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新征程

2018-11-17 03:48魏延安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明农民电商

文 / 魏延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篇之年,由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宏伟目标全面拉开新征程的序幕。而身处新时代的中国“三农”,也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向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从2005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7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同样20字的方针上已经发生了重大调整,也预示着“三农”的发展新未来。

第一,从“生产发展”向“产业兴旺”转变,农村产业不断融合创新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出现,推动农业与互联网深度结合,也大大加快了农村三产融合进程,深度挖掘农业的产业新空间呈现出勃勃生机。特别应该关注农村电商带来产业升级机遇,出现了3.5万个农业类网站,4000个农业类电商平台,2.01亿农民上网,1.2亿农民在网购,800万个农村网店在上线,99%以上的农村都有网络。农村电商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绿水青山在网上变成金山银山;而且用电商的大数据倒推产业转型,促进农村创业,改善农村民生,带动就近就地就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中繁荣了乡村。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带给农村一些新的改变,比如生活更加便利化了,人才回流了,出现了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新业态。电商带给农村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还有社会层面的,比如淘宝村,年轻人回来以后,没有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了,这样村子比以前和谐多了。

农业与互联网深度结合

第二,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农民增收的新空间将得到深度挖掘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农民外出务工的增长已近饱和,返乡创业日益兴起。如何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是当务之急,需要帮助农民从传统的生产者向现代的经营者转变。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以乡村旅游为例,原来作为生产油菜籽的油菜种植,现在的新功能则更多的用于城市人的观赏,由观赏油菜花带来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收入,远远超过了油菜种植的收入,从而让农业产业的深度得到大大开掘。同时,正在积极推动的农村产权改革,也将会把农民收入四大构成中的最大短板——财产性收入逐渐补起来。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各占四成多,以政策性补贴为主的转移性收入占约一成,财产性收入只有百分之几,大有潜力可挖。如目前正在推进的“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有效释放土地资产的潜力,让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从“村庄整洁”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将成为宜居中国的有机构成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体现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绝对不是可以被忽略的地方。在未来,即使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农村依然生活着几亿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需要关注。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乡村文明是不同于城市文明的另一个体系,这种恬静、安逸、祥和、自然,是城市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园。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表明,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就会出现城乡人口流动的平衡甚至逆向流动,我们国家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迹象。可以说,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需要乡村更加富饶、美丽、和谐。从原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整洁”升级到“生态宜居”,更加的由表及里,让农村不仅在面貌上整洁,而且在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得到根本性改善。不仅让农村人更加舒心,也让城里人能找得到久违的乡愁。这就意味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要不断深化,如新一轮电改迫在眉睫,因为农村用电负荷与日俱增;宽带进村、降费提速的进程要加快,因为农村的需求日益迫切;乡村道路建设需要适应乘用车辆增多的趋势,拓宽升级,强化养护。更重要的是,要从国土空间科学布局的高度出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少砍树,不填湖,避免不科学的撤乡并村和粗暴的城镇化改造,让农村像农村。同时,在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等方面进一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四,从“民主管理”到“治理有效”,逐步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古代乡村治理的优秀传统,如乡规民约,乡贤文化。特别是当下应发挥好农村老人的道德约束作用,返乡创业、退休回乡人员等新乡贤的示范引导作用,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一般来说,农村的老年人被视为弱势群体,也往往被作为帮扶对象。而在《塘约道路》一书中,塘约村通过成立老年协会,让他们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成立红白理事会,比如反对铺张浪费,比如做一些思想工作等,老年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显然,在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中,对老年人应该重新认识,他们身上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新农村建设的潜力,也有积极参与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现在欠缺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平台和相关的支持。同时,应该继续鼓励各类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人士参与乡村建设。比如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一线,不乏一批退休后重返乡村的干部、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五,“乡风文明”的要求虽然一脉相承,但重建乡村文明的任务依然繁重

乡风文明建设

无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一书后记对法国乡村社会复兴表象的哀叹,还是贾平凹在《秦腔》中对传统乡村衰败的惋惜,其根本上都是对乡村文明的“根”性的忧虑。不是新房修了,路也宽了,生活好了,住的人多了,就是乡村复兴。而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与乡村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文明体系的延续,才是乡风文明的内核。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出乡村的自有特点,也需要对乡村建设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最为理想的新农村场景是:整体现代了,却在形式上保持着农村的外在特征,比如虽然也盖了楼房,却可以与传统的民居风格良好结合,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良好适应,不砍树,少填湖,不毁山,不强求整齐划一,而是因地制宜,当然这个需要当地政府的引导甚至是政策性补助,让外观看起来美丽,而农民居住上也舒心;再比如生产工具现代化了,但农业的特色没有变,而且还可以与时俱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让农产品更安全,品种更丰富;生活方式现代化了,大量使用电器,可能也用了网络,但乡风民俗没有变,传统文化没有丢,让外出的人回来还能找到自己文化上的根;最为根本的是,农业的季节性、村庄的熟人特征、农民的闲适心态所共同营造的舒缓的农村生活风格,与城市的紧张、忙碌、焦躁依然可以形成鲜明地对照。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事关“三农”发展的千秋大计已经推出,只要科学地、有序地推进,那未来的农村就一定会变成令人向往的地方,未来的农业也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而农民最终也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将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得到根本性化解。

猜你喜欢
文明农民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农民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