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现象与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调查

2018-11-19 11:44王彬马丽娟殷美姚敏磊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0期

王彬 马丽娟 殷美 姚敏磊

【摘 要】 如今,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与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问题日渐突出。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分布极不合理,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普遍。通过调研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当地实际情况,用改革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次调查是对目标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对获得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后,为改善农村空心化与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农村基本情况;影响因素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rural hollowing phenomenon and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he "three rural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migration of rural middle-aged labor force to urban work causes the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phenomenon of aging and hollowing is widespread. By investigating the local situation in Bailu Town, Guannan County,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we have adopted reform measures to promote structural adjustment, reduce ineffective and low-end supply, expand effective and high-end supply,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supply structure to demand changes, improv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report is a field survey of the target villages. After full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it would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ways to improve the rural hollowing and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he three rural issues.

[Keywords] rural hollowing;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the “three rural issues”; rural basic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1 农村空心化与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调查与分析

1.1 调研设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空心化与三农问题供给侧改革问题亟待解决。本次调

研以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三个村庄的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总计发放问卷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问卷调查涉及:家庭基本情况、农村空心化情况、三农问题改革。

1.2 结果分析

1.2.1 年事较高占比大,老龄化程度高 在得到的113份数据里面,年龄在40或者40以下的占18.6%,年龄在40~60的有41户,占36.3%,年龄在60以上的占比45.1%。从表1中数据来看,调查的农户很大部分为老人,只有较少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家里,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现象,调查的老人的子女大多外出打工以维持家用。

1.2.2 职业类型以务农为主,从事非农产业人数较少 由表2得到的113份数据里面,在家务农或者以务农为主的占比61.1%,位列第一;在外务工(经商)占比11.5%;在家从事非农产业占比12.4%;在家待业有占比10.6%,2户为学生,占1.8%,3户为其他类型(退休等),占比2.7%。由此可见,这三个村庄的农户还是以务农为主,少数人出去打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家里待业,这也反映了三个村庄农户还是以农业为主,职业类型会对农户的年收入以及年支出产生影响。

1.2.3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未受过任何教育的占比25.7%,小学占比22.1%,初中占比41.6%,高中占8.8%,大专及以上占比1.8%。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这三个村庄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初中小学居多,而文盲其实占比也较大,说明该地区教育普及程度低下。

1.2.4 家庭收支不平衡,經济水平未达小康 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况:我们在调查的119份问卷中选出了62份问卷,针对这62份数据进行了收入及支出情况的统计分析(表4)。发现16户年收入在40000以上,占比25.8%;30000~40000有4户,占比6.5%;20000~30000有14户,占比22.6%;10000~20000有15户,占比24.1%;10000以下有13户,占比21.0%。至于年支出情况,在40000以上有6户,占比9.7%;30000~40000有11户,占比17.7%;20000~30000有11户,占比17.7%;10000~20000有20户,占比32.3%;10000以下有14户,占比22.6%。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统计的62份数据里面,大部分农户的年收入都在30000以下,说明三个村庄的整体经济水平还不算特别发达,处于发展阶段,而反观年支出一项,则可以看出三个村庄的农户年支出绝大部分都在20000以上,这也说明当今物价飞涨,百姓的开销日益增加,而对应的年收入没有与年支出相平衡,对农户生活迈入小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基层民众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的一大重要民生问题。

1.2.5 农户土地趋于流转,农业发展迫在眉睫 在表5中被调查的119户农户中,对于“是否还想种地”的问题,有47.90%的农户表示还想继续种地,而52.10%的农户表示不想种地 ;有37.82%的农户表示不愿意将耕地流出,而剩下62.18%的农户表示愿意出租给他人耕作,其中每亩900元,这是地方统一规定的平均价格 ;有73户农户认为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发展,46户认为不利于发展,分别占比61.34%和38.66% 。其中,农民认为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提高粮食价格位居第一位,紧接着是完善水利交通基础设施、革新农业技术,这三者位居农业发展重要措施的前三位。

1.2.6 政府帮扶力度有待提高,因民所需,助力精准扶贫 在被调查的119户农户中,90户表示没有受到过帮扶,占比75.63%,而表示受到过帮扶的农户中占比24.37%(表6),其中得到过以下帮扶:结果显示农业技术扶持占比最大,其次为资金扶持 ;对于“如果政府进行帮扶”问题(多选题),农户则对资金扶持占比最大,为33.8%,其次为医疗救助,紧接着是技能培训并介绍工作;对于村民最想改善建设的部分是公路,其次是农田水利、卫生所、学校。可以看出,政府的扶持力度薄弱,急需提高。

2 调查结果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耕地利用效率及质量下降

近半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庄人口凋零,多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1]。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使得土地被抛弃、劳动力向城市转移[2]、人走房空、被抛弃的可使用田地的现象频频發生,这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可耕种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的状况。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获取经济来源的渠道有限,所以留守家中的大部分农户还是选择耕作,尽管如此但是由于耕地多为老者,时间精力有限,使得最后的耕地收获以及土地利用效率都显著降低。究其根源,很大程度还是因为城乡二元体制,1978 年,我国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同时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功能开始弱化,农村大量劳动力开始不断地向城市流入[3]。大批农村居民向城市涌去,使得城市逐渐聚集较多资源,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更多人离开农村前去城市,再加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政策和资源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以上种种原因加剧了人口空心化的现象。

2.2 民生政策薄弱、农民收入低,加剧空心化现象

青壮年大批进城务工,老人子女的看病上学对当地医疗教育具有很大的挑战。国家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地方财政力量的薄弱以及财政税收制度的不合理,使得地方教育事业受到很大挑战,加剧了农村教育空心化。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户看病难、看病贵,极大地影响当地农户的正常生活状态。反观农民收入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当前农村出现了较大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现象,农民辛苦耕耘一年,所获经济收入不及其他行业劳动者的半数,这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耕地积极性,同时当下的农业管理制度对于农村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彻底有效的解决,使得农户自身需要承担很大的经济风险,也无法吸引劳动力资源重新返回农村,这也导致了劳动力大量流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空心化进一步加剧。

2.3 农民有意改善生活条件,但政府帮扶力度薄弱

农业技术支持方面,农业科技力量扶持力度薄弱。其实,大多数农民表示自己有着强烈的愿望与动力脱贫致富,对他们而言迫切需要的就是政府投入农业技术支持和途径。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的需要,在留守群体及返乡群体中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具有熟知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人才,依靠其领头羊作用来帮助、带动农民脱贫致富[4]。公共设施的配置方面,农村和城市一直享受不同的供给方案,政府对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只有少量的补贴投入,大部分都要靠农民自己出资修建[5]。被调查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交通、教育、医疗,至于文化、就业、娱乐等更是缺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适量。因此,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十分重要。

2.4 村务监督机制不成熟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村民普遍反应政策不够透明化,时常对政府的政策动态一无所知;信息传达不到位,出现断层现象;政策执行进程缓慢,等待时间漫长;有“关系户”存在,遇到不公平待遇等等问题,如此一来影响了村民对政府执行政策的信心,政府的公信力在村民心中下降。对于“关系户”这一问题,当干部的权利脱离群众时,村委会等自治组织逐步演变成一股“村民中产生,但又日益同村民脱离的形势”,“政务监督会议制度”和“农村基础民主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村干官权力失范[6],,必然会使得某些信息的被隐藏和不透明。因此,村务监督机制急需大力度被强化来有效保证村民对政府的向心力的凝聚。

3 对策与建议

3.1 发挥农科学子优势,选宜植品种,普栽培知识

作为农科学子,改善三农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应深入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并详细研究,力争为当地政府和群众提供可参考的建设性对策、建议,协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实地调查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发挥学科优势,将所掌握的栽培育种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将课本上的知识真正活起来,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抗逆品种,加强农业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推陈创新,大力推广最新栽培技术,开展涉农讲座,普及专业知识,对改变农民的旧思想、旧思维。严控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高产优质双丰收。

3.2 加强教育、就业制度以及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面对快速城镇化和人口非农化导致的农村空心化问题[7],提出以下三点制度建设建议。第一,建立平等的现代教育制度,真正给予农民平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对于交不起学费或是因其他原因辍学的特殊家庭一定力度的扶持。除学科知识外,还需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大局意识等,使教育实现普及化、基础化。第二,建立公平的现代就业制度,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增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拥有更多的手艺本领,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招商引资,增加当地就业率,减缓一定量的劳动力外流。第三,建立现代公共服务制度,使农民能够拥有大体平等的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8]。公共服务是否到位体现在道路交通是否通畅、安全保障设施是否齐全、环保绿化是否达标、公共卫生是否整洁等方面。为达到更高标准,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与人力投入。

3.3 农业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实现农业工业化

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工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器材,减少劳动力的输入成本。为实现农业工业化,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所谓的综合生产能力,即农产品加工、包装、流通等一系列过程,利用工业化进程降低人工成本,增加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要实施投入制度创新,加快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所谓投入制度创新,即改变当地固有的生产模式与农产品销售模式,拓宽单一销售渠道,加大农业与工业的合作力度。第三,要通过各种努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按个人提供的劳动和服务提供酬劳,提高生产积极性。第四,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增加产值,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通过互补调节,形成经济与环境双丰收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9]。

参考文献:

[1] 郑粟文.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及治理对策——基于山东省 禹城市农村的实地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7,04.

[2] 蒋娟.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6,10.

[3] 康璇璇,耿改智,张小霞.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及对 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4,24.

[4] 万秀丽.精准扶贫视野下“空心化”农村治理探析[J].甘肃社 会科学,2017,(02):118-122.

[5] 李钧.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研究[D].长安大 学,2015.

[6] 乔海彬.城镇化下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走向[J]. 法制与社会, 2016,(02):220-221.

[7] 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0,(01):35-42.

[8] 马宝成,中国三农问题:现状与未来[J].山东社会科学, 2005,(10):124-130.

[9] 史荣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学报,2009,(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