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8-11-16 10:18周桂楼
文教资料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周桂楼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从专业设置突出行业性、建立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机制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保障体系

2015年5月國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强调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要破解高校转型过程中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就需要走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探索构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问题

1.部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毕业生能力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失衡成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企业转型升级对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要求高等教育提供大量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又能够在现代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部分应用型高校没有履行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部分应用型高校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的现象,仍然延续此前的办学思路,模仿综合性大学,导致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进而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造成劳动力市场有事没人干和大学毕业生有人没事干的尴尬局面。

2.校企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软化。

主要体现在部分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互相挂牌上,没有实际的合作项目,这使得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机会变少。一些企业更关注企业的短期经济收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从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在教学上,注重理论教育和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实训教学。实训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用人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偏弱[1]。

3.教师队伍达不到“双师型”的要求。

基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需要一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懂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要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谭天伟院士就师资问题指出:“现在中国工程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都从校门到校门,自己都没有进过企业工厂,怎么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工程能力呢?”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工程教育视野。但部分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少工程实践背景和企业工作经历,在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能力不强;具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师资比例相对偏低。

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1.专业设置突出行业性,构建对接地方产业专业体系。

应用型高校要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其办学的指导思想,因此专业设置要有明显的行业特征。高校要紧紧围绕“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坚持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构建对接地方产业的专业体系,应用型高校要积极策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链、改造传统产业专业,依据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例如盐城工学院依托盐城汽车产业成立盐城悦达汽车学院,面向盐城环保、海洋产业及金融高地建设,调整各专业方向。仁怀市委、市政府与茅台集团筹建茅台学院,打造一所以酒类酿造为特色的应用技术型企业办全日制本科大学。

2.校企合作育人,建立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1)构建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依据学生预期取得的学习成果,反向设计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由“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输出导向”转型。合作企业还可以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例如,盐城工学院按行业专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机制类专业将行业软件(NX系统)融入教学内容,出版“教育部-西门子产学合作综合改革”项目教材。

(2)试点“双元制”培养方式。

“双元制”是德国应用型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一种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学生既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又在高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知识教育。德国应用型高校广泛运用“双元制”的培养方式,学生拥有高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完成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两项学习内容,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式人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为各国应用型高校效仿的对象。应用型高校可以试点“双元制”培养方式,高校可以设置独立的企业培养环节,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真实技术和流程,使培养过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与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接轨,此类合作使学生直接面向未来的职业,所学与工作直接相关,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3)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重点培养职业精神。

例如盐城工学院围绕“铁军精神”培养能够“下得去、肯吃苦、有作为”的一线岗位人才,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并重,坚持“立德树人”,将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步提升。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要逐步实现专业理论课教师都有两年以上在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组建一支具有“专业实践、专业理论、教育理论”三种知识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

德国高等教育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聘任条件除了需要具有从事科学工作能力证明的博士文凭外,还要求教师至少有五年的实践经验,并且其中至少三年在高校以外的領域里工作。应用型高校需积极引进行业人才,使其成为学校的专、兼职教师,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来源。积极从知名企业单位中引进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强、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加大柔性引进的力度,聘请行业、产业领军人才为兼职教师,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寻求适合学校应用型发展的教师人才。

(2)引导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首先,制定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制度,明确教师工程实践的具体形式及相应的工作量补贴,引导教师积极从事企业工程实践;完善学校职称评审办法,将工程实践作为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条件,促进教师积极开展企业工程实践;其次,推进校企合作,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搭建平台。通过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为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和实践提供机会,使教师及时跟踪掌握最新技术,充实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共同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2]。

4.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机制。

构建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是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监控机制。

(1)院校自我评估。

院校自我评估主要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评价,论证办学理念、专业定位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课程体系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一致。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等。高校可以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导,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常规检查贯穿学年始终,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的重点环节、重要项目实行专项监控,校院两级领导坚持参加教学检查,深入课堂、实验室听课,与教师、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及时了解教学状态并将有关信息和改进建议反馈给教师本人和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并持续跟踪改进效果。

(2)校外专家评估。

校外专家评估指校外专家组进入院校,参加教学检查,结合院校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全面检验和鉴定。采用查阅文档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和全面考察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做出真实性的结论。专家组认真考察学校的自评报告及有关材料,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价结论。例如盐城工学院开展专业评估,提升专业建设内涵。2016年,学校抽选出15个专业请校外专家评估。同时,积极做好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论证和行业评估的评建工作,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了住建部的评估,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的评估的复评。

(3)企业评价与第三方机构评估相结合。

一方面,行业、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使用者,其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修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工作能力等方面。因此,学校要重视企业的评价结果,积极争取相关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认真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另一方面,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客观化。可以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与江苏九州认证公司合作开展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外部监督审核等,将调查信息及时形成报告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帮助其改进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问题,使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丹凤.“多元化”与“国际化”:高等教育及其质量保障新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1-5.

[2]余孟辉.地方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5(3):27-29.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