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虫鸣 兴趣盎然

2018-11-16 10:05张雨欣
课外语文·中 2018年10期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虫鸣

张雨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声虫鸣划开了宁静,我不由自主地往那个方向看去,在它的影响下,我对昆虫的恐惧渐行渐远,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手里摩挲着那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昆虫记》。

我走在那一条布满了各种植物的羊肠小道,脑海里一一闪过那些俏丽却又不同的小小身影。好斗的独角仙举着自己大大的钳子,像是在示威,又像是在炫耀;外表慈悲,内心却狠辣异常的螳螂正扮演着尼姑,但那睁大的眼睛无不预示着它的贪婪;还记得夏夜里最爱的闪着星光的萤火虫吗,你可能不知,它正化身猎人,将自己的尖刺毫不犹豫地刺入猎物的躯体……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种情,一种能够让法布尔倾尽毕生心血,依赖着一个放大镜,将昆虫琢磨到底的劲儿。“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罗斯丹这样形容过他。促使他这样做的,是父命难违,是不愿辜负老师的愿望,还是不得不遵守的王命?

不是,这些都不是。能让法布尔心里泛起波纹的,不过是小小一片池塘。里面的水清澈如镜,池底的鹅卵石光滑圆润,带着无尽的色彩,又好似蕴涵着看不透的神秘。一切平静如常,只有那几只家鸭的戏水掠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好巧不巧,一层一层的波纹将他的目光引向石旁。那里有一只小巧玲珑的七星瓢虫,比樱桃核儿还要小,扑闪扑闪翅膀,惹人怜爱……他的眼里射出了光芒,眸子里带着渴望,带着对它浓浓的兴趣。

因为这莫名的兴趣,他包下了一大块地,专门在那里与他的昆虫朋友会面。因为这莫名的兴趣,他花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专门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因为这莫名的兴趣,他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创造出了《昆虫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布尔不正是用他的九十二个春秋完美诠释了吗?兴趣,并非强制,却比任何的强制手段更让人情愿。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不痛不痒,却在心里烙下了极深的印子,让人成为饿狼,向自己的猎物扑去……

若说人为繁花,则兴趣为春风;若说人为荷塘,则兴趣为夏月;若說人为红叶,则兴趣为秋风;若说人为冰晶,则兴趣为冬雪,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兴趣必不可少。

我轻轻走到书桌前,放下了这本书,只是执起了画笔。展尽了无际风光,渲染了风景如画,描绘出“身在无间,心在桃源”的篇章。

(指导老师:李建新)

猜你喜欢
昆虫记法布尔虫鸣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昆虫迷”法布尔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On the Road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法布尔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纸上的爱情
纸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