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熔铸伟大奋斗精神
——一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11-17 12:39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贵州精神

本刊评论员

罗甸县麻怀联村党委书记邓迎香,带领村民历时13年,在坚硬的山肚子里凿出了一条200多米的通车隧道。麻怀的出山路,从2个多小时缩短至15分钟。

麻怀以北20公里群山莽莽的大窝凼中,科学家南仁东耗尽毕生心力,在此建成大国重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天眼”遥望浩瀚苍穹,接收着远达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这是40年来,贵州改革开放洪流中逐浪奔腾的两朵浪花。邓迎香的故事,南仁东的传奇,15分钟与137亿光年,和许多写满希望梦想、饱含时代温度的故事一起,定格为贵州人民用劳动书写新时代、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的一瞬”。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熔铸伟大奋斗精神。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回首贵州改革开放40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人,最强大的动力在人。人民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的同时,也在借时代之力实现自我突破,创造美好人生。区域发展活力迸发与个人创造能力极大释放相激荡,奋斗成为时代的精神气质,奋斗精神成为时代的重要注脚。

这是革故鼎新的力量。

“北小岗,南顶云。”在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发源地——关岭顶云,40年前,农民陈高忠一帮人为了“不让全村人再挨饿”,冒险开始“定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实践。随后,贵州在全国第一家以省委文件形式,在全省范围把农村中涌动的变革旧体制的潜流变为公开的有领导的改革,把生产经营自主权正式交给农民。

贵州农村改革此后推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三变’改革”“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等,在改变中突破、在打破中创新,破题农业农村发展瓶颈,始终围绕农村群众这一改革的主体,贯穿着对人民意愿、利益的尊重,增强了贵州农村发展动能。

这是奋发图强的力量。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面对中国与世界潮流的“时差”,提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发展是硬道理,追赶与超越从来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旋律。于彼时的贵州而言,经济社会各项主要指标在全国挂末的境况是发展最大的困扰。贵州,应该搞得快些,再快些。这是中央的嘱托、人民的期待。

赶超成为贵州的时代命题。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辞劳苦,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奋斗者的汗水浇铸贵州“不甘落后、奋力爬高”的梦想成真。

这是攻坚克难的力量。

40年飞跃万重山。改革开放的航途并非一路波平,而是在困难和矛盾的挑战中破浪前行。“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我们要把握大数据发展重要机遇,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建设美丽贵州,持续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每一个目标都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每一项任务都有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难关。改革开放是奋斗者的时代。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必将“无限风光在险峰”。

历史是未来的钥匙。40年奋斗和积累熔铸的伟大奋斗精神,支撑我们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创造更大的奇迹。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贵州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拿出精神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