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特”“人”上做文章

2018-11-18 03:53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29期
关键词:都匀山地小城镇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并强调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生活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都匀市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立足山地条件,在“新”“特”“人”上做文章,走出一条独特的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符合“新”的要求。都匀着力打造“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山地新型城镇化,构建起以都匀为龙头的“泛都匀”城市格局。按照“一江带两城,西拓东扩,南推北移,纾解老城,建好新城”的思路,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加快安置房建设,确保安置成区;构建内外畅通的交通体系,确保道路成网;以示范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为重点,确保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唱好城乡协调发展的“二重奏”;“山水桥城、国茶之都”的定位愈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乡村发展提质增速,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步履铿锵。

彰显“特”的内涵。坚持“蒸小笼”,绝不“摊大饼”。都匀重塑“绿”之魂,充分展现山、水、茶、桥元素与多民族文化,建设一批山地特色小城镇和民族村寨,形成墨冲“布依城”“都市杨柳”移民新村、毛尖风情小镇等特色小城镇“众星拱月”,朱紫寨、包阳村、榔木寨、总阳寨等民族村寨“百花齐放”的特色小城镇新格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都匀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底线,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山地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实现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源流”,都匀市结合自然生态优势和民族人文优势,积极拓展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并将其作为都匀的主导产业之一,加快都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突出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是城市、乡镇、乡村统筹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共进的城镇化。为此,都匀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温度”、共享城市生活。南沙洲公园建成开放、大龙大道通车、移民安置项目即将完工……都匀注重处理好“面子”与“里子”、个性与共性、建设与保障的关系,让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舒心。在城市管理上问效于民,把市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对城区交通、安全、环卫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增强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守好一口缸、净化一条江、护好一片绿、扮靓一座城,都匀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中阔步迈向新时代。

猜你喜欢
都匀山地小城镇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