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的不是监管,而是温暖

2018-11-17 18:03闻效仪
中国工人 2018年7期
关键词:驾乘滴滴乘客

尽管河南空姐乘滴滴遇害案正式告破,但有关滴滴公司对司机的监管漏洞,依然时不常会成为新闻“主角”。于是,滴滴马上宣布上线人脸识别系统来进一步提升安全用车环境。

貌似快速的回应和措施,让滴滴公司获得了某种大众“谅解”,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典型饮鸩止渴的社会讨论方式,是以牺牲社会信任为代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还会进一步恶化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驾乘关系。退一步讲,人脸识别系统是否也会有漏洞,先通过车主脸部把系统打开,然后再换司机开,不也是可以避开安全监管吗?再退一步讲,如果安全系统真能够覆盖死角,司机无法伤害乘客,而是转向倾轧路人,这又该如何防范?

实际上,作为一个滴滴司机为什么要伤害女乘客,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在众多的社会事件中,有一种类型的事件总会得到大家的关注,即弱势群体中个别人由于长期不能得到公平待遇,反而采取伤害无辜者的社会报复行为,进而引发社会疼痛的事件。诸如类似的纵火案、弑童案,弱者选择对公众甚至比自己更弱的人群下手,演变成冷血暴徒。而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投入再多防范力量和监管措施其实都是无济于事的,问题出现在了源头,出现在造成其弱势的制度性原因上。

滴滴公司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由于找准了市场需求,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平台已经吸引了超过千万的司机进驻,并还有不断增长的势头,其中更有大批的司机长期在平台就业,以开滴滴为生。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以在滴滴平台就业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司机群体,却很难与滴滴公司形成劳动关系,他们更多是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出现,无法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无法享受国家的劳动权益保护,只能以个体的方式面对残酷市场,独自应对由此产生的各种未知风险。

这种被称为“1099”模式的就业形态正在全球广泛流行,大批自雇者、个体职业者、小业主、临时工、兼职者通过新经济平台大量聚集,并共同迈入“不稳定”的工作状态,这里没有固定工作模式,没有固定工资,没有固定工作场所,他们不得不追踪多种途径和多种来源的收入,时刻保持神情紧张,也要面对作为一个“同质劳动者”在平台上与他人的恶性竞争,把自己狠狠地摔在“又硬又冷”的劳动力市场的地板上。

“1099”工人大规模聚集的同时,这支不稳定就业大军的社会风险也与日俱增,这种风险不仅是司机个人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工伤、患病、养老的风险,也有经济波动带来收入减少的经济风险。而一旦发生风险,司机收入在受到威胁的同时,却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直至演变成为社会弱势人群,不公平意识和仇富心态开始蔓延,并形成向乘客和社会传导风险的可能,这必将在日后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需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和警惕。

作为一个声称只是搭建需求和供给平台的企业,滴滴公司在此次事件中为受害乘客做了不少事情,也为提升乘车安全环境下了不少功夫。然而,这个过程中,滴滴公司该为司机们做点什么?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中,大家乘的是“滴滴的车”,而不是“滴滴平台上的车”,滴滴公司在对司机加强监管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为司机们上社保,提高工资,改善驾乘环境,实现舒心工作和体面劳动。当乘客面对一个阳光性格和自信无忧的滴滴司机的时候,这才是最舒适和最安全的驾乘环境。

滴滴司机们缺的不是监管,而是温暖!

猜你喜欢
驾乘滴滴乘客
解密极智座舱!HARMONYOS智能座舱如何定义未来驾乘空间?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日产Ariya
日产Ariya
汽车热管理设计与驾乘质量分析
“风的乘客”
停车原因
滴滴爷爷
不要吝啬鬼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