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贵州:“智慧树”花繁叶茂

2018-11-18 12:49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贵安业态数据中心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贵州以推进数据“聚通用”为突破,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深挖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大数据企业已达8900多家,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积极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不断在大数据立法、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管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截至目前,贵州大数据企业达到了8900多家,苹果、高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众多世界知名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大数据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2017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三大增长点。

集聚:培育“智慧树”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向媒体介绍,腾讯正在贵州建立其最大的数据中心。

马化腾所说的这个数据中心是2017年6月17日,腾讯携手贵州在贵安新区建设的全国大数据中心——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根据前期规划,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770亩,隧洞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

“贵州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数据存储,我希望在这里建立最具价值和重要性的数据资源库,比如工业云数据库。”马化腾表示。

与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相隔不到百米的另外一座山上,华为七星湖数据中心也已于去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这个占地约1600亩的数据中心可安装存储服务器约60万台,存储华为在170个国家的管理数据。

除了腾讯和华为,在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富士康,同样采用了在山体里打洞的方式。这个已经完工并顺利运营的数据中心,采用动态自然冷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安装空调的数据中心。苹果公司于去年也宣布计划,将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今年2月28日,中国内地的苹果iCloud服务正式转由云上贵州公司负责运营。这些不断涌来的企业,标志着贵州大数据发展落地生根,朝着打造中国“数谷”方向迈进。

在培育大数据产业的过程中,贵州注重招大引强和企业培育两手抓,推动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聚,招引落地了一批领军企业和龙头项目。货车帮、易鲸捷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如雨后春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贵州已初步构建了从数据存储、清洗加工、数据安全等核心业态,到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关联业态,再到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大数据金融等衍生业态的产业链条。

应用:深挖“钻石矿”

“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为我们设置了三条防线。”贵阳市南明区河滨社区金地小区居民陈先生说。

金地小区是贵阳市典型的老旧居民区、没有物管,过去外人可以随意进出,治理难度大。南明区以该小区为试点,打造大数据智能安防系统,通过电子围墙、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等科技手段,对小区进出人员分类标注管理、对异常行为进行实时分析预警,在小区构筑起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三道防线”,实现了治安案件的精准管控,夯实了社会治安防范基础。

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数据中心的贵州,并不仅仅满足于数据“仓库”的功能,围绕政用、商用、民用开发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等充分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用大数据的新思路和新手段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痛点。

贵阳市通过“社会和云”构建了“党政社企群”协同共治的社会工作体系;构建的“筑民生”平台向市民提供180项服务,让市民通过“一个网”“一个号”“一个窗”,获得更加安全便捷的民生服务。

“数据铁笼”“党建红云”“社会和云”“筑民生”等一批优秀应用在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效用显著,货车帮、朗玛信息、东方世纪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在各自领域展露头角。

2014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政府数据统筹存储、共享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去年8月,贵州成为首个接入国家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试点示范省份。

“云上贵州”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手段,积极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打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壁垒,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整合、共享、交换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政府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融合:加装“云翅膀”

3月14日,在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航天电器生产大楼内,贵州航天电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J599系列连接器装配线已经完成后期调试。这意味着以订单排产、自动化设备研制、生产看板和大数据分析四个方面为重点的航天电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个被列为贵州省智能制造样板间示范项目将打造成为一个适用于电子元器件行业,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特点,以订单驱动的精益柔性生产新模式的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样板间。”贵州航天电器副总工程师李焕军说,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全装配自动化率不低于60%。

除了这条正在推进的柔性智能制造车间项目,在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中,贵州航天电器在INDICS平台支持下,已实现了设备级、车间级和企业级网络化协同。通过网络化协同,目前航天电器人均月产量从3.3万件提升至10.7万件,效率提升近240%。

而4年前还只是普通的人工流水线水平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已实现从下单、生产到送货全过程数据打通的大数据链,实现产品制造全过程可追溯、可查询,形成了海信独具特色的“大数据+智能制造”模式。

过去两年,全省先后开展了“千企改造”工程·大数据专项行动和“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行动计划”。2017年10月,国务院把“贵州省以大数据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2017年第四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在全国通报表扬。

如今,贵州以推进数据“聚通用”为突破,围绕智能化升级,全力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千企引进”“千企改造”,每年将通过打造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引导各领域各行业的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

目前,贵州已引进112家全球知名大数据企业组成“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服务队”,为贵州“一企一策”制定了319个转型升级解决方案,同时也培育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和领军企业,初步构建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

猜你喜欢
贵安业态数据中心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三代”贵安人:共建新城同圆梦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贵安新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