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tch设置角色造型和舞台背景》教学设计

2018-11-23 06:32戴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控件程序设计本课

戴天

教材分析

本课为Scratch内容的第二课,以角色造型切换及舞台场景切换为主要知识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主要是通过“外观”模块中的“造型”“背景”等控件的使用,结合“控制”模块中的部分控件完成一个简单的劇情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学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主,通过尝试、修改等实践学习环节,加深对“程序设计”的感受。教师通过对范例的引导分析,让学生在设计自己完整的作品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学习体验,体现学生的个性表达。同时,通过整节课的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学会表达,学会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表达能力,加之Scratch软件本身的模块化设计降低了程序设计本身的逻辑、结构等难度,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的情节设计中去。同时,由于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程序设计学习,学生已有的“画图”“WPS办公软件”等应用软件操作水平只能达到脚本搭建的技术水平,而对程序设计的结构、逻辑性等问题仍需要教师分析引导及与他人合作。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有积极的表达欲望,教师应该合理引导、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切身感受程序设计学习的方法与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Scratch软件的界面与操作;了解Scratch软件中角色与造型的关系;学会“外观”模块中关于“造型”的控件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变脸表演”为学习情境,迁移到“角色造型的切换”;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脚本的搭建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品创作,了解国粹变脸表演,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

行为与创新:通过创作作品,尝试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个性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角色与造型的关系,尝试脚本搭建。

难点:了解“切换到……”与“下一个……”的关系,学会添加、切换多种造型及背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1.生活实例导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小猫,很多同学都觉得它很有意思,今天我们接着和它一起玩。(PPT演示)小猫好像不在家啊,它去学变脸了。你看过变脸吗?(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看过的变脸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变脸的视频,请大家在看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①表演中有几个演员?②他变了多少张脸?(播放视频)你们能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吗?

生:只有一个演员,变了三张脸。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虽然表演中换了很多张脸,但是演员始终只有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创设“变脸”的情境,同时通过问题让学生了解表演中“演员”和“脸谱”的关系,为Scratch学习中“角色”与“造型”的关系做好铺垫。

师(整理板书):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明确了,在变脸的表演中演员只有一个,但脸谱却有很多个,演员通过一些机关设计,完成变脸的表演。那么我们的小猫能学会变脸吗?对比一下,演员是谁?脸谱准备好了没有?机关又该怎么设计?应该先制作脸谱还是先设计机关?

生:小猫就是演员,但没有脸谱,也没有设计好机关,我觉得应该先为小猫制作一些脸谱,然后再来设计机关。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解决问题的方式,迁移到程序设计学习中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学生不仅知道要做什么,更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一:角色造型的制作

师:如何为小猫制作不同的脸谱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视频,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来学习,当然如果时间宽裕,两种方法都可以学。学会以后,可以在各自的学件——“小猫学艺”中亲自试一试。

师:同学们已经为小猫制作好了脸谱,哪位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演示一种方法)哪位同学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学生演示不同方法)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教师引导学生纠正出现的共性问题:这位同学用的不是添加造型的方法,而是添加了新的角色,这样舞台上就不止小猫一个演员了)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为小猫制作更多的造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添加了多少个造型,但演员只能有一个!

设计意图:本课预设了两种制作造型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难度接近,故使用微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再通过反馈与交流的方式,请学生演示不同的方法。同时注意课堂中生成的个别问题,适时强化“角色”与“造型”的关系,解决本课学习的重点。

3.任务二:舞台背景切换

师:这么精彩的变脸表演,在哪里演出比较好?我们能不能给小猫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呢?(PPT演示:添加背景的问题提示)在“舞台”的“外观模块”中也有两个和造型切换相似的控件,试一试,能不能用它们实现小猫的梦想呢?

师:通过尝试,很多同学都让小猫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了变脸的表演,谁来说一说“下一个……”和“切换到……”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括)

师:如果给你们两个词语——“指定”和“轮流”,你们能把它们和刚才两个控件对应起来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下一个……”对应“轮流”,“切换到……”对应“指定”)

设计意图:在Scratch程序设计的学习中,“舞台”可以作为一种“特殊角色”来处理,“舞台”的很多控件与“角色”的控件类似,这也就为学生从任务一到任务二的学习迁移带来了可行性。最后两个关键词既是对学生理解的归纳,也是对这两个新知控件用法的总结。

4.课外知识拓展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小猫依次在不同的场景中不断地表演变脸,特别是有些同学添加了“重复执行”这个控件后,整个作品看起来就像一段动画。其实最早的动画还真的是由一张一张静止的图案连续播放才形成动画的效果。如果每张图片的内容比较接近,当播放达到一定的速度時,由于人脑的“视觉暂留”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把这些静止的图像连接起来,看上去就像一个完整的动画一样。(播放逐帧动画示例视频)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品,从形式上看已经类似于Flash动画中的“帧动画”效果,且动画原理也类似,因此在这里补充相关的动画原理作为知识拓展,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在于跳出了“程序设计”的内容限制,突破不同软件、不同作品之间的壁垒,有助于学生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形成完善的“大信息观”。

5.作品欣赏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角色造型和舞台背景的切换,不仅让小猫学会了变脸的技艺,还能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为更多人表演这项中国国粹。其实运用这个知识,我们还可以做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作品。如果我们为角色添加的造型是相对接近的,就会形成一种动画的效果。(欣赏:火柴人动画)如果这些造型有比较大的差别,配上台词以后,也会像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欣赏:减肥记)只要你有一个完整的创意,Scratch软件就能帮助你制作一个很棒的作品。

设计意图:由于时间关系,不太可能在本节课当堂让学生完成一个有创意的作品,而Scratch程序设计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表达,因此给学生一些作品范例欣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中有意识地选择了两种表达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指明创作的方向,以“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实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将学习的环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6.全课总结

师:谁愿意来总结一下,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上得开心吗?你们开心了,可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呢,看看黑板上,这节课学完了,可是板书的课题还没写,你们能帮老师想一个课题吗?(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课题)

师:无论哪一个课题,都证明大家这节课真正学到了本领。其实,小猫软件还有更多的功能等着大家去学习,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大家去发现,期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设计本课的课题,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一直在说“关注课堂生成”,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其实涵盖了很广的范围,学生“有理解地回答问题”是生成,学生作品本身也是生成,而笔者所理解的“生成”更多的是指学生有意识思考后的“反馈”,这种反馈不限于形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的问题是生成,根据本课所完成的一个独立的作品也是生成。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课题,这种“个性化”“差异化”的表达更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生成”:它有学生细密的思考——“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能不能总结成几个字作为本课课题?”它有学生主动的求新——“什么样的标题最贴切又有趣?”它还有学生审美能力的表现——“怎样写最好看?要不要再画点装饰?”三分钟后,六个不同的课题贴上了黑板:川剧变脸、小猫学变脸、小猫变形记……虽然文字表述的结果相近,但都是学生主动思考后的个性表达,这样的课堂学习才真正属于每一位学生。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变脸”作为主线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环节,通过两个任务推动认知达成的过程,通过“生活与知识的联系”“知识与知识的迁移”“知识表现生活”三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及引导课后的作品呈现。根据试教中反映出的问题,对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多次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听课教师的建议,本课的学习支架可再度变更为开放式的末端设计,同时相较于应用软件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操作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更加关注一部分能力稍弱的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多元化的教学素材为他们提供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程序设计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点 评

这是一堂交流研讨课,尽管作者是借班上课,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表明作者具有很好的教学功底。其突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情境创设形成的教学主线——“变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变脸视频的鉴赏、分析开始,到相关概念的引出(用“演员”“脸谱”和变脸动作类比Scratch中的“角色”“造型”和程序脚本),再到小猫“变脸”动画的制作,乃至最后学生对课题的命名,都很好地呼应了情境主题,整体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师生互动效果显著。其二,熟练应用局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迁移能力。教师结合讲解与学生演示,教会了学生切换造型的不同方法,随后转入舞台背景的切换操作时,教师不再讲解演示,而是提示学生从造型切换的经验中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回顾已学知识并迁移应用。从学生表现情况看,这种经济适用的局部探究,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人无完人,教无止境。本节课同样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学科思维或计算思维的角度看,本节课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作为本课重点之一的造型切换,如果只是从让学生掌握两种造型切换的方法而言,本课是成功的;如果说要让学生理解造型切换的频率、条件这些操作背后的意义和意图,本课做得还不够。第二,有关动画原理的引入,尽管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其设计意图(旨在开阔学生视野,突破程序设计的局限)值得肯定,对后续动画作品赏析的引入也起到了衔接作用,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不太理想,较为突兀,这大概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究其原因,首先,“视觉暂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实际上,无须借助这一概念,学生就能对动画形成感性认识,并不影响其后续知识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动画原理的引入也许放在中学阶段更为合适;其次,这一知识点并不在预定教学目标当中,与本节课的其他知识点没有直接关联,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知识点,不利于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三,在全课总结环节,教师布置学生给课题取名的任务很有新意,体现了教学生成的理念,遗憾的是,从实际教学过程而言,这一环节的处理还有遗憾。例如,任务布置后,没有学生分组讨论的酝酿过程,直接让学生进行取名表达,较显仓促。又如,不同学生取的课名有差异,也各有特色,但没有给学生解释、辩护的机会。学生讨论本课主题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评价,也是对所得知识的提炼、沉淀,没有充分的讨论、酝酿,就很难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控件程序设计本课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项目化教学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使用“填表单”微信小程序 统计信息很方便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基于.net的用户定义验证控件的应用分析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利用VF6.0的Timer控件实现动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