曰“嫦娥池”。行至山石间,一洞口像一弯月亮悬挂在半崖之上,一桥横穿而过,将其拦腰截断,一分为二,这就是所谓的“月亮洞”。你如果想从上面走过,那就像是腾飞一样刺激。进得洞口,只见不远处有一圆形石门,石门正上方刻着“枕云窟”。旁边有几处残垣断壁,据说是废弃的石屋,那是战争年代,为躲避战火纷飞的乱世,有人躲进峡谷建造的,用于生活居住。我想:战争年代,在这深山绝壁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绝对安全,人的智慧可真是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沿着木制栈道继续往峡谷深处行进,栈道呈螺旋式上升,手扶栏杆攀爬,说不怕,还真不假,因有牢固的护栏保护,脚下又是齐整厚实的木栈道,有什么可怕的?只是,站在最高处,眼望陡峭的崖壁,只能深深敬佩当初建造崖壁的工人师傅,肩挑背驮,在这样的绝壁上,要依靠怎样的苦力才能修葺完工?尤其是那悬挂在两崖壁之间的吊桥,晃晃悠悠,尽管有护栏围护,盯着吊桥下好几丈高的崖壁,如果恐高,肯定眩晕,你得赶紧抓住围栏,小心翼翼地走过,恐怕还是得忍不住尖叫几声的。

从月亮洞旁陡岩攀登到其上的平坦古道,东行500米,即到达天坑洞,天坑洞九曲回环,天坑四周地面呈漏斗状向坑中心倾斜,宽、深约100米,沿陡峭坑壁的藤林隐蔽险道盘旋而下,穿过一道寨墙和寨门后即可到达荆棘丛生的天坑底部,再通过坑底的一道寨墙石门就进入天坑内部迷宫,坑底寨门内侧有石砌阶梯平台数级。迷宫里左前方有一洞口,其外数米为兵马洞入口。兵马洞宽广阔大,可容千军万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传曾驻过兵马。如今仍可见保存完好的城门和城墙。右前方也有一洞口,其外数米为杨树洞,杨树洞内众多的钟乳石笋造型各异。沿兵马洞可通达武陵峡的月亮洞,沿杨树洞则可通达河口乡境地。此外,位于河口乡境内的消水洞,洞口周围环境优美,景色迷人。而此洞又与武陵峡的月亮洞、天坑洞相连。由于峡内四洞都是穿底的天坑,一旦降雨,这峡内四洞就成了天然的溢洪道,消水洞雨水流到月亮洞冲出峡口,而两洞相距也就十多里。更令人称奇的是,月亮洞和周边杨树洞、兵马洞、天坑洞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四洞合一”的巨大地下长廊。

出得洞来,艳阳朗照。时过晌午,我们于游客休息厅小憩片刻,然后沿着峡谷旁的另一条不大规则的山间石板路徒步而行,返回游客中心。

时近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武陵峡,踏上归程。回到家里,我的心绪仍在武陵峡的奇山秀水间盘桓……

啊!武陵峡,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我真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而感到自豪!

【简评】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了“我”和爸爸游览当地风景名胜“武陵峡”的经过。文首,小作者简要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行程,以及沿途所见风景;接着,小作者按照游览路线,介绍了武陵峡口的意境、地貌、景致及其得名由来的推测;然后详细描写了寿星崖、飞来石、嫦娥池、枕云窟等古迹;其中,重点描绘了“月亮洞”“天坑洞”和“兵马洞”;文尾再点时间,抒发心中的感受,既照应了开头,又凸显了文章意旨。总之,这篇文章线索分明,结构井然,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是篇难得的游记散文。

猜你喜欢
武陵栈道游览
栈道暮色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玻璃栈道,玩的就是心跳
美术馆游览指南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栈道
2001年,三峡古栈道
一次成功的破袭战——谈奇袭武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