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2018-11-18 14:36黄小堂
记者观察 2018年16期
关键词:缺水品德与社会品德

文/黄小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短暂的视频播放、简单的动画演示、悦耳的音乐等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直观地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做到使抽象变为直观、使繁琐变为简化、使难懂变为易懂,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有助于课堂教学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一、多媒体应用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避免过于花哨

《品德与社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枯燥,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应用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丰富的音响、简洁的文字说明,充分调动学生手、眼、耳等感官共同感知,以接收不同形式的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让家乡环境更美好”这一课时,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不仅运用了我国部分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部分土地干旱、河流水污染、城市垃圾、农村土地白色污染的图片课件、世界各地以及家乡缺水的视频课件;还穿插了如下内容:“沙尘暴的形成过程”“产生垃圾的原因”等视频课件和《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资料《承诺绿色生活》一文的配音朗读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应用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据,创设教学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社会活动。因此,教师在创设《品德与社会》多媒体教学情境时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依托,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精心选择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让家乡环境更美好”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了解环境遭到破坏后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就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家乡部分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土地干旱、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相关画面,还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观看了一段家乡缺水的视频课件,使学生了解缺水地区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与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使他们感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抽象。

三、多媒体应用以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目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品德与社会》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学生感到陌生,与现实生活无法接轨,这时单靠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应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动静结合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思考、探究,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让家乡环境更美好”这一课时,为了突出“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一重难点,就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家乡东西两山土地干旱、河流水污染、城市垃圾、农村土地白色污染的有关图片,接着展示一段家乡部分缺水地区的视频课件,让学生看到家乡缺水地区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紧接着呈现问题:“家乡的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环境对家乡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接着进行活动一: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活动二:组织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针对我们身边缺水、沙尘暴、环境污染等进行调查。这样使学生既树立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又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结语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声有色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体现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知,使《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生活化;能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不能只强调多媒体的应用而淡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应针对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

猜你喜欢
缺水品德与社会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