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金银器半个世纪的女匠人

2018-11-17 03:48敬泽昊贺桐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金银器金银首饰

文 / 敬泽昊 图 / 贺桐

今年70岁的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陈燕清,一直珍藏着一对沉甸甸的镇纸——一个阴刻着“向工农兵学习”,另一个则阳刻着“为人民服务”。在上世纪6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高中毕业前途不明的陈燕清,按照父亲的要求,比照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字样,制作了这对镇纸。

陈燕清的父亲陈文池,上世纪30年代带着制作金银器的祖传技艺,从河南老家逃难到了西安。因为有一技护身,陈文池很快就在西安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入了西安市金属工艺厂,并成为了技术骨干。

“父亲从报纸上剪下来那些字,让我把它们刻到铜料之上,说实话当时很紧张,生怕做的不好被父亲说。”陈燕清回忆道。这是她第一次上手制作金属器物,而一直要求严格的父亲,在看到女儿的成品后,没有说任何的不好。

在陈燕清的记忆中,父亲几乎就没有夸奖过人,所以在她看来,这就恰恰说明父亲陈文池对这对镇纸很满意。

正是这对镇纸,开启了陈燕清和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不解之缘。在陈文池手把手的传授下,陈燕清很快便掌握了錾刻等金银器制作技艺,并在五年后进入了西安市金属工艺厂,成为了父亲的同事。

陈燕清进入西安市工艺厂的1971年,中国工匠制作的各种金银首饰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为了给国家换取更多的外汇,陈文池挑选精兵强将,牵头成立了首饰车间。

本着举贤不避亲的原则,陈燕清成为首饰车间的一名设计师。父女俩第一次联手设计制作的高脚银果盘,被北京进出口首饰公司相中,于是来自国家的订单便很快下达到西安市金属工艺厂。

这样的开局,对于陈燕清的职业生涯而言堪称完美,也激励着她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地努力。在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摸索下,陈燕清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只是在时代发展的大潮面前,她的一人之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新的设备和技术被运用于首饰制作中,极大的提高了行业劳动生产效率。而金银器大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也挤占了西安市金属工艺厂的生存空间。订单越来越少,效益越来越差,到了1999年陈燕清便提前退休回家了。

虽然失去了工作,但陈燕清的手艺还是得到了认可,包括一些金店在内,很多人都来找她制作金银饰品。到了2011年,以陈燕清家族姓氏命名的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制作技艺,也被陕西省政府列入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所以将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就成了陈燕清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了。幸亏陈燕清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所有自己设计的金银器物,设计图都会被她保留下来。

依托这些设计图,再加上自己多年的经验,陈燕清整理出一套文稿,被暂时命名为《金银首饰手工制作技法》。文稿分为七大章,从首饰起源说起,到黄金白银紫铜性质、图纸设计、各种首饰和金银器制法、錾刻技术等等,用陈燕清的话讲,这是一本实践性极强的教材。

陈燕清一直在等合适的人,希望能把这套文稿,以及她的毕生所学传承下去。“这些年来找我学金银器制作的人很多,但绝大多数人功利心太重,是不可能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的。”陈燕清说。

猜你喜欢
金银器金银首饰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首饰设计效果图《TOUCH》
金银潭医院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唐代工艺品中器皿的图案艺术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
首饰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