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2018-11-16 10:18徐丽丽
文教资料 2018年27期
关键词:作文素材文化名人

徐丽丽

摘 要: 谈到作文,不仅学生望而生畏,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讲,也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作文技巧也讲了,但真正下笔写的时候,佳作还是屈指可数。本文主要从“作文素材”积累的角度具体讲述了几种具体方法。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生活积累 读书电影 文化节目 文化名人

一篇好的作文究竟具备怎样的特点?

扬州语文中考阅卷的要求:在文从字顺、叙事情楚的基础上,具备一到两个亮点,即可以往高分打。这是一个对初中生非常宽容的政策,然而现实中每每阅卷老师打分数的时候,却很难把高分普及给大部分考生,说到底,文章缺少打动人的力量,缺少亮点,从选材上就不能打动读者或者阅读老师。

那么,初中生究竟如何积累素材呢?

缺少生活阅历是初中生普通的问题。写作首先确定写什么事,写什么人。大多数初中生每天两点一线,生活里只有老师、同学和家长,实在写不出什么新鲜的人,至于事情,无非围绕这些人发生的事,诸如“下雨天家长送伞”“写作业写到半夜妈妈送来一杯温热的牛奶”“晚自习下了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样的题材屡见不鲜,孩子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使用著也不难理解,说到底,还是缺少生活的新鲜感,缺少一双独具特色的慧眼,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好的素材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那么生活中有什么可以积累的呢?笔者认为,初中教师可以作以下尝试。

一、读几本杂书,写出自己的感受

初中生时间很紧,每学期看什么书都有具体的要求,每学期的名著阅读是必须看的,除此之外,还会根据大纲要求推荐几本必读书目,除此之外的课外书无一例外地被视为“杂书”,初中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孩子们一碰到这种书,就会被家长和老师视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孩子们的读书一定不能功利化,想从哪一本书中获得提高作文的捷径是不可能的,只有海量阅读,大量吸收,才能化为己用,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增加自己思想的厚度。

比如笔者最近所看的几本书,陈汉卿《至味在人间》、史铁生《向死而生》、张秀亚《种花记》和汪曾祺《人间滋味》。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中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史铁生《病隙碎笔》

史铁生的书成年人读得多一点,初中生读得不多,但他书中对生死、对于来生、对于亲人的思考,是很少人能达到的高度,这与他的身体状况密不可分。当然,他的语言不乏幽默,从他的幽默中,我们看到了长期被病痛折磨的无奈却也乐观的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是可以加深初中生写作厚度的作家。

“我刚刚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科学家,但一碗汤下肚,顿时让我觉得,其实……当一个宿县人不用做科学家也怪不错的……哎,一碗汤让国家少了一个钱学森。

阿城认为:“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就是由于吃了异乡的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阅情绪。”乡愁竟是这般简单。

与此相比,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仍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一碗汤的乡愁》

陈汉卿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部的导演,能够把纪录片拍得那么生动,再看看他写的书,虽是写“吃”,却写得血肉丰满,使“吃”不再停留在厨房、餐厅和饭店里,而是走到了生活中,走到了生命里,即便是“吃”,也让人思考人性、思考人生。人生无处不思考,只有思考,才使人有了深度,才使作文有了厚度,这也是我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杂书”一类,多读有思想的书,才会变得有思想。

二、看几部电影,写一点观后感

一部好的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导演不亚于一个好的作家。对于中学生来讲,适合他们的电影,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不同寻常的角度,是中学生没有涉猎,能够弥补中学生某些认知缺失的东西。

我推荐《大鱼》《敦刻尔克》《奇迹男孩》和《百鸟朝凤》这四部电影。

“一边是平常的现实,一边是美丽的谎言,你选哪一样呢”?——《大鱼》

《大鱼》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我的学生,曾经在我们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父亲在我们渐渐长大中,渐渐从英雄的舞台走下来,成了越来越普通甚至平庸的人,这是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多少人能够写出这样的残酷,是这部电影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的另一面,这是电影的力量。

“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屹立于世界”。我们的艺术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与生俱来,如今有这一面镜子在这里,却被美国队长一拳击碎。焦三爷临死都想着用最笨的方法传承自己的文化。可导演在最后如同自嘲一般,吹唢呐的艺人坐在街头,等待着别人的施舍才能苟活于世。不抗拒多元文化,可抛弃我们的东西,跑去拥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这真的好吗”?

——评《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类电影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初中生不了解的,如果没有这些电影,那么初中生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类文化,所以多看这些电影,实际上是为初中生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的大门。

“该片用细节而不是英雄主义打动观众,是一部饱含艺术的商业电影。全片场面壮观但不空洞,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的拍摄,更在于编剧在其情感细节中注入的很多心思。该片没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战争场面,以及刻意煽情等战争片套路。将焦点凝聚在心理变化和动作刻画上,步步为营地加强紧张感”。——评《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导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却通过远景刻画、人物的心理描写将战争的可怕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也与作文一脉而通,用另一种手法表现主题一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三、研究几个名人,写几篇名人小传

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干瘪乏味,究其原因,缺少文化内涵,如果学生的作文里能够引经据典,能够穿插一些名人典故,文章自然就会丰富起来。中学课本里的一些人物,比如柳宗元、苏轼、李清照、李煜,比如沈从文、汪曾祺、老舍,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的文,还要多了解他们的人,纵观他们的一生才能了解他们取得的成就,当然就能使“知人论世”更加具体化。

四、看几个文化类节目,写一点感受

如今,一些文化類节目盛行,这些文化类节目从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关键还非常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一阶段特别盛行的《中国诗词大会》,其中脱颖而出的无不是一些诗词积淀非常深厚的人,这也成为学生读背诗词的动力;《朗读者》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主持人董卿的每一场开场白都堪称满分作文,这个节目真正诠释了“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见字如面》通过“书信情怀”传递出一种“文化现象”,其巧妙之处在于“以小见大”。把普世情怀升级为文化,从书信入手去打开历史,用细节动人;而《国家宝藏》则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了解文物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这些节目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有文化品位,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文化,对于学生积累素材也有一定的帮助。

五、研究几首古诗词,作文时能信手拈来

如果学生能够每背一首古诗词,那么初中三年的诗词积累就足够了。现实是,学生背得快忘记得也快,在海量背诵的背后,如何记住才是关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熟读一定是反复阅读的意思,其实就是研究。功利地说,熟悉十首诗比不熟悉却会背一百首诗词要有用得多。所以,我经常做的事是让学生了解一首诗的“前世今生”,既要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又要看出它在当今的影响。经典之所以永流传,正是因为它不会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文化是相通的,文化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极度热爱,才能发掘生活中的有趣故事,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英国作家王尔德说:“漂亮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拥有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成为一个有格调的老师,教育出更多有格调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汉卿.至味在人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2]史铁生.向死而生[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1.

猜你喜欢
作文素材文化名人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文化名人
———刘训毅
广播文化节目的“慢”与“深”——以《温州当代文化名人名家》为例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积累与内化作文素材
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
福建莆田 亲近古琴名家与莆田文化名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