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经济 辐射东西
——陕西“三个经济”发展扫描之二

2018-11-17 03:48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门户长安陕西

文 / 本刊记者 张义学

近100年来,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处在东南亚门户之位,跻身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城市行列;近40年来,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凭借门户之利,一跃成为中国一线城市;东方明珠上海,既是长江经济带的出海口,又是沿海第一大港,因其门户之利,一直是中国城市的翘楚。过去五年,“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陕西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区段,渭南、西安、咸阳、杨凌、宝鸡更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日渐成型的“米”字形高铁路网,更把陕南、陕北融入“一带一路”中,陕西逐渐成为新时代向西开放、向东集散的重要门户。

昨天 陕西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陕西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汉代张骞从陕西出发开辟了横贯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唐代长安城生活的外国人曾多达10万人。

从中国发展史来解读,陕西虽处中国内地,汉唐时代却曾是世界的枢纽、对外开放的门户、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描述了汉代长安市场的繁忙;盛唐时,位于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开放包容、大气自信,“东市”万商云集,“西市”珍宝汇聚,长安成为世界繁盛的贸易中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展示的是盛唐的恢宏气象。现保存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内的一道道车辙印迹,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数不尽的车马喧嚣,看花眼的奇珍异宝。彼时的长安,正是世界上最繁华的中心。

昨天的陕西,因为枢纽,而成门户;因为流动,而很繁荣。

久远的陕西历史不必多说,刚刚过去的五年,正是陕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过去的5年里,陕西利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再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其中,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初成雏形,推动了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这也为陕西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天 陕西正以门户之利跻身世界舞台

2013年11月28日,“长安号”从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车,满载货物向西疾驰,经6天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从此,这条货运班线开启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经过近5年的运行,“长安号”的货源已由陕西辐射至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浙江等地。其中陕西本地货源约占30%,另外70%货源在陕西集结。货物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目前,“长安号”中亚、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已达9条,货物目的地遍布欧亚11国,基本实现中亚和欧洲地区全覆盖。“长安号”是陕西发展门户经济的一个典型商业案例。

“国货送出去、洋货拉进来”。5年来,“长安号”出口货物品类从最初的工程机械、装饰装修材料逐步扩展到汽车零配件、电子元器件以及一些高端制造产品。进口商品种类也日渐丰富——今年5月21日,满载京东全球购汽车用品、家居等快消品的“长安号”首趟跨境电商物流专列抵达西安港;6月13日,装载着进口沃尔沃汽车的“长安号”中欧班列抵达西安港,填补了我省进口整车的空白。

今天,驼铃声声的古丝绸之路上,疾驰着中欧国际货运班列为代表的“钢铁驼队”。据统计,我国48个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线路65条,到达欧洲14个国家、40余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1万列……这万列货车,有多少列没有经过陕西?中亚、中欧班列,让今天的陕西,以门户之利跻身世界经济交往的舞台。

“西安港—新西兰利特尔顿港”新航线开通

今天,陕西正以其重要的门户地位,站在世界舞台中央。陕西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以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并促进“三个经济”协同发展,形成系统合力,构建陕西全面开放新格局。

向东南,陕西加强与成渝、长株潭、北部湾、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区的联络协作,推动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交流往来,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建设布局。

向东,强化京陕、津陕、晋陕、呼包鄂榆等省际区域合作,全面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

向西,加强与中亚、欧洲等国家的陆路连接,通过合作设立国际产业合作聚集区,拓展新兴市场,巩固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战略支点地位。

向北,以蒙古国和俄罗斯为重点,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建设能源大通道,实现优势互补。9月23日上午,省级高速公路定汉线吴起至定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仪式在定边南收费站举行。吴起至定边高速公路是陕西省“2367”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三纵——定(边)汉(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2.2公里。吴起至定边高速公路是我省今年建成通车的首条高速公路,将进一步优化陕北区域路网结构,对加快陕北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白于山区脱贫攻坚步伐,对于陕西向北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门户经济发展多点布局、全面开花,省内三大区域竞相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各地积极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实现协同发展。

在陕北,作为国家向北开放、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城市——榆林,近年来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加快推动当地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根据《榆林市“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榆林市正在深化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合作,打造能源转运中心,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适时将参与中俄中线天然气通道战略布局,开辟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新通道;打造“榆林煤”品牌,打通直达秦皇岛、曹妃甸、黄骅港等东出沿海港口以及川渝湘鄂等南下新兴市场的煤运通道。

在陕南,安康市通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城市开展产品推销和项目推介,加强对外联络和协作。今年安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康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建设,紧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关天、成渝等热点区域,突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

在关中,渭南是陕西东大门,要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渭南市积极发挥承东启西、双向开放的作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渭南保税仓库和外贸加工园区,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构建渭南全面开放新格局。宝鸡则是陕西向西进出的门户,宝鸡生产的吉利发动机、汉德车桥、中车时代的检修车、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等许多宝鸡产品搭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直通中西亚和欧洲,秦川机床在美国芝加哥、宝鸡机床在俄罗斯奔萨州、红旗民爆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基地。眉县砖机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等30多个国家,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务装甲车、旋翼机等产品销往非洲10多个国家,宝鸡钛材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陕西积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发挥科教与人文优势,正在成为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一带一路”的经济和文化门户。

明天 门户经济将成为陕西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基点

发展门户经济,城市群建设为陕西持续增强发展的空间承载力。

年初,《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为陕西今后构建以大西安都市圈为中心的城市群提供了重要政策红利。未来,随着延榆、西延、西康三条高铁的建成,它们将共同构筑起陕西南北向高铁主骨架,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向北与呼包鄂榆城市群、向南与成渝城市群加快对接,持续增强西部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以城市群为支撑的西部开发开放新格局。

西安国家跨境贸易电商平台运营繁忙

发展门户经济,陕西在发挥自身既有优势的同时,也在吸引更多国际化的人才、金融、技术等产业要素参与到陕西的开放发展中。这将有力助推陕西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未来,西安将建成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这“五大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陕西在“一带一路”上的门户地位,将更有力地推动陕西门户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门户长安陕西
关隘:要道门户
我们长安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水VS火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门户经济构造开放高地——“三个经济”特别报道之三
西游新记 2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水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