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变革的中国农业

2018-11-17 03:48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

文 / 本刊记者 张永军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新疆的绿洲农业,到“中国大粮仓”的黑龙江;从果色润秦的陕西,到岭南农业的广东;从绿水青山的浙江安吉,到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广袤的田野上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一号文件的继续发布到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始终牵挂关怀着亿万农民,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连续六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农业发展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笑容写在农民脸上,幸福留在农民心里,处处都似披了一身霞光。

从高空俯瞰,在全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陕西渭北旱塬,千里种植区像一条绿色的腰带,镶嵌在渭北大地上,层层叠叠,纵横交织,红红的果子扎满枝头,而这也是一年最繁忙的时刻,田间地头洋溢着农民丰收的喜悦。

回想起三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调研时提出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为陕西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2017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1080万亩,产量1154万吨,170多万户农民种植苹果,苹果带给果区农民的人均收入过万元,陕西苹果已成为陕西农业的金字招牌和农民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陕西围绕苹果这一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的后续产业、富民产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经过多年发展,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陕西按照“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关于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的战略部署,陕西苹果开始由大到强、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

陕西苹果产量居全国第一

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

而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的陕西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全国小麦品种的6次更新换代,其中4次都是由杨凌示范区主导;世界上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杨凌示范区。从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到“现代农业看杨凌”,农业科技创新从这里起步,正不断向全省甚至整个西部地区辐射,其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陕西苹果产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正是陕西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农业质量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一年,全国上下,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导向更加清晰。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中国农民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东北粮仓”的吉林,千亩稻田,金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也是三年多前,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做出“三个不能”的重要论断,“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为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黑龙江绥化,这个我国黑土地、大粮仓的代表之地,白山黑土孕育的古老的文明,现在已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基地、农牧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的绥化,将在东北的秋季,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在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里,在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辽远中,诉说农民的喜悦。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青瓦白墙雕花窗,群山苍翠竹海香……如诗如画的绿水青山与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融合于此,宛若富足祥和的世外桃源。

在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重要地点——安徽省滁州凤阳小岗村,1978年小岗村村民创造的“小岗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端。如今的小岗村更是美丽乡村的代表,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葡萄采摘园、小岗村蘑菇大棚、小岗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小岗村乡愁院子、小岗村麦田大地艺术园……处处风景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

在全国各地,农业的发展带动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也让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发展更加殷实。

追古抚今,农业的发展饱含着华夏千年文明的历史底蕴,肩负着滋养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与人民

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化农业必须坚守的原则。

在国内首家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安康市宁陕县寨沟村,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朱鹮,县里严格禁止水田施用化肥农药,这样一来,保护区内的水稻产量下降三成,稻农最初意见挺大。三年前,回乡创业的黄兴健看中了这片有朱鹮在空中飞翔的稻田,成立了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机水稻基地,以高于市场25%的价格收购稻谷。

当年,110户稻农加入合作社。宁陕人看到,有机水稻从选种环节就跟别的水稻不同,种植全程使用牲畜粪便加工的有机肥,朱鹮还帮忙吃掉田间的小昆虫。如今,“秦耕”牌有机富硒香米已经卖到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项目区内每亩增收1500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

比经济效益更宝贵的,是寨沟人保护出来的好环境。每到稻谷成熟时节,金黄的谷穗、深蓝的天空、如黛的青山、洁白的村舍,以及被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构成了一幅陕南水乡如诗如歌的画卷。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场不容小觑的深刻变革。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推动农业来一场质量革命。让农业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让农村动能转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农业转型升级来日可期。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改革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满足。农民兄弟在国家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这些平民英雄们用一滴滴汗水和一颗颗果实,构筑了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

而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则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高效利用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就是要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重现农业绿色的本色。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上下了大力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5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正式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公众的热切期盼,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今年2月5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5月,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作为重点进行突破。

从“攻坚战”到“五大行动”,既抓得具体,又抓到了牛鼻子。几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负责、不断创新,一批实用技术和典型模式初步形成,一系列投入减量、综合治理等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农业转型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通过控量提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已从1998年的0.4提高到0.52。

另一方面,线下渠道就更加丰富,例如可以与扬州广陵书社合作,广陵书社一直致力于挖掘江苏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学术资源,出版了大量古籍图书,书画收藏和反映江苏各地风俗面貌、历史文化的书籍。如果可以与广陵书社合作,那么微信公众号则会受到来自各地专家学者的关注,这不仅有利于传播扬州文化,还有助于增强扬州文化的影响力。此外,社会发展学院和文学院的老师在外出交流访谈时也可以推广此公众号。

通过减量替代,推广测土配方技术,2016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16亿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8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约4800万亩。

通过减量控害,加强绿色防控,全国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4亿亩次,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

通过种养结合,推进畜禽粪污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通过五化并进,全面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面积8亿多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2%。

通过综合施策,修订地膜标准,加强回收利用,农膜回收率达到60%。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将达4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诚如记者从陕西省汉阴县的凤凰山一路下行时看到的景象:绵延数十公里的凤堰古梯田,顺着山势起伏分布,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狭长如裙带,弯曲似新月,高低错落,层层环抱着山脊,而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水稻则是这层层山脊中最美的风景。

凤堰古梯田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晶,是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成果,见证着农业的发展变迁,见证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高质量农业前行的步伐。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

坐落在汉江边上的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几年来向省内外提供优良种猪2.8万多头。站在阳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从蓝顶的种猪培育场向下俯瞰,蔬菜果园形成一片错落有致的梯田。汉江水蜿蜒而过,水面清亮。

来自安康学院的权群学教授指着养殖场远处的沼气发酵塔说,养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沼气工程,通过“厌氧生化”工艺,将猪场粪便经沼气发酵转化为电能,满足园区用电;处理后的沼液通过泵站管网,借助地势输送至园区内的2800亩生态林果种植园和1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消解;养猪场实现污水零排放,种植园节约生产成本近20%,有机肥种出的蔬果口味纯正,“阳晨”牌有机草莓成了市民的“心头好”,残枝剩果又成为猪改善口味的“零食”。

权群学教授感慨道,循环农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建立起一条“猪—沼—果”“猪—沼—茶”的生产链,更重要的是,园区的各个环节可以真正形成闭环循环,“物尽其用”。

安康独特的生态环境给经济发展戴上了“紧箍咒”,当地老百姓却越来越尝到了“紧箍咒”的甜头,摸索出一套以“一县十镇百园”为载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的循环农业模式。一个个生态园区俨然一幅幅山水田园画,尽显生态经济作用于农业的独特魅力。

安康的经验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生态保育,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紧密的生态产业,也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要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农业部门通过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推进草原生态奖补、休渔禁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清理整治,逐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但农田、草原、渔业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草原超载过牧、沙化退化,水域生态恶化、渔业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弱化。

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这个被称为是史上最严厉的“土十条”,包括了监测、评估、风险防控、治理试点等内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出台,提出守住耕地的“两条底线”,一是18.65亿亩耕地数量的红线;二是耕地质量的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努力达到“藏粮于地”的要求。

通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4亿亩。

通过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2016年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等地区实施轮作休耕试点616万亩,2017年扩大到1200万亩。

通过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4.6%,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0亿吨。

通过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成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00多个,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并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

通过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000万亩,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种植。建立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调整生猪养殖布局,推动生猪养殖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今年初,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同时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这也将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标准化、品牌化农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2016年开始实施的农业标准制修订五年行动计划,已制定农药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5724项,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5494项。通过一系列标准示范园建设,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超过10万个。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已经扩大到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08个品种、94项指标,基本涵盖主要城市、产区、品种和参数。“米袋子”“菜篮子”都有踪可循,2016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还农村一片绿水青山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环境向好的变化,还蕴含着众多商机,不仅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农业转型升级新路,还催生了一批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诞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现代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将引领农业发展新征程、引领我国农业的深度变革。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