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的对比分析

2018-11-20 06:13卢新红钱茂华
关键词:扁桃体炎扁桃体术式

卢新红 钱茂华

扁桃体肿大与扁桃体炎属于常见扁桃体疾病,前者会诱发呼吸道阻塞,以及严重打鼾、吞咽困难、发音不清晰等[1],后者若一年发作4次以上则为慢性病变,反复炎性病变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引发中耳炎、鼻炎及气管炎等[2]。这两种疾病目前倡导手术切除治疗,传统手术方案以剥离术为主,切除效果突出,但创伤大、并发症较多[3]。随着超声在普外科逐渐广泛应用,我院将超声刀应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比较这种方案与传统术式治疗的效果,我院将收治的240例患者实施了如下研究与报道。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实施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肿大患者作为观察组,而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传统术式治疗100例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肿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肿大诊断标准[4-5],签署知情同意书,有手术指征,同时将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凝血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手术禁忌证等患者排除在外。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在 10~60岁之间,均值(23.9±5.6)岁;扁桃体炎 56例、扁桃体肿大44例。观察组:男性82例、女性58例;年龄在 10~62 岁之间,均值(23.6±5.8)岁;扁桃体炎78例、扁桃体肿大62例。在年龄、性别、病型上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

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传统术式治疗,即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从腭弓边缘用扁桃体刀切开直到扁桃体被膜处,利用扁桃体剥离子顺着扁桃体被膜从上往下将扁桃体剥离,手术期间利用棉球进行常规压迫止血,若出血量过大,则采取结扎止血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

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接受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所用仪器为美国强生公司GEN300型超声切割止血刀,利用鼻内镜直视下将术野放大,以扁桃体钳钳夹扁桃体中端,轻轻往下拉,顺着扁桃体上端与外缘至三角襞下端弧形被膜作切开线,以超声刀预凝处理切开线被膜血管网,直到患者的周围组织为苍白色为止。顺着扁桃体上端被膜以切-吸-凝-分等方法交替切开及分离扁桃体周围间隙,根据往下、往前、往后的顺序依次切开与分离,直到三角襞下端,完整切除三角襞淋巴组织。术后同样采取常规抗感染处理。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咽痛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术后1~7d患者疼痛VAS评分,采取统计学分析两组指标。

4 评价标准

疼痛VAS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6]进行测评,包括0~10分,共计11个水平,其中10分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0分为无痛,评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

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其中以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如并发症发生率,以均数(±s)、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咽痛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等,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咽痛时间与饮食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前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对比(±s)

表 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140) 9.04±1.468.45±4.11饮食恢复时间(d)9.34±1.56对照组(100) 18.67±4.3630.92±10.514.19±1.2914.10±2.38 t 24.311922.97185.095918.7052 P 0.00000.00000.00000.0000术后咽痛时间(min)3.22±1.56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主要有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短暂性声音嘶哑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 两组患者术后1~7d疼痛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7d每天测评疼痛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术后1~7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s)

组别 术后1d 术后2d观察组(140) 3.28±1.092.37±0.87术后3d 2.11±0.32对照组(100) 6.54±1.475.01±1.224.83±0.65 t 19.728919.573542.8041 P 0.00000.00000.0000术后4d 1.00±0.213.18±0.5145.49310.0000术后5d 术后6d 术后7d 0002.11±0.351.94±0.121.02±0.0671.3910191.4475201.31590.00000.00000.0000

讨论

扁桃体切除术在临床比较常用。扁桃体切除术主要适用于扁桃体肿大、扁桃体炎、扁桃体肿瘤等疾病中,以挤切法、剥离法为主[7],术后存在出血与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有研究指出,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约为0.98%~5.50%[8],而且有部分患者因难以止血而终止手术或诱发大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此外,扁桃体手术后持续疼痛也比较常见,除了会影响患者的饮食、饮水等日常生活,还会影响其恢复,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为此寻求一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案十分必要。超声刀属于手术外科新型医疗器械,在软组织切开与止血中比较适用[9],有着热损伤小等特点,在普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科室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本次研究中针对我院采取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与传统术式治疗的100例患者实施对照研究,统计学对两组指标结果进行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咽痛时间与饮食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超声刀辅助切除治疗可以通过更少的手术时间操作来完成手术,而且术中因为切口更小、创伤更小,使得出血量更少,术后患者咽痛持续时间更少,加速了患者术后饮食恢复时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刀辅助切除术能减轻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有着等同于微创疗法的效果;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1~7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刀辅助切除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创伤更轻,术后疼痛症状更轻微,从而加速了术后恢复。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作用机制主要是压电装置将电震动转变为物理震动,利用超声频率发生器促使金属刀头进行机械振荡,超声频率为55.5kHz,导致组织内水汽化与蛋白质氢键断裂,将组织切开或凝固处理,而且凝固作用极为牢固。超声刀头的温度在80℃以下,传播距离不足5μm,基本不会产生电火花、烟雾[10],使得手术视野比较清晰。不过,超声刀切割和闭合血管尺度还受到这样几个因素的影响,在操作期间必须引起重视,即功率、刀刃锋利度、组织张力及刀头抓持力度。从已有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操作十分精准[11],解剖的层次更为清晰,术野清楚,术中出血量更低,缩短了手术时间,组织的损伤更轻,大大减轻了术后疼痛,使得手术安全性更高,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12]。对于反复发作、和周围组织粘连显著、瘢痕形成显著增多等扁桃体炎患者,一般难以完整分离被膜,采取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13]。此外,超声刀手术期间工作温度较大,一般控制在50~100℃[14,15],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术中损伤组织的可能性降低,减少组织间渗出液,使得组织生长恢复更快,从而加速了术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超声刀辅助扁桃体切除术治疗与传统术式治疗扁桃体肿大或扁桃体炎患者,前者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不仅操作精准,而且有着前述各种优势,结合本次研究临床经验,笔者认为相比传统术式更值得推广应用。1 郭军,谢兴笔,石柳,等.超声刀与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J].西部医学,2015,27(9):1385-1388.

猜你喜欢
扁桃体炎扁桃体术式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