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的临床效果

2018-11-26 03:08冼志雁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监护仪区域性危重

冼志雁

(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广西南宁 530011)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防御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差,患上疾病的风险远高于成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生命健康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发达国家,公共卫生部门联合医疗机构,建立起了区域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让患病新生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获得最优医疗资源[1-2]。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m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NETS)是一种患儿接收单位主动将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主动迅速送到危重新生患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在新生儿救治水平提升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4]。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经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在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转运的360例危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2例,女性158例,胎龄28 ~ 43周,平均胎龄(39.05±1.24)周;出生体重<2 500 g者211例,出生体重≥2 500 g者149例;<24 h者278例,24 ~ 72 h者38例,3 ~ 7 d者7例,>7 d者37例。

纳入标准:(1)疾病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5-6]中的诊断标准。具体包括:早产而、低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心血管急症、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黄疸等症型,且网络医院不具备救治条件;(2)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批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儿家长无转院意向。

1.2 方法

(1)转运前准备工作的落实。在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构建之前,有必要落实好转运前准备工作。其中,转运工作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负责,配置24 h专线联系电话;接到转诊医院求助电话之后,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包括胎龄、出生羊水、体重、评分等情况;准备好相关转运设备,比如新生儿转运过程所需救护车辆、新生儿转运暖箱、呼吸机、监护仪以及负压吸引器等;此外,还包括血压计、微量血糖仪、气管插管导管、复苏囊以及相关急救药品等。

(2)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建立。以本院急诊科为中心点,建设覆盖周边区县的27家基层医院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转运半径为220 km,由专业儿科医生、急诊科护士、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及司机,组成新生儿转运团队,其中,医务人员需接受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新生儿复苏培训,全员接受新生儿转运培训,明确转运工作流程及执行标准,合理划分小组成员职责,明晰各个组员的责任。转运团队24 h待命,专用急救电话24 h开放,配置新生儿科床位60张,其中NICU新生儿床位12张。

(3)新生儿转运设备配置。为新生儿转运团队配置可移动使用的设施,具体包括:1 台福特江铃全顺转运救护车(JX5049XJHMCO),车上配置有各类急救设施的储备电源,1台戴维车载式转运保暖箱(ATOMV- 808),1 台车载式新生儿呼吸机 STEPHAN( F120 ) 、1台监护仪迈瑞( iMEC10),1个手握式脉搏血氧仪(美国燕牌2500型),MOOEL YX9325型负压吸引器、复苏设备,1个Broselow 急救包,配备各类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药品。

(4)新生儿转运程序。从接到新生儿急救电话后,转运程序开启。包括:①接听急救电话,明确患儿所处地址,了解其临床症状,初步评估病情,给予抢救指导,并全员开动,赶赴现场;②转运前急救。抵达现场后,全面评估患儿病情,采取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技术(PALS),监测患儿心率、血压、脉搏、体温、血样保护度等生命体征指标,给予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若患儿出现低血糖、惊厥、休克等不稳定状态,应给予对症治疗,确保转运安全。与家长沟通到位后,进行转运;③转运过程中。将危重新生儿以合适体位置于转运保暖箱中,做好固定措施,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做好全程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实施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措施,确保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稳定,直至完成医护交接,将其送入新生儿科。④NICU正确处置方法,及时对转诊患儿构建绿色通道,同时转诊护士在患儿到达NICU前30 min和病区取得联系,将接诊人员及设备准备好。

1.3 判定标准

统计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疾病症型,记录转运途中死亡例数,以及送入新生儿科救治后的情况,计算治疗总有效率[7-8]。

2 结果

360例危重新生儿均安全转运,途中死亡0例,在进入新生儿科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28%(343/360);其余患儿中,有6例转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7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见表1。

3 讨论与结论

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多以三级医院为中心点,向周边基层医院辐射形成转运网络[9-10]。一般来说,三级医院具备完善的NICU病房,以及完善的新生儿救治设施,比如说监护仪、保暖箱、呼吸机、监护仪、血气分析仪,能够有效抢救危重新生儿,维持正常通气,接受换血和新生儿外科治疗,能够为胜任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

表1 转运危重新生儿疾病分布情况[例(%)]

而通过转运网络的建立,三级医院主动承担了转运并救治危重新生儿的任务,缩短了患儿得到有效抢救的时间,降低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11-12]。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进行转运的危重新生儿,多为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等症型,这些患儿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低体温、低血压、低血糖、低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因此,转运团队的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患儿生命体征指标监测,规范转运流程,实施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措施,确保这些指标的平稳,提升转运成功率,为入院后的抢救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需要进行急诊救治的新生儿,及时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可以促进新生儿救治效果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360例新生儿均及时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进一步及时进行急诊救治,结果显示343例新生儿救治有效,有效率高达95.28%。由此可见,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可有效提升新生儿救治水平,保障新生儿生命健康,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病死率。

猜你喜欢
监护仪区域性危重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