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篇文章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11-19 07:54高瑞国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人才资源

高瑞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对症下药。当前,东营市产业结构重、产业链条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补齐短板,努力做好工业动能转换、资源潜力开发、人才创新驱动三篇文章。

一、突出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上做文章

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脱离地方实际发展,而是要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工业是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必须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以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推动传统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存量变革。全力推进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上项目,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产业以及专业服务平台,打造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加工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培育工业设计、制造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努力在市场开拓、产品功能拓展、设备升级、机器换人以及售后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推动传统工业向智慧化服务、智能化制造、绿色化发展转变。二是加速培育新兴骨干企业集群,实现增量崛起。根据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发展实际,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龙头带动、中小跟进战略,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集聚,进一步提高工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实现与央企、国企的战略合作,加速推进产品整合、企业重组,淘汰落实产能,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打造新的行业龙头。特别是围绕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编制完善全市石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利用好石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推动200万吨/年对二甲苯、120万吨/年己内酰胺、120万吨/年乙烯三大高端化工项目建设。同时,对具有爆发性、成长性的新兴重点工业企业,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其尽快膨胀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充分挖掘东营资源优势,在激发潜能、培育潜量上做文章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实现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开发、培育和壮大潜在优势产业,将沉睡的、潜藏的、开发不够的资源挖掘出来,该保护的保护,该利用的利用,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就东营来说,在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湿地资源的同时,应重点挖掘和开发利用好地热、石油文化资源。一是加快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公认的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在休闲旅游、冬季供暖、发展种养殖业等方面大有可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东营市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据初步统计,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565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8.6%,全市已探明并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备案的地热资源量640.2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每天29.43万立方米,总资源量约占全省1/3,居山东省第一位,日允许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油地协调沟通,争取中石化集团支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地热资源矿业权办理,加速地热资源统一开发利用,真正发挥地热潜能优势,打造名副其实的“温泉之城”。二是加快石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胜利油田经过近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石油文化科技展览中心、华八井遗址、孤东会战遗址、陆海采油平台、李晔纪念馆等许多宝贵的石油文化资源和资产,胜利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史,是东营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党性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普教育价值。结合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油地一家、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原则,尽快编制全市石油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石油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资产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优势。

三、加快实施人才创新驱动战略,在招才引智、膨胀人口规模上做文章

人才的聚集是城市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实践证明,年轻人才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东营市人才总量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作为创新主体的年轻人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实施人才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和外来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动外来人口特别是年轻人集聚,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力度。高校院所是高层次人才和年轻人的集聚地,一个城市拥有的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直接关系城市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要立足东营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区,制订更加优惠政策,下大气力吸引部分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进驻,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东营就业创业。同时,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推进“厂中校”“校中厂”模式,加强与市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二是强化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一个地区只有集聚了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才能拥有强劲发展的新动能。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进一步优化人才招引机制,结合优势重点产业,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吸引优势产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以及优秀蓝领等,通过打造灵活机制和良好环境,确保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的活。构建多层次的引才平台,深度推广“人才+项目+资本”模式,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跟上一个项目、融到一组投资、发展一个产业、开拓一片市场的局面。三是建立油田人才共享机制。胜利油田人才资源富集、科技资源雄厚,但受油田原有政策和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地方和油田在人才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应坚持人才区域一体化发展理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充分挖掘胜利油田人才“富矿”,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油地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成立油地人才科技工作专门组织机构。加强油地人才资源信息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完善产、学、研、用长效机制,推动油田人才科技资源有效利用,为地方相关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高质量人才资源
人才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资源回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