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笔杆子”顽疾该根治了

2018-11-20 13:28姜洪
党课参考 2018年5期
关键词:笔杆子文风空心

〉〉〉〉〉姜洪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持续反“四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纷纷被曝光。习惯作秀者收敛了,热衷形象工程者务实了,动辄要求群众开奇葩证明者消停了……从这些作风建设的点滴变化中,人民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然而,某些领导讲话或文件报告还在追求合辙押韵、对仗华丽;某些单位中负责写材料的人依然是大忙人;某些无关紧要的会议还在开,还在长篇大论。类似这样的“空心笔杆子”问题,应当引起警惕,也到该彻底改变的时候了。

重视文字材料诚然是推动工作的必要,但如果沾染上了形式主义习气,导致“假大空”盛行,不仅会严重影响实际工作效果,而且还会让人民群众觉得面目可憎,极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的要求自上而下得以贯彻,呈现出许多新气象、新成效。在这种形势下,“空心笔杆子”的情况却依然存在,就值得高度重视了。

会风和文风都是作风,都不是小事。反“四风”,必须紧紧盯住会风和文风。“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改进会风和文风,着眼点是要提倡求真务实、追求实绩的工作作风。衡量会风和文风好不好,需要一套科学的标准,并非一两句话就能概括,但最起码应先在形式上要有所改变。比如,领导讲话的材料能不能自己写,自己成为“笔杆子”?领导开会部署工作时能不能不再长篇大论,只提具体工作要求?

这样的改变,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减少文字材料的“附加值”。材料注水甚至造假的内在诱因,就是某些地方的工作考核只依赖书面材料,某些上级部门、上级领导只看书面材料。“工作不行,材料来补”,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成为一些干部屡试不爽的“秘籍”。正如《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指出的那样,善编能吹的“笔杆子”被不断提拔,真正冲在一线的实干者却被忽视和冷落,这种现象进一步刺激了一些人“材料出官”的念头。

工作实绩用文字材料“充气”,安排工作用文山会海“造势”,助长的是弄虚作假的错误政绩观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加以改变。

“虚”字当头还是“实”字挂帅,最终将关系到新时代新目标能否实现。呼唤唯实精神和实干作风,就要从形式上改起,从会风和文风上改起。

猜你喜欢
笔杆子文风空心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空心人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笔杆子为什么歇不得
不一样的“笔杆子”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