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独领风骚

2018-11-17 03:48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西京民办陕西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在社会成员求学的愿望非常强烈的情况下,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开始萌芽。

西京学院

民办高校的领跑者

陕西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汇处,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文化积淀深厚,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有一大批专业门类齐全的专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这些都为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84年8月13日,由陕西省政协倡导,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姜维之教授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西安培华女子大学。这是陕西省第一所(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国内首家以专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这标志着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开始起步。

1985年,西安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暂行办法》。这是陕西省第一部地方性民办教育管理规章,也是国内较早的地方性民办教育管理规章,它对西安乃至陕西的社会力量办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7年,为了使千千万万高考落榜生能有机会深造,年已48岁的丁祖诒毅然辞去了公办大学的公职,靠着租赁的几件教室和为数不多的积蓄,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社会力量办学的艰难征程。在陕西省高教局和西安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1987年9月,西安翻译培训学院被批准成立。1987年12月5日,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成立大会在陕西省政府大楼礼堂隆重举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溪溥等领导出席,对全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外语院校的成立表示支持。到1990年年底,经过3年时间的成功实践,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已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人,积累资产数百万元,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外语类民办高校。到2001年秋季招生结束,西安翻译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到了2.5万人。

中国民办教育“硅谷”

20世纪90年代以后,陕西民办高校进入快速、规范发展阶段。为了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1991年,省教委制定印发了《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这是陕西省省级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行政规章,对全省社会力量办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规范作用。从此,陕西省民办高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成立。1995年该校在校学生达到4000人。到1998年,在校学生达到13600人。

1993年,西京大学成立,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为西京学院。

1995年,西安欧亚培训学院成立。至此初步形成以西安地区为中心的陕西民办高校群落雏形。

1996年11月2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0年1月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民办高等教育的决定》。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这些,都大大促进了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此后,西安思源职业学院、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西安三资职业学院、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等相继成立。

到2002年年底,全国万人民办高校共有10所,其中陕西就占5所(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陕西的民办高校以品牌竞争多元化的发展形式,成为中国民办高校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的“硅谷”。还有一些教育专家将西安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状况总结为“西安现象”。

200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生兼收),成为西部12省市区民办高校中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本科学历证书的高校,实现了西部民办本科高校“零的突破”。2007年,该学院又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2004年12月2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等四所民办高职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同年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成立。陕西民办高校增至17所。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西安思源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等两所民办高职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9年5月,经过教育部批准,全省7所民办本科院校中,有5所院校(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将有部分专业或全部专业列入二本招生。

2011年11月,教育部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经教育部专家组投票通过,全国共有5所民办高校获得实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陕西的西京学院是其中之一。这一举措打破了研究生教育全部由公办院校、研究院垄断的地位,是民办高校社会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的体现。

创造民办高校的响亮品牌

截至2011年年底,陕西省共有民办高校(机构)53所,在校生达33.5万人。全省民办高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增加。

各民办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法律教育等实用性强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使其与各自专业相结合,成为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如,西安金融财贸专修学院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德国柏林经济学院、澳大利亚教育学院、韩国韩阳大学、安博教育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

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加之有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97年省政府决定民办高校免征所得税),还有一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加盟,从而推动了陕西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使实力雄厚的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特别是国家将陕西5所民办高校纳入二批本科进行招生,为这些学校在高招中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不仅意味着陕西民办高校在二批本科院校中能和公办高校比翼双飞,也必将提升陕西民办教育军团的整体竞争力。“办政府满意、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大学”,这是陕西民办高校一如既往的奋斗目标。

陕西民办高校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是在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主要靠逐年积累学费支撑办学,滚动向前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只要走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争取规模效益,在规范化、制度化、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国际化、市场化等方面锐意进取,以质量求生存,构筑新的规模、质量、效益的综合平台,就能不断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创造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最响亮的高校品牌,再创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新辉煌。

猜你喜欢
西京民办陕西省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西京砚瓦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凿壁偷光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123的几种说法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