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研究

2018-11-26 03:08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住院

陈 娇

(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重要

病症,是一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生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应迅速减少,甚至导致中断而出现心肌细胞持续缺血缺氧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因溶栓治疗的广泛临床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已大大降低[1]。然而,心律失常是溶栓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干预的方式及效果,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8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实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56.24±2.53)岁。对照组中男性28 例,女性16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56.01±2.51)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1)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和家属头晕,心悸或气短很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征兆,若出现症状需立刻通知医生进行急救处理。(2)控制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尽量减少24 h内起床的次数,以便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安静。优化环境,把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创造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得到良好休息和促进康复。(3) 用药护理。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需加强用药护理,确保遵医嘱进行用药,告知患者和家属药物药理作用和服药剂量、时间等。(4)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士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给予必要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掌握疾病知识和辨认发病征兆,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5)康复训练。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后,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的计划,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治疗配合度(0~100分,得分越高则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治疗配合度越高);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再次梗死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QOL 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状态、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QOL 评分比较(±s)

组别 n 时期 焦虑心理状态 心功能分级 生活质量QOL评分对照组 44 护理前 58.32±0.21 3.32±0.21 58.38±0.21护理后 22.14±0.32 1.21±0.17 94.72±0.17实验组 44 护理前 58.81±0.21 3.35±0.21 58.95±0.26护理后 41.67±0.32 2.26±0.17 81.76±0.66

2.3 两组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治疗配合度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治疗配合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治疗配合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治疗配合度比较(s)

治疗配合度(分)对照组 44 10.44±2.12 82.78±3.57 82.37±3.13实验组 44 7.05±1.42 96.14±3.61 96.04±3.61 t 8.213 9.177 9.113 P 0.000 0.000 0.000组别 n 住院时间(d)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知识认知(分)

2.4 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再次梗死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与结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核心内容是将理论知识、患者期望和临床经验融入护理工作中[4-5],通过上述正确的护理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减少并发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医疗资源,确保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有机结合,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康复出院和减轻经济负担[6-8]。

本研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住院时间、认知、治疗配合度、心理、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配合度高,住院时间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住院
妈妈住院了
心功能如何分级?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