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

2018-11-17 03:48赵喜军刘旭苗小雨赵平祥
西部大开发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业

文 / 赵喜军 刘旭 苗小雨 赵平祥

宜君旱作梯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则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抓手。

近年来,铜川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药、扩菜”的思路,以“做精、做优、做特”为方向,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不断壮大,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从农业生产方面看,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4.98万亩,总产24.28万吨;水果栽植面积达到91.5万亩,产量79万吨;已建成规模养殖场252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1.64万吨和2.72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8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万亩,产量18.8万吨。

从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看,已建成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省级园区13个,市级园区17个,区级园区21个。2017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全市中央、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562个,培育省级百强社标准的有1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54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先后培育各类水果品牌42个,成功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5个,“铜川苹果”以品牌价值22.04亿元荣登“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

从电商物流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看,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截至2017年底,全市开通涉农网站10家,4家农业电商交易平台相继上线运营。从淘宝大数据查看铜川淘宝商家已有500多家,150多个品种。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家,实现生产总值14.37亿元。

从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看,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34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3.31:1下降到2.89:1。

那么,铜川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就成了关键。

第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优化粮食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良种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为支撑,在宜君、耀州等地实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建设。淘汰、压缩北部山区、中北部塬区小麦面积,扩大高产优质春玉米生产,扩大中部旱塬一年一熟区及南部灌区小麦、青贮玉米、苜蓿种植面积,着力打造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和青贮玉米基地。二是加快果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为目标,以果品营销体系、良种苗木体系、标准果园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产经营。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适度规模、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优化畜牧业结构,重点发展奶牛、蛋鸡、生猪、肉羊产业。依托环境优势,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畜禽种业水平。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等配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延长畜牧产业链,创建地方品牌。鼓励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秸秆、饲草利用率。开展清洁生产,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工艺技术,减少粪污流失所造成的污染。四是做强蔬菜产业。以“稳面积、增设施”为发展方向,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增加设施蔬菜面积。以蔬菜精深加工为方向,发展净菜加工、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以耀州区寺沟镇、王益区黄堡镇、王益区王益街道、印台区沿305线、宜君县五里镇为核心,推广设施蔬菜。支持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大中城市蔬菜直销网点,支持和引导其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形式开展蔬菜产品销售。

铜川苹果荣登“2017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

第二,培养提升特色农业品牌

一是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建立制订市县两级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和“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铜川核桃”三大品牌的生产技术、果品等级、包装贮藏标准,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培育全省著名、全国驰名商标,为全市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借助西洽会、农高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及各种农贸展销活动,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二是完善品牌机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环节的规范与管理,提升农业品牌公信力。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各类商超组织的合作,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加大对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的扶持,构建品牌创建的体制机制。完善品牌发展政策,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

第三,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一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一批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推动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二是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以农户为基础、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推动小农户分散经营向多元主体合作经营转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效益。

第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盘活沉睡资产。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分类登记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合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范围和成员资格,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应治理结构。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健全交易、监管、收益分配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管。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和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自主开发、出租、合作等方式,増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推进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和继承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及其他各类服务实体,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冷链物流等服务。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

第五,加快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有效整合产业链。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二是提升拓展价值链。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和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増值。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与多重价值。三是优化供应链。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促进传统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支持田头贮藏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四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实施农产品出村电商工程,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五是打造新载体新模式。加快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生态循环的种养业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