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 Vivid E9超声多普勒心动图对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8-11-26 03:08毕秘密夏宗敏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瓣叶瓣膜病主动脉瓣

周 泉 毕秘密 夏宗敏

近年来,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临床普遍应用超声多普勒进行诊断,随着老龄化的升高,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已成为老年人晕厥与死亡的主要因素[1]。此类疾病将成为心脏病学中主要研究的重要问题[2]。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患者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其临床发病机制与纤维化、钙化相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通常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其检出率高于普通诊断技术[3]。本研究旨在分析采用超声多普勒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显像特点并同时分析与高血压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行胸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的45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胸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为11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7±7.3)岁。纳入标准:主动脉瓣显示增厚≥3 mm,回声明显增强,瓣叶僵硬主动脉瓣钙化,瓣环、二尖瓣及左心室后壁呈现斑块回声明显增强,厚度为≥3 mm者则为二尖瓣与瓣环钙化。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风湿性心脏病等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患者。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Vivid E9心血管超高端彩超仪器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为S5-1,频率设置1~5 MHz。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采用M型与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并观察评估瓣叶的功能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诊断图像显示

数据显示,经GE Vivid E9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为110例,11例中患有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的为82例(74.5%),其中主动脉狭窄17例(20.7%)、主动脉瓣反流40例(48.8%)、二尖瓣反流伴轻微狭窄10例(11.0%),主动脉瓣反流伴狭窄19例(23.2%);超声心动图诊断图像显示:患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为46例(55.0%),包括收缩功能障碍19例(42.2%)、舒张障碍26例(57.8%)。图像显示主动脉瓣钙化增厚≥3 mm,回声增强,瓣叶出现僵硬状,可见瓣环处局部病灶发生钙化,瓣膜活动受阻,伴有关闭不全,见图1。二尖瓣钙化时图像显示二尖瓣前叶有局部病灶性钙化或斑块状回声增强,左心室后壁与二尖瓣后叶显著可见回声增强亮带,见图2。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生二尖瓣钙化与主动脉瓣钙化的超声显像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血流反流,见图3。

图 1

图 2

图 3

2.2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因素与年龄、部位的关系

纳入450例老年患者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为110例,发病率占24.4%。依据时间10年为单位将60~89岁的患者分为3组,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组患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P<0.001),见表1。不同年龄组患者发病部位分析显示,单纯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发病率显著低于单纯主动脉(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主动脉瓣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逐年升高而增加((P<0.05)),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段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比较

表2 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病部位比较[例(%)]

2.3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与患者本身文化水平、年龄无相关性(P>0.05);研究显示,有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者发生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者(P<0.05),见表3。

3 讨论与结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患有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概率逐年递增,其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目前,我国超声心动图技术在不断提高,患者发病检出率也随着增加。研究显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机制与年龄依赖二尖瓣瓣膜纤维化及主动脉瓣有直接关系,造成心脏瓣膜增厚,僵硬度增加从而发生钙化,导致瓣膜功能失调[4-5]。经二维声像诊断心动图显示,瓣膜局部多处显示强回声钙化,钙化病灶多分布于瓣环与瓣叶根处,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诊断显示瓣叶功能主要为关闭不全和瓣膜轻度、中度狭窄[6-7]。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要与心内膜炎瓣膜、风湿性瓣膜改变进行鉴别。风湿性病变对瓣膜可造成直接损害,发生主要部位为瓣膜边缘与瓣叶交界处,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瓣叶增厚范围扩大及交界处粘连、短缩,显示乳头肌与瓣下腱索亦累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图像显示瓣膜局部或弥漫的组织发生损伤,瓣叶发生穿孔、变性,感染严重者容易造成乳头肌与瓣下腱索发生断裂,超声图像明显可见瓣叶连枷样运动;风湿性与感染性瓣膜损伤严重者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需采取外科瓣膜置换术及瓣膜修复术进行治疗[8-10]。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诊断,可准确观察钙化部位、厚度、程度,并能准确的评估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是目前临床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最直接有效地方式之一[11]。

研究显示,年龄≥50岁的患者,瓣膜发生病变程度较轻且单纯累及主动脉瓣的陈旧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风湿性瓣膜病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均可检测出瓣膜是否增厚及交界性局部、瓣叶根部是否出现钙化,然后结合患者病史资料给予确诊[12]。研究证实,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导致心脏瓣膜承受血流机械应力损伤积累有关,在心脏瓣膜当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所承受的血流机械应力远超于其他瓣膜,因此,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发生钙化或纤维化的概率较大,从而引发退行性病变的概率增加,但主动脉瓣所承受的血流机械应力大于二尖瓣,故主动脉瓣的病变发生率高于二尖瓣[13]。本次研究数据显示,80~89岁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P<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结合二尖瓣(P<0.05)。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与血流机械应力损伤及患者年龄增长具有一定相关性[14]。

表3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发生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有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P<0.05);上述因素与人体代谢有直接关系,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可引发脂质代谢絮乱,从而导致脂质沉积损伤瓣膜,高血压患者因血流压力高于正常人,容易造成心脏瓣膜损伤[15]。因此,上述患者应采取科学的干预治疗,降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全文数据表明,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可有效提高此疾病的确诊率。

猜你喜欢
瓣叶瓣膜病主动脉瓣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Circulation:TAVI术后晚期瓣叶血栓常见,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退行性瓣膜病超声诊疗进展
二尖瓣瓣叶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