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爱国奉献优秀人才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2018-11-17 18:25商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荣贤
当代陕西 2018年15期
关键词:商洛优秀人才爱国

◎商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荣贤

实现追赶超越,关键靠人才,要把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我们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突出爱国奉献、创新创造集聚各方人才

实现追赶超越,关键靠人才,要把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上来。一是政治引领凝聚人才。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宣传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交大“西迁人”及黄大年、李保国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才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各类人才把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立足岗位践行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二是德才兼备选用人才。集聚各方优秀人才,要既重“才”更重“德”,发掘德才兼备真人才,在扩大人才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人才的质量。三是用心用情关爱人才。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氛围,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统一。要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人选,建立各级专家智库,邀请列席重要会议、参加重大活动。拓宽在专业人才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注重在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把各类人才紧密凝聚在党的周围。

坚持人才优先、引领发展大力培育人才

坚持人才优先理念,加快建设技术与产业、平台与企业、制度与政策、生态与业态为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搭建产学研用合作新平台,培养一大批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一是推进校企人才合作。聚焦“三个经济”和商洛新能源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十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创新“人才+产业”“人才+项目”“人才+课题”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局面。二是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商洛学院、商洛职院建设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创客等主体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平台,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三是深化“人才服务团”活动。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化“人才服务团”支持脱贫攻坚行动,采取专家支援、进修深造、以赛代训等,造就一批乡村规划师、科技带头人、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使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实践历练、建功立业。

强化需求导向、以用为本精准引进人才

要紧扣商洛发展需要,以“六个一”人才工程为牵引,以“一谷三区三中心”数字经济建设为带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引用并重,精准识才引才用才。一是转变人才发展观念。在引才观念上,要克服重行政手段轻市场引导、重物质待遇轻事业平台、重政策优惠轻制度创新、重政绩效应轻发展需求的倾向;在人才使用上,要克服重外来人才轻本地人才、重名号头衔轻能力实绩、重论资排辈轻标新立异的倾向,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人才与产业的需求对接,更加注重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营造,更加注重青年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二是坚持事业需求导向。要强化效益意识,坚持需求导向,以“才聚商洛·智撑发展”为主题,围绕“六个一”人才工程、发展数字经济等,因地制宜靶向引才,把人才引进与产业、项目、资金、资源无缝对接,让人才有发展空间和潜力,与战略布局相衔接、与产业需求相匹配,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智动力”。注重把引进与培养、招商与引智相结合,充分盘活本地人才资源,既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性作用,又发挥中初级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做强人才集聚平台。设立5000万元数字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依托商洛高新区、山阳高新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重点引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和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软件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人才向工业集中区集聚。依托苏陕对口扶贫协作,在南京设立商洛人才引进合作孵化中心,坚持差异化引才、柔性引才,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为主体,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柔性使用“域外工程师”“候鸟专家”。

优化体制机制、服务保障充分激励人才

人才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一是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不同类型、行业、职业人才的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评价,坚持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突出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资历资格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二是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人才流动通道,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凤凰归巢”计划,开通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打好乡情牌,促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三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保障支持环境、人文情感环境,每年评选表彰百名行业领军人才,表彰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开展优秀人才突出事迹及重大创新成果展播推介,增强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环境。四是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贡献和精神激励机制,对认准的人才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重点培育、大力支持,让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鼓励企业实行股权分红激励,让优秀人才“名利双收”。加强人才医疗保障、社会保险、子女就学、落户居留等服务,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猜你喜欢
商洛优秀人才爱国
陕西商洛商州区:抓早动快精心谋划产业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作品赏析6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我的是故乡商洛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文化商洛生存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