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8-11-20 06:13曹静
关键词:鼻窦炎动机依从性

曹静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很高[1]。慢性鼻窦炎多由急性鼻窦炎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失当迁徙所致[2]。药物治疗是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在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慢性鼻窦炎患者才给予手术治疗[3]。2012年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意见书中也指出药物联合治疗对中重度鼻-鼻窦炎患者任使用[4]。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是由Fisher等[5]所提出的一种行为改变理论的模型,指通过为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来改变患者的态度,进而来建立特定的行为模式,有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艾滋病和心血管疾病中IMB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本研究选取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86例2014年2月~2017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51.3±2.1)岁,病程 0.6~5年,平均(3.2±0.2)年。入选标准:①所选患者都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所制定的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7];②经影像学检查所选患者的窦腔均模糊浑浊,鼻黏膜肿胀;③所选患者均不存结构性鼻炎;④所选患者均没有鼻息肉、鼻腔肿物;⑤所选患者都没有交流障碍;⑥所选患者均没有其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按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有4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中所选的患者都鉴定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也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及批准。

2 方法

所选患者均由同一个治疗组来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及黏液促排剂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给患者讲述慢性鼻窦炎的相关知识及常用治疗药物的作用、用法及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及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12周干预,IMB团队的成员均经IBM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①信息干预,利用食品图片、模型及数据来强化病人的营养知识,纠正患者的饮食及用药等方面的错误观念及认知偏差,在加强对治疗依从性的宣教的同时,纠正每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不足并给予相关的治疗指导。②动机干预,采用访谈的方式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给病人讲述治疗依从性的益处及不依从的弊端,如饮食不依从可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四肢无力,进而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如用药的依从性不够可导致患者的病情反复,治疗效果欠佳,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让患者自己来权衡利弊,进而来激发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和动机,来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及动机。③行为技巧干预,依据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家庭条件来制定每位患者适宜的三餐及运动量,采用经验介绍及同伴教育等方式来帮助每位患者获取治疗的依从经验。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与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依从性的判定依据张艳所编制的依从性量表[8]来判定,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81,其内容效度指数为0.887,包括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分至5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也就越高,≤15分则表示药物治疗不依从。治疗效果按照2008年南昌会议所发布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疗指南[9]来进行判定:总分降低10分至14分为有效;降低5分至9分为显效;降低0分至4分为无效。生存质量的判定用鼻窦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10]。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来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与比较,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分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的差异。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行及VA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VAS评分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VAS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的均更加明显,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行及VAS评分的比较

3 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干预后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有出现恶性、呕吐等胃肠反应,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好转,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例,%)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鼻腔及鼻窦黏膜发生持续12周以上的炎症,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上呼吸道的慢性疾病,有研究显示在我国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大约为8%~15%[11]。鼻窦部的粘膜发生了炎症反应为慢性鼻窦炎的主要病理改变,由于该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会比较大,头痛及嗅觉障碍是慢性鼻窦炎患者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12]。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多用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有研究显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的长期服用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80%[13]。IMB模型是一种指导人们改变自己行为的伦理模式,这种模型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为每位患者揭示健康行为的建立,为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等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思路。

本研究选取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药物保守治疗,但护理方法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IMB模型不仅能明显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与国内许多研究的结果[14]相符。分析其原因是由于IMB模式中认为:患者个人行为的改变是由信息、动机及行为技巧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信息与行为技巧为必要条件,而高水平的信息和行为技巧的患者还得具备一定的行为改变动机才能使患者的行为得以改变及维持。而IMB模型中的信息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认知,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能力;动机干预不仅能帮助患者了解治疗依从性的利弊,还能增强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意愿;行为技巧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能力。

综上所述,IMB模型不仅能明显提高成年慢性鼻窦炎患者合理用药的依从性及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值得大力地进行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鼻窦炎动机依从性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动机比能力重要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