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是陕西改革发展的突破口
——关于陕西实施“两开、四换、三变”战略的回忆

2018-11-17 03:48程安东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陕西省陕西经济

文 / 程安东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陕西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斐然的成就,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爬坡过坎、顽强拼搏的结果。

让我记忆特别深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尽管已实施改革开放10多年时间,但我省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国际依存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民生产总值自改革开放到1991年,虽然增长了2.88倍,外贸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也达到15.7亿美元,但无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是质量的提升,同沿海地区的差距仍呈扩大之势,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也由2.1%缩小到1.7%。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是陕西开放程度比较低,外贸出口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一半。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引发了我省领导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刻反思和热烈讨论。就在此当口,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了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月28日该讲话作为中共中央2号文件下发后,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巨大的震撼,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我国对外开放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邓小平南方讲话春风的吹拂下,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更是先人一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突出的科教优势的陕西怎么办?省委省政府坚定地提出:“加快发展步伐,不再扩大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差距,逐年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目标定下了,就要有突破之路。当时,省委省政府分析认为,陕西之所以发展滞后,要害还是思想不够解放,开放程度落后于全国形势。作为一个计划经济烙印比较深、全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省份,干部群众必须来一个思想大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只有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能凝聚力量,加快发展。

1994年12月,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适时提出“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指出:改革开放16年来,沿海和发达地区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天时地利,经济实现了飞跃发展,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快。因而我们要在实施“教育奠基、科技兴陕”战略方针和“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开发陕南陕北”战略布局的基础上,把“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提高到重要的战略位置。1995年2月,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把“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对陕西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水平产生极大的影响。全省上下一定要善谋实干,加强协调,做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这篇大文章,使这一战略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当时讲以开放促开发,是针对陕西的许多优势缺乏开发深度而言,并不是不讲改革,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形成共识,认识到这一战略措施符合省情实际,是提高陕西经济发展水平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走出封闭,加大开放开发,才能达到兴陕富民的目的。

陕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开放开发也确实面临不少实际困难,特别是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建设项目缺乏资金,中央支持的重点项目也由于缺少配套资金而不能获批。据当时统计,1993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财政收入62.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14.96亿美元;1994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29亿元,财政总收入83.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6亿元,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其中进口还萎缩了23.5%。以这样的财力维持省内一般性开支已经捉襟见肘,各县普遍拖欠职工工资。以更多的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实在力不从心,要拿出更多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困难可想而知。

出路只有在全面扩大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让世界重新认识陕西,让陕西走向世界。经过认真筹备和宣传,1996年在香港召开了空前规模的投资贸易洽谈会,一举引进外资近40亿元人民币。香港各大媒体用大量篇幅报道了会议活动,参会领导和企业家也广泛的接触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与商界、企业界进行了深层次交流,签订了一大批合同协议和投资意向。可以说陕西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西安—法兰克福国际航班

同时,我们在开放上,实行了多条腿走路。开放开发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政府没有资金,但有雄厚的资产。根据一些国有资产既有社会公益性,又有商品属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四换”思路和理念。一是以资产换资金。陕西拥有众多国有企业,有的国有企业僵化封闭是陕西经济不活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向国内外公开出售国有企业部分产权,换取资金投入新项目扩大再生产,既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又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二是以资源换技术。充分利用陕西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这一禀赋,选择一批储量较大的煤、油、气、岩盐、有色金属等矿藏,争取与国内外专业投资商合作开发,采用先进技术入股,新型装备作价入股等形式,以资源引技术、换装备。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如与神华集团、中石油合作加速了陕北的开发。三是以市场换项目。陕西与巨大的内陆市场有着较好的通达性,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开放市场,敢于让出市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换代产品项目,只要是技术先进和市场有需求的,赋予国民待遇,不再规定出口比例。四是以存量换增量。陕西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差的问题。需要利用外资嫁接改造作为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举措。鼓励外商以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及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入股嫁接,鼓励具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或技术资本等优势企业对缺乏优势的企业进行托管、兼并。在扩大优势企业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资产重组,在投入少量资产或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把现有的存量资产盘活成增量资产,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大幅度提高。

1995年6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开放促开发工作会议,围绕贯彻“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了“以资产换资金,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开放举措。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并形成了七个规定性文件:《陕西省利用外资实施办法》《陕西省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的若干规定》《陕西省鼓励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若干规定》《陕西省智力引进和外向型人才培训的若干规定》《陕西省推动新一轮横向联合与经济协作的若干规定》《陕西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和《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在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利用陕西自然资源,以资源引技术、换装备。

1996年3月,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确立了“三变”的发展战略目标,即变资源富省为经济富省、变科技强省为产业强省、变文化大省为旅游名省。至此“两开”是战略方针,“四换”是战略措施,“三变”是战略目标,基本形成了陕西对外开放的战略体系。这是陕西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既符合当时陕西省情特点,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特别是“四换”战略措施,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及对外开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抓住了不发达地区的优势和共性,按照市场经济理论,运用供求关系,把陕西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因素和短缺因素进行了科学准确的概括,明确了相互之间的交换关系,既有较强的逻辑性又有很强的操作性,标志着陕西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加快发展上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开”“四换”“三变”的思路和理念,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感召下、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提出来的。这一思路和理念一经确立,就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开放方略,在大力挖掘内部潜力的前提下,把视野进一步拓宽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省政府也积极在一些重大项目上进行“产权换资金”等方面运作,仅出售渭河电厂51%二十年经营股权和西临高速二十年收费权两项就获取了33亿人民币的资金,为宝鸡电厂、蒲城电厂和临渭高速开工建设提供了资金。特别是带动了投资形式不断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境外借款、证券化筹资、以股权吸引国外金融资本等方式构成了陕西全方位、多层次招商引资的新格局。陕西走向世界开始全面起步。

猜你喜欢
陕西省陕西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