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击 破壁攻坚
——蒲江法院创新构建“网格陪执”机制

2018-11-19 01:57
清风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赖被执行人李某

他们是黑夜里的雄鹰,搏击长空,在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展示着浩然英姿;他们是春天里的一声声惊雷,响彻天空,照亮黑夜;他们是机警而敏锐的战士,全副武装,怀揣着体现公正的良知和救弱势群体于危难的正义,肩扛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天平自在心中,用法之光芒亮剑前程。利刃出击,毫不迟疑!他们就是蒲江法院执行人!

“熟人”先探路执行网格藏“天眼”

蒲江法院与县综治办立足实际,在全省率先创新构建并启动了“网格陪执”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构建执行供应链,攻坚“执行难”。

蒲江法院在12个乡镇设立执行工作联络点,构建134个执行网格,聘请基层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主任、“五老”调解员、基层网格员等作为网格陪执人员,搭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纵向陪执网络,构建“2+N”案件办理模式,即每一件执行案件都由1名执行员+1名书记员+N个网格陪执员共同办理。

“选择他们作为网格陪执员,主要是因为他们熟悉社情、民情,比如当被执行人或其可执行财产在陪执员所属的村、社,陪执员就可随时掌握这些动态,向法院提供线索,帮助锁定被执行人,有利于改进‘人难找、财难查’的局面。陪执员同时又是一个调解员,配合法院开展执行调解工作。网格陪执员犹如是一只只360度不停转动的‘天眼’,纵横交错,丝丝入扣,无一死角。蒲江法院执行路上搭建的巨大天网,将改变执行法官‘孤立无援’‘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攻克执行难的‘协同战、立体战’网络。”执行局局长黄玉彬如是说。

蒲江法院搭建全域覆盖网格陪执体系,在蒲江县12个乡镇的村(社区)选聘熟悉辖区内的人、事,了解社情、民情,熟悉村社人员家庭情况、生产生活规律,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基层经验丰富的村(社区)主任、“五老”调解员、基层网格员等人员充实陪执人才库,整合网格资源,吸纳优质力量负责跟踪执行工作信息、直达群众动态,发挥基层资源优势,协助“找人查财”。选聘的这些网格陪执人员,就像是安插在被执行人身边的“眼线”,蒲江法院依靠这些优势来协助法院寻找被执行人下落与其财产线索、协助送达法律文书、反馈执行案件有效信息、协助开展执行和解、反馈执行风险和信访信息、化解社会矛盾等,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自主研发网格陪执系统及‘网格陪执’APP,实现陪执工作网上协同,执行信息线上线下互通互享。建立网格陪执制度后,充分利用‘熟人’优势,可先让网格陪执人员利用自身能‘零距离’接触被执行人的‘熟人’优势,先行去‘探路’,在得到确切的信息之后执行法官再乘胜出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前找见证人的时候没人愿意,虽然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但由于没有职责权限,反而会让被执行人不理解、不接受。建立网格陪执之后,网格陪执员就可以担当见证人,如果被执行人不配合,还可以同时做其调解工作,一举多得。所以我们聘请了网格陪执员,让其成为一种担当和责任,就不会再受到社会的非议和排斥。”蒲江法院院长张保川如是说。

蒲江县12个乡镇(街道)组建有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基层治理网络,共有人民调解员和民间调解员800余名、村(社区)主任134名、基层网格员308名。截至目前,网格陪执员共提供执行线索220条次,根据提供线索执行到位280余万元,参与执行73件次,参与化解执行案件信访风险18件次,帮助达成执行和解71件。

执行悬赏让“老赖”无所遁形

为保障“网格陪执”效果,提高陪执人员积极性,在创建“网格陪执”的两个月后,“执行悬赏保险”制度应运而生。这是蒲江法院继“网格陪执”之后的又一举措。蒲江法院创新推出“执行悬赏保险”制度,将彻底破灭失信被执行人想“一赖到底”的黄粱美梦。

法院在执行工作开展过程中,接到举报线索即迅速进行核实并及时对照执行,待线索核实并执行到位案款后反馈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立即向举报人发放悬赏金。申请人支付悬赏金额10%的保费,即可获得保险公司投保金额10倍的赏金支持,以此激发网格陪执员的工作热情,合力社会各界力量查找失信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

同时,蒲江法院同步开发悬赏执行APP,向社会公布悬赏执行信息,调动社会力量提供执行线索,提升执行效率。“悬赏保险”具有合作效益、执行效率、多赢效果的巨大优势,将激发社会各界力量查找老赖及其财产线索,对隐藏、转移财产的被执行人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缩小“老赖”生存空间,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氛围,有效督促老赖迫于压力主动履行还款义务。

蒲江法院在执行王某申请执行杨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承办法官在网格陪执员的协助下,迅速出击,被执行人杨某迫于压力,主动履行还款义务3万元,使这一久拖未执案件圆满执结,取得良好效果。

该案立案后,蒲江法院向被执行人杨某发出执行通知书与申报财产令,责令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还款义务,但被执行人杨某以年岁已高并有风湿无劳动能力为由一直未履行。同一时间,蒲江法院通过查控系统对其名下财产进行调查,结果仍然没有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在多方努力找到被执行人后,承办人对其阐明法律利害关系,并准备对其采取强制拘留措施后,被执行人杨某迫于执行压力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还款义务。

悬赏保险的推出,拓宽了被执行财产的发现渠道。通过丰富悬赏公告的推送手段,对隐藏、转移财产的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心理攻势,督促老赖主动履行义务。截至目前,共有66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到蒲江法院履行还款义务金额共计3900万余元。蒲江法院共执结涉蒲江企业经营、投资经营、项目建设、劳务纠纷等类型案件共计227件,执行到位标的2695万元,该类案件执行到位率达90%,营造了诚实守信的投资发展环境,助力县域产业发展。

雷霆出击打好执行会战“第一炮”

2018年是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年,成都中院在全市法院开展为期12天的“惩戒失信、打击拒执、春雷行动”专项执行活动,以深化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加大拒执罪打击力度。

2018年4月3日,马三来到蒲江法院领取了执行悬赏保险金3000元。马三激动地说道:“现在的‘老赖’让人深恶痛绝,我深有体会,以后我还要发动我身边的人一起找线索,让这些‘老赖’一个都跑不掉!”

马三是一个热心的线索举报人,他向蒲江法院提供的是被执行人李某的行踪。李某系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告人,欠原告60余万元拒不偿还。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李某却神奇地“消失”了。承办法官利用掌握到的信息资料,与申请执行人蒋某进行沟通,建议可以通过悬赏执行的方式扩大查找范围。蒋某主动自愿投保“执行无忧”悬赏保险,向人保蒲江支公司缴纳保险费300元,由保险公司承保3000元悬赏金,用于悬赏被执行人李某的下落。承办法官迅速通过今日头条号、法院微信公众号定位发布悬赏执行公告,并将公告张贴在法院公告栏及李某所住地附近的公共区域。

仅仅过了一个月,被执行人李某的行踪便被发现。蒲江法院收到马三的举报电话后,火速赶往简阳,在当地一茶楼将李某抓了个正着。经过法官反复做工作,李某表示愿意一次性向蒋某先行支付18万元和解此案,剩余款项将尽快筹集支付。而线索举报人马三也得到了保险公司支付的3000元悬赏金。此案成为全市首例悬赏成功的执行案件。

猜你喜欢
老赖被执行人李某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和 “限制高消费”有何区别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期待“老赖地图”制度化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老赖(双语加油站)
发改委限制733万“老赖”买机票!
老赖铃声
最高法:未成年人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