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理计划对变应性鼻炎儿童复发的影响

2018-11-20 06:13柳亚杰于智勤宫钰
关键词:变应原变应性鼻炎

柳亚杰 于智勤 宫钰

变应性鼻炎多见于儿童,是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多发病之一。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1]。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据统计,全球发病率约为20%~30%[2]。导致儿童变应性鼻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以遗传、环境、变应原为主,因此儿童变应性鼻炎存在反复性。据研究,反复发作也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因此如何预防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复发应引起重视。疾病管理计划是以循证方法为基础提出各种建议、策略来预防病情加重,改善全民健康[4]。通过疾病管理计划对变应性鼻炎儿童进行健康干预,降低其复发率。本研究通过选取84例变应性鼻炎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疾病管理计划对变应性鼻炎儿童复发的影响,现有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变应性鼻炎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 1~14岁,平均(6.3±2.1)岁,病程 3~23个月,按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5];②年龄≤14岁;排除标准:①鼻腔器质性病变或有行鼻腔手术病史的患儿;②患有严重的呼吸、循环以及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患儿。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出院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加强家长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预防措施、环境、饮食等相关注意事项,使家长对变应性鼻炎有科学系统的认识,提醒患儿应继续按时服药,加强锻炼,避免患儿再度接触变应原。提醒家长患儿出现疑似变应性鼻炎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诊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疾病管理计划:①成立相关疾病管理小组,其中以护士长为组长,3年及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为主体,主治医师参与。制定相关具体方案,方案包括:出院时与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约1小时,帮助患儿及患儿家属了解变应性鼻炎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复发;根据患儿一般资料、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相关变应原等提供自我监测方法和目标值;解释疾病管理计划细节;出院后每个月对患儿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次约30min,询问患儿是否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并对患儿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目标行为表示支持,对成功实现自我管理和目标行为的患儿表示鼓励和支持,对未实现自我管理和目标行为的患儿进行相关建议,提出解决方案,督促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改进;②明确组员分工,监督和指导患儿变应性鼻炎的治疗;③建立患儿健康档案,录入患儿一般资料,定期向患儿及患儿家属发放自我管理记录本,并进一步进行患儿教育,给出相关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建议等,帮助患儿明确改进目标。随访6个月随访结束后统计两组患儿的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

3 疗效指标

采用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6],共计5个维度: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和自我效能共计51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204~255分为优,153~203 分为良,55~152 分为差。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显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2 两组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两组患儿自我管理实现能力比较,观察组患儿自我管理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例,%)

3 两组患儿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

两组患儿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显示: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例,%)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接触变应原后由自身免疫抗体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7]。近年来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且由于其具有反复性,因此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儿除应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避免患儿再度接触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导致患儿变应性鼻炎出现反复。疾病管理计划作为一种慢性病检测手段,用于定期观察和监督患者的治疗方案执行情况[8]。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要维持良好的自我管理状态是比较困难,疾病管理计划以其综合、全面的干预,帮助患儿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矫治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降低患儿变应性鼻炎复发几率。

据研究,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患者出院后药物依从性显著下降,出现减少用药种类和数量甚或自行停药等情况[9]。相较于成年患者,儿童自控力较差,患儿家属对相关疾病知识认识不足,难以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根据行为矫正理论,行为矫正最短时间为6个月[10]。本研究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后发现,经疾病管理计划干预的观察组患儿自我管理能力表现为优良的患儿占比85.71%,对照组患儿占比61.90%。观察组患儿相较对照组患儿生活方式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能够自觉服药、积极锻炼、主动远离变应原。其主要得益于疾病管理计划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每个患儿具体特征提出相应的疾病管理计划,能够根据相应指南制定目标[11]。因此,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特征制定相应的疾病管理计划,有利于患儿更好的接受,积极配合。

疾病管理计划具有反馈性[12]。医务人员能够和患儿进行互动,对患儿进行肯定和鼓励,有利于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养成。疾病管理计划能够为患儿及患儿家属提供和疾病有关推荐疗法和生活方式的实际信息,同时基于其动态管理的特点,能够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随时调整[13]。据报道[2],变应性鼻炎发病率为20%~30%,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约为45%~50%[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变应性鼻炎复发率为30.94%,对照组患儿复发率为54.77%。由此可见,疾病管理计划能够降低患儿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

综上,疾病管理计划能够降低儿童变应性鼻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变应原变应性鼻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