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安防社区的探索与思考

2018-11-23 06:42上海公安学院智慧公安研究课题组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警务维度智慧

上海公安学院智慧公安研究课题组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137)

一、智慧安防社区的概念及内涵

(一)“智慧”的含义

智慧,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智慧”冠以在由信息化、数字化来描述和建设的各项系统工程上,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升级发展。其含义有三层:一是更广泛的感知和更透彻的度量。基于各类感知器将可见性广泛延伸到城市运行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传感系统提供大量新型的、可利用的、实时的数据资源。二是更全面的关联和更有效的分析。源自传感系统的各类原始数据,进行全面关联后,置于所需要的相关业务背景下,通过有效分析以达到对城市实际运作状况的掌握。三是更精准的判断和更深入的洞察。在有效分析后呈现出的再造数据,配合业务规则和分析运用,对事件可进行预警提示、场景建模、结果预测和风险管理,使得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加高效、精准、及时。

由此,“智慧”含义可归结为对现实世界物理状况的感知,运用大数据分析、事物建模等手段对物理系统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反作用于实际物理世界的运作。其核心是信息及信息的综合运用,“智慧”的程度取决于对信息的使用和处理的能力。

(二)智慧安防的概念

上海“智慧公安”建设紧紧围绕与城市安全紧密相关的“人、物、房、点、路、网”六大要素,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实现精准管控,实现“人要干净、物要干净、房要干净、点要干净、路要干净、网要干净”的目标。安全防范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包括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它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消防系统、防爆安检系统或由以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当“安防”被冠以“智慧”,结合经济和科技发展以及公安业务发展的需求,安防系统的需求空间扩展到小区、街面、单位及地下空间等诸多完全开放的公共区域环境中。“智慧安防”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深度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二是应对开放式空间的安防需求,视频的探测技术越来越重要,对视频数据的目标分类、特征识别、行为判断等系统之间的关联更深入;三是基于安全防范业务规范下虚拟防范空间模型的建设;四是警务信息分析和技战法的业务逻辑。

(三)智慧安防社区的内涵

结合目前学术界对智慧社区概念的解读,智慧安防社区界定为在技术层面上强调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社区治理的影响,从功能上强调社会自身治理能力,重点关注社会服务能否回应居民对安防的需求,强调其社会公共服务的诉求和价值认同。从公安角度出发,智慧安防社区是在智能安全防范和智能安全保障两大模块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社会面智能安防功能。智慧安防社区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频技术、信息挖掘整合等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应用手段,推动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安全防范领域实现各环节、各模块高度集成、深度共享、协调运作。从警务层面来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防设施建设,而是充分运用全警的“智慧”思维,将技防设施、警务实战、安全监管、信息采集等环节系统化地串联起来形成的互联互通、快速响应、动态管控、高度共享、规范运行的全自动化社区安全防范体系。智慧安防社区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带来了社区治安管理这一概念的扩展,更重塑了社区治安管理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智慧型

智慧安防社区从其价值上,更聚焦社区公共利益,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在传统的社区治安管理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硬件对治安管理的支撑,而对于社区治安管理的公共需求、民主参与、协同机制等制度保障的软环境建设不够重视。要将“智能”转换为“智慧”,需将精细化、定点化、动态化的方式服务于社区治安管理活动中。在智慧安防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正是将技术性的智力支持推进到理念性的“智慧治理”。

2. 高效能

智慧安防社区从其结果层面上,更注重效能。效能是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和效益,效能的高低反映了所开展活动目标选择的正确性及其实现的程度。传统的治安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导向,强调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对于社区居民的需求、满意度等关注不够。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度开展,居民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发展。智慧安防社区能够为社区主体参与治安管理等社会综合治理活动提供平台和机制,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效能提升。

3. 共享性

智慧安防社区中公共服务从可及性向共享性转变。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我国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的底线维度,社区居民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随着信息技术更新和社区经济发展,个性化、多样性、高层次、发展性的公共服务需求成为新趋势,而智慧安防社区能提供共享性公共安全服务,其层次化、弹性化、丰富化的特征,使得社区居民能感受到有针对性、回应性、精准性的社会服务,有助于实现智慧安防社区的价值。

二、构建智慧安防社区的探索

为实现上海警务活动科技含量提升、现代警务流程再造和现代队伍管理升级,形成全球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方案”,2017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召开了上海公安深化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在“一中心、一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建设架构上建设“智慧公安”树。作为第一批重点建设的“智慧安防社区”项目,全市基层公安机关纷纷开展了此项目的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杨浦、徐汇、黄浦、闵行等地试点效果较为突出。

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警情处置主体的多元化、治安防控对象的多样化、安防方式的智能化。在构建智慧安防社区框架中,为了实现警情处置的精准化、处置流程的标准化、警务服务机制的协同化,就必须对智慧社区的构建要素进行归纳剖析,寻找其内在机理与系统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总体构架,探索其评估体系和建设模式。

(一)智慧安防社区构建维度分析

城市安全大致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街不见警、治安混乱;第二种形态是街上有警、秩序井然;第三种形态是街不见警、精准处置、城市安全。上海当前正在从第二种形态向第三种形态过渡。智慧安防社区构建包含机制、技术和内容三个维度,其中机制维度是关键,技术维度是基础,内容维度是建设的核心。

1. 机制维度

智慧安防社区的机制维度是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的各类资源整合、协同、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智慧安防社区机制维度是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在安防功能上的延伸,智慧安防社区机制建设与创新也正在成为城市治理改革的突破口。机制维度的功能价值在于,通过多元参与、协同互动、诉求表达、资源整合、共创共享的规则和制度,全面重塑智慧安防社区互通互联的信息链条,强化提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行政职能部门等之间的合作意愿,为构建信息互联、服务互助、利益互通的智慧安防社区治理模式提供可遵循的机制规则。

智慧安防社区机制维度的建设要从制度、操作和管理几方面入手。在制度层面,应当加强顶层设计,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对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实行统一的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打破信息孤岛局面。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当在实现安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智慧安防社区各项协调机制,职责明确,分工有序。在操作层面,构建智慧安防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充分考虑信息服务平台的可重构性和可扩展性,推进社区安防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在管理层面,加强社区管理,加大基层一线警力和基层人员的投入,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均十分重要。同时,要通过评价反馈体系,对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商和参与社区安防工作的人员进行测评,建立工程质量档案,形成考核与淘汰机制。

2. 技术维度

技术维度是指支撑智慧安防社区运行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集成及其数据平台。技术维度是实现智慧安防社区内在需求、价值目标的基础和先导,其功能与价值在于它为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社区治理价值理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技术维度的主要构成是:技术安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技术集成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云平台处理系统等。技术安全体系在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承担着底线的保障作用。技术标准体系是通过兼顾各项技术的公共性与个体性制定标准,规范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应用和维护中出现的各类技术供给和需求。技术集成体系是指将不同的安防技术与具体项目进行有机耦合,为社区人、事、物的基础信息、身份识别、预警功能、应急处置和反馈评价提供支撑。技术创新体系则是在城市安全需求的引领下,从前瞻性、战略性视角切入,尽可能为智慧安防社区升级建设预留空间。

3. 内容维度

智慧安防社区的内容维度是指满足社区居民安全需求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与供给。内容维度是智慧社区提供服务与管理的核心环节。内容维度的功能价值在于不断激发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和互助服务,持续性拓展和丰富智慧安防社区内容项目,及时高效地回应各类主体多层次的需求。

智慧安防社区内容维度的基本构成包括一体化的公共安全服务、社区安全保卫、社区家政服务等。目前,由于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不同智慧安防社区实践方案的内容维度构成略有差异。智慧安防社区的内容维度必须综合考虑居民公共安防需求、社区综合治理需求、政府管理需求以及服务需求等,并将多样性的需求内容整合为一个多元协同、主体联动的一体化安防服务体系,进而促使智慧安防社区发挥综合性的治理功能,并成为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和基本单元。

(二)智慧安防社区的总体构架

基于以上对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要素的分析,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构架包括保障体系、基础设施、社区综合治理及支撑平台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框架如图所示(见图1)。

图1 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框架

保障体系: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保障体系主要由总体设计及管理模式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总体设计在智慧安防社区建设中尤为重要,是项目的依托和发展;管理模式是对智慧安防社区各参与方的实施情况及标准制定情况进行考量。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警务服务设施及智能家庭等模块。其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开展对基础信息的采集,并实施数据交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综合警务服务设施,有利于逐步形成传统社区警务与智慧公安相结合的良好管理模式;智能家庭模块是智慧安防社区系统中的最小单位,是服务社区居民的直接表现。

社区综合治理:在社区综合治理层面,主要分为人员管理、专门人群服务、重点人员管理、警务服务、治安管控、法律宣传等六个模块。各个模块的管理与服务,均在智慧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完成。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加强对社区组织及个人的管理;二是专门人群服务主要针对社区中流动人口及独居老人;三是依托智慧安防社区综合平台,对小区内的重点人员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管控;四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各综合系统平台的使用,提升警务服务水平;五是在社区智慧安防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社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效能;六是对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宣传等。

支撑平台:支撑平台是智慧安防社区体系中各智慧系统的集合,在建设初期,要求从各个维度、各个领域安装各类泛感知终端及设备,紧紧围绕“感知-研判—指挥-处置”的智慧公安建设思路最大程度地采集各类有效信息数据,并提供给“智慧大脑”进行研判。这个模块分别包含了社区综合感知系统、楼宇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消防感知系统以及其他智能安防系统等。

(三)智慧安防社区的评估体系

制定智慧安防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量化的科学测评体系,评估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效果,引导智慧安防社区规划、建设和运行,发挥指引方向和量化评估作用。

根据本市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实际情况,我们正在充分考虑数据采集科学性及可应用性,借鉴全球智慧社区论坛对智慧社区的评估指标以及参考我国住建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评估体系构想(见下图)。智慧安防社区评估体系由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综合治理、支撑平台、智慧创新等五个方面组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结合各个区的发展现状,我们将三级指标归纳为26个必要项,7个一般项,8个可选项。必要项是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必须完成的指标,一般项是在必要项基础上扩展的指标,可选项是建设中可以选择性完成的指标。

指标说明:

1. 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综合,下设总体设计和管理模式2个二级指标,以及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建设标准、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管理机制、考评考核等8个三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全部为必要项。

总体规划:智慧安防社区总体规划设计要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实施方案:智慧安防社区实施方案要有完整性和可行性。

建设标准: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实施所遵循的主要标准。

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社区创建工作。

政策保障: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和运行政策的制定。

资金保障:智慧社区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管理机制:智慧安防社区管理制度的运作。

评价考核:对智慧安防社区各参与方的考核办法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情况、实施情况进行考量。

2.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设施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下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警务服务设施、智能家庭等4个二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标准接口、数据交换、数据安全、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物联网、社区警务站、家庭安防等9个三级指标,除社区警务站和家庭安防2个三级指标为一般项外,其他7个三级指标均为必要项。

数据采集:结合“一标六识”工作任务,通过信息共享或人员采集等手段,实现社区人口、房屋、单位、安防设施、力量装备等数据的采集和维护。

标准接口:平台与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各专项应用的标准化接口建设与使用情况。

数据交换:平台具备与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库等平台和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

数据安全:信息安全要有一系列保障措施。

宽带网络: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物联网:各种传感终端、传感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社区警务站:包括多个社区警务站建设情况。

家庭安防:社区家庭安防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

3.社区综合治理

社区综合治理包含人员管理、专门人群服务、重点人员管理、警务服务、治安管控和法律宣传等6个二级指标,以及人口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流动人员管理、独居老人服务、重点人员管控、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社区警务和法律服务等10个三级指标,其中,社会组织管理、志愿者管理和综合执法3个三级指标为一般项,独居老人服务指标为可选项,其他6个三级指标均为必要项。

人口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对社区各类人口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维护和诉求上报。

社会组织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对社会组织信息及相关各类事件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和维护、监督。

志愿者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对志愿者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合理调配。

流动人员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对小区内的流动人员,特别是外来人员进行综合管理。

独居老人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以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楼组长为依托,对小区内的独居老人开展关爱服务。

重点人员管控: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对小区内重点人员实行多维度管控。

行政审批: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公安行政审批向街道社区延伸,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扁平化管理”。

综合执法: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社区综合执法水平提升。

社区警务:依托社区警务工作站,按要求配备社区民警,开展治安防控,结合警民互动提升社区安全服务能力。

法律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开展法律宣传服务。

4. 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包括社区综合感知系统、楼宇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消防感知系统和其他职能安防系统4个二级指标,以及人像感知、车辆感知、嗅探感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脉识别、无线烟感、视频摄像、煤气泄漏监测、水电监测、智能井盖、智能车棚、电梯运行监控和其它监测等14个三级指标,其中人像感知、车辆感知、嗅探感知、人脸识别、无线烟感等5个三级指标为必要项,视频摄像、煤气泄漏监测2个三级指标为一般项,指纹识别、掌纹脉识别、水电监测、智能井盖、智能车棚、电梯运行监控和其它监测等7个三级指标为可选项。

人像感知:在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等设置微卡口,安装人像采集识别视频监控,并传输入网。

车辆感知:在小区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设备,并传输入网。

嗅探感知:在小区出入口安装WIFI嗅探,并传输入网。

人脸识别:在居民楼的楼道进出口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并传输入网。

指纹识别:在居民楼的楼道进出口安装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并传输入网。

掌纹脉识别:在居民楼的楼道进出口安装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并传输入网。

无线烟感:在居民楼的楼道、居民家庭户内安装无线独立烟感,实现对封闭式集中存放场所环境烟感异常的监控。

视频摄像:在居民楼的楼道内安装视频摄像,实现对人员行为异常的智能监控。

煤气监测:居民家庭户安装燃气泄漏检测功能的感知设备。

水电监测:政府主导泛感知项目,在居民户内安装水电监测感知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智能井盖:政府主导泛感知项目,在社区街面安装智能井盖。

智能车棚:政府主导泛感知项目,建设智能车棚。

电梯运行监控:政府主导泛感知项目,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感知监测。

其它监测:结合小区实际需求,建设其它项目的感知监测设备。

5. 智慧创新

智慧创新指标下不设置二、三级指标,主要评估建设主体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和地区特点自行开展的各类创新项目。

三、建设智慧安防社区的几点思考

(一)着力创新驱动,推动社会机制完善

在“智慧”理念的引领下,让创新成为引领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第一动力,利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相结合,推动建设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注重把握好体制机制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将创新驱动贯穿“智慧安防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在此推动下形成智慧安防社区一系列社会制度,包括公众参与的动员机制、公共事务的运作机制、公共意愿的征集制度、公众受益的评价制度等与社区各职能部门、社区居民之间的协作制度。

(二)坚持需求导向,提高“智慧”效能

智慧安防社区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城市公共安全产品,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建设智慧安防社区中,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大,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安防产品和技术服务,使得投入与产出相匹配,这就需要在建设初期,广泛开展社区居民调研,让居民真正反映其对社区治安管理和安防的实际需求,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和特色来设计建设内容,争取效能最大化。

(三)整合信息平台,注重运维安全

目前建设智慧安防社区正处在各个试验点自行创新突破阶段,各个试点社区研发自己的系统,各个系统之间没有相互关联,也没有进行有机的整合。孤立的建设无法成为体系,当这些系统需要对接时,可能会发现需要做大量转化适配工作,带来大量额外的工作量。而在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进入运行维护阶段时,如果信息安全不能保障,就会严重阻碍智慧安防社区的普及。因此在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设计中,要将视角转换到应用这个维度,从一开始就要统一规划,对架构、开发和运维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延缓。

(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要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安防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必须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智慧安防社区建设要结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和智慧城市发展愿景,发挥牵引、示范、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智慧安防社区的建设应当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紧扣智慧城市建设主题,与智慧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

猜你喜欢
警务维度智慧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光的维度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智慧的羊
人生三维度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