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教育:内涵、功能及实现途径

2018-11-21 11:08邓优
中国德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班集体集体

摘 要 集体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具有调控、凝聚、陶冶、教化、激励的功能。集体主义教育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群性与个性以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课堂教学、优秀班集体建设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关 键 词 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利益

作者简介 邓优,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集体的温柔和善良的情感,集体的关切—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啊!它就像一股汹涌的急流,憾动着感情最冷漠的学生。”[1]可见集体对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把集体主义观念的优良传统视若珍宝。“大公无私”“修已善群”等集体主义原则被我国历朝历代所积极倡导。当今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被视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使其愿意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

集体主义教育是教育者在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中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集体主义观念,认同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愿意为集体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实践活动的总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在集体中的教育,是为了集体的教育,并且是最终超越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当今德育的主旋律之一,它使得学生形成关爱集体、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集体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正确看待和处理以下两组关系:

首先,要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主义教育中群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群性是指“个体在集体中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2]。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人的发展既包括个性的发展也包括群性的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使得个体适应群体生活的教育称之为“群育”。简言之,“群育”就是一种让个体“合群”的教育。“群育”是集体主义教育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要正确看待群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不是割裂与对立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次,要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主义教育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集体是人们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3]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只有在社会中、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感、满足感和价值感的提升依靠集体主义的实现。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集体主义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以及妥善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集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此句比喻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持久的熏陶可以对人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孔子在《孔子家语》中曾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此句形象地阐述了接近品德高尚的人对个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都说明了周围的个人和集体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此,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约束功能

集体中有一些明文的法律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要求集体中每位成员共同维护、遵守和传承。规章制度能激发集体中各成员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使命感,具有较强的约束和调节作用。遵守规章制度是每个成员自觉主动的行为。群体中的成员愿意为了维护集体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壮大而按照这些规定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于不利于集体健康发展的舆论也会正确分辨并加以抵制。

(二)凝聚功能

在同一个群体里长期学习与生活,群里的成员已经形成了相同的价值观念,并且能对各种观念作出有利于集体发展的价值判断。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群里成员形成和强化相同的价值观念,让集体中的每位成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把群体成员共同的理想追求作为精神纽带,团结集体中的每位成员,使集体中的成员建立起和谐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尊重、互助、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使得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结合在一起,为集体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最大贡献,这是集体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陶冶功能

一个良好而有序的集体,会对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位成员产生适应、平衡、感染、同化的作用。学校是集体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会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的熏陶,使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克服不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些思想、行为或习惯,使得自己的言行举止更适合集体的良性运行与发展。集体主义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升华人们的境界。

(四)教化功能

学校和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学生所处的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也是为学有所成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作准备。学生在优质的学校集体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激励,学生会把在学校中形成的良好品质和优良作风带到社会。集体主义观念深入学生中,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种集体主义观念中养成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奋斗意识以及在优秀学校集体中培养出的行动力、社交力、创新力等,也会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集体主义教育的教化功能影响着学生人生的每个阶段。

(五)激励功能

一个优秀的学校、班集体能创造出求知奋进、开拓创新、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这种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很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这种良好的集体氛围使得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更加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奋力创新。对于老师来说,能使其更加积极备课、上课,提升工作效率,为自身专业发展不断努力。作为学校的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科学、有效的管理,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每个成员都备受鼓舞、身心愉悦,不断产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成为集体成员努力奋进的动力。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对促进集体的团结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校领导的有效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业进步都有重要的激励功能。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家长对子女照顾的体贴入微,当代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得失、忽略他人感受的个性。因此,在学校中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势在必行,这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集体主义教育主要的实现路径如下:

(一)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此句意在指明为政者以身作则,自我品行端正,刚直不阿,为百姓着想,即使不下达命令,百姓也会积极效仿与执行。可见,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敬仰一方面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来自每位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乐观进取、团结一致、睿智阳光、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位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无穷力量。

教师首先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品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关心、引导建立起集体主义思想观念。这种通过教师个人魅力传达给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赫爾巴特提出著名的“教育性教学”的教育观。这里的“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教育”则是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檀传宝教授认为:“德育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是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专设的德育课程体系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还是将集体主义教育内容蕴含在各门学科课程之中,都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切实有效之举。

教师把集体主义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互帮互助、良性竞争,要将树立共同进步的意识作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德育课堂中,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至为重要,但是对学生集体主义情感的培养也非常关键。集体主义价值观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名人事迹的方式把集体主义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学生通过对榜样的敬仰,更容易自觉接受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也有志于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三)在班集体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具体形象思维比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得更完善,他们对具体事物比抽象事物更容易认识与理解。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应基于受教育者真实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情境而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品质的培养开始于基层群体。”[6]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班集体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班集体是培养中小学生集体主义品质的最基层群体。学生可以在班集体这个环境中形成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教育就是在师生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维护班级荣誉、形成良好班风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建设班集体,学生能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学生自身与班集体相辅相成、和谐共存,进而把集体主义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建立和谐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共同目标是前提条件,它是班级成员前进的动力,也是每个成员的理想目标和行为准则。其次,严明的纪律是有力保障。班规的有效执行可以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保障班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最后,和谐、团结的集体氛围是重要内容。只有师生之间亲密团结,在情感上对集体产生热爱和依存感,集体主义思想才能更加深入地扎根于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之中。

(四)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首先,大型团体比赛。中小学生普遍进取心较强,组织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的大型且竞争性较强的集体活动是形成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较好机会。如运动会、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良性竞争和相互合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学校典礼活动。学校仪式场域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仪式性反映,是学校软环境和硬环境的集中体现。[7]学校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优良风尚,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和艺术节的开幕式及闭幕式等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得到洗涤,从而使其对集体的敬畏与热爱之情得到升华。

最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探索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这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集体主义有再认识和升华的作用。

集体主义一直是鼓舞人们自我进步、建设优良集体的动力,面对当今的新时代、新发展、新动态,集体主义教育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更新与丰富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使之成为幸福的人,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雷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甘肃教育, 2014(24):33.

[2]向春.群育:集体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08(2):50-52.

[3]毕倩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4]杨建朝.从虚假到真实:集体主义教育反思[J].教育学报,2011(5):41-47.

[5]檀传宝.论德育的功能[J].中国德育,2008(9):12-18.

[6]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平章起,刘爱玲,王贵菊.学校仪典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21-25.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班集体集体
集体主义的原则是大学生ぴ谥耙倒婊中的重要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人心齐,泰山移
中等职业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警犬集体过生日
温暖的班集体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构建特色班集体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身为集体主义喝彩歌唱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