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年投资收益率”巧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2018-11-27 10:12骆长琴
财会月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票面投资收益账务

骆长琴

一、引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者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是指债券投资[1]。初始确认时,应计算其实际利率,并根据实际利率确定其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实际利率是指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时所使用的利率。为了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明细科目有“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其中“成本”核算债券的面值,“利息调整”核算债券的溢价、折价及其摊销,“应计利息”核算一次到期还本付息债券应收而未收的票面利息。

但是,很多学者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疑惑,如摊余成本的含义、实际利率的含义、投资收益的计算、溢价折价摊销的计算。基于此,本文从债券投资的经济本质出发,分析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核算的内容,采用“年投资收益率”计算债券的年投资收益,并验证得到未来期间的“所得”折现到初始购买债券投资时“付出”的折现率即为“年投资收益率”,用本年收到的货币资金与本年投资收益的差额来表示溢价、折价的摊销。本文分析不仅反映了债券投资的经济本质,而且通俗易懂、清晰明了,以期为相关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思路

第一步,确定年投资收益率。年投资收益率为本年投资收益与年初债券投资成本的比率,即年投资收益率=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

财务管理学中年投资收益率的公式为:年投资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本文中的年投资收益率也是利润除以投资额,但对比可知,此处的利润为债券投资的年利润,即债券投资的年投资收益,投资总额为每年年初的投资成本,不是整个债券持有期间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与初始投资额的比例。虽然本文年投资收益率与财务管理学中的投资收益率在形式上有区别,但实质内容一致,都是此项投资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润为投资收益)与投资额的比例。

第二步,计算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总额。收益总额=得到(所得)-付出(所费),购买债券时“得到”为债券持有期间收回的货币资金包括债券的票面利息与到期收回面值,“付出”则为购买债券时支付的全部,包括购买债券支付的价款(公允价值)及交易费用。

第三步,计算本年投资收益额。首先,在债券持有期间“付出”与“得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收益总额确定了,收益率也就确定了。其次,计算年投资收益率,把未来期间的“所得”折现到初始“付出”时的折现率即为“年投资收益率”。最后,计算每年年初的投资成本,再乘以投资收益率,即为本年收益额。

第四步,确定本年收益是否全额收回并计算年末剩余投资成本。比较本年投资收益额与本年所得货币资金孰大孰小(由于应收利息能够快速变现,本年所得货币资金包含应收利息),从而判断出本年投资收益额是否全额收回及本年收回的投资成本(或者本年继续追加的投资成本)。

若本年投资收益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说明本年收益本年全额收回。

若本年投资收益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说明本年有部分收益未能变现,该部分收益可视为继续投资,即本年增加投资额=本年收益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

若本年投资收益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说明本年收益不仅已经全部收回,另外还收回了一部分初始投资成本,即本年收回的投资成本=本年所得货币资金-本年投资收益额。

综上可知:年末投资成本=年初投资成本+本年增加投资额(或者减本年收回的投资成本)。

第五步,到期收回剩余的本金。即到期收回债券的面值。

第六步,验证年投资收益率。即验证未来期间的“所得”折现为初始“付出”时的折现率是否为投资收益率。由于年投资收益率=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通过计算得到每年实际的投资收益率与未来期间的“所得”折现为初始“付出”时的折现率相符。

三、案例解析

例:甲公司于2014年1月1日购入1万张A公司同日发行的每张面值1000元的债券,面值总额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期限为三年,每年年末支付本年度利息,本金到期一次支付。甲公司支付价款1056.57万元,交易费用1万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现金流量图如下:

债券持有期间的现金流量图

从上图可知,甲公司投资此项债券的收益总额为93.43万元=得到(1000万元+50万元+50万元+50万元)-付出(1056.57万元)。初始投资1056.57万元的收回方式为到期时收回投资成本1000万元,另有56.57万元的投资成本体现在票面利息中,因为三年的总收益是93.43万元小于票面利息150万元,即每年收到的票面利息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本年的收益,一部分是本年收回的投资额。三年总收益为93.43万元,但是在计算每年的投资收益时不能把三年的平均投资收益作为每一年的投资收益,因为投资成本逐年有收回,每年投资成本不同,则年投资收益也不同。

1.计算年投资收益率。甲公司将此项债券投资的现金流折现:1056.57=50×(P/A,r,3)+F×(P/F,r,3),经测试,折现率为3%,即甲公司此三年债券投资的年投资收益率为3%。

2.计算各年投资收益的收回情况。下表为甲公司各年投资收益额、投资成本收回额及投资成本变动情况。

各年收益、收益收回额及投资成本变动情况 单位:万元

3.各年账务处理解析。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核算的内容。“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核算的是企业购买债券的投资成本。初始计量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账户核算初始投资成本,即购买债券的公允价值及交易费用;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本年投资成本的增加(本年追加的投资成本)或者减少(本年收回的投资成本),其余额为年末剩余的投资成本。

(2)初始计量时的会计处理。2014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A公司债券时的账务处理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1056.57;贷:银行存款1056.57。

由此看出,甲公司购买债券所有的花费(付出)构成债券的投资成本,将甲公司支付的1056.57万元全部确认为A公司债券的投资成本。另外,若购买债券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此部分支付的价款属于垫付的资金,很快能够收到,应计入应收利息,不构成债券的投资成本,本例不涉及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购买债券后,投资方获得定期收回票面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面值)的权利,为了体现债券的面值,采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户核算债券的面值,将购买债券时的投资成本与面值的差额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此账户的经济实质仍是债券投资成本的核算。购买债券时,若债券的投资成本与面值不一致(溢价或者折价购买),则债券在持有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与利息就会不一致,从而存在利息调整。

因此初始计量时的账务处理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成本)1000,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6.57;贷:银行存款1056.57。

(3)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

①2014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为:借:应收利息50;贷:投资收益31.70,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8.30。

收到利息时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50;贷:应收利息50。

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年投资收益率=1057.57×3%=31.70(万元),本年投资收益额增加记入“投资收益”账户的贷方。

本年所得货币资金=面值×票面利率=1000×5%=50(万元)

本年投资成本收回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本年投资收益额=50-31.70=18.30(万元)。本年投资成本已收回则投资成本减少,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贷方,其金额为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的差额,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的明细为“利息调整”。至2014年12月31日,此债券剩余的投资成本为1056.57-18.30=1038.27(万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账户在2014年12月31日的余额为1038.27万元。

②2015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为:借:应收利息50;贷:投资收益31.15,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8.85。

收到利息时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50;贷:应收利息50。

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年投资收益率=1038.27×3%=31.15(万元)

本年所得货币资金=面值×票面利率=1000×5%=50(万元)

本年投资成本收回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本年投资收益额=50-31.15=18.85(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此债券剩余的投资成本=年初投资成本-本年投资成本收回额=1037.27-18.85=1019.42(万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账户在2015年12月31日的余额为1019.42万元。

③2016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为:借:应收利息50;贷:投资收益30.58,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9.42。

收到利息时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50;贷:应收利息50。

收到本金时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1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A公司债券(成本)1000。

本年投资收益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年初投资成本=1050-1019.42=30.58(万元)

本年所得货币资金=票面利息+面值=1050(万元)

本年投资成本收回额=本年所得货币资金-本年投资收益额=1050-30.58=1019.42(万元)

4.验证年投资收益率。本文界定的“年投资收益率”为“本年投资收益额”与“年初投资成本”的比值,即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年投资收益率。把未来期间的“所得”折现为初始“付出”时的折现率作为年投资收益率,下文将通过本文案例进行验证:

2014年年投资收益率=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31.70/1056.57×100%=3%

2015年年投资收益率=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31.15/1038.27×100%=3%

2016年年投资收益率=本年投资收益额/年初投资成本=30.58/1019.42×100%=3%

通过验证可知,债券未来期间的“所得”折现为初始“付出”时的折现率就是该债券的“年投资收益率”。采用“年投资收益率”来替代“实际利率”的表述,对财务管理学知识较薄弱的学者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年投资收益率”也反映了债券投资与收益关系的经济内涵。

四、结论及研究意义

1.研究结论。本文以溢价购买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为例,采用“年投资收益率”分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对于平价购买债券、折价购买债券或购买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利用“年投资收益率”解析债券的会计处理,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

其共同点在于:①购买债券时付出的货币资金等于初始投资成本;②债券持有期间及到期收到的货币资金(持有期间收到的货币资金包括收到的票面利息与到期收回的面值),扣除购买债券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为整个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③每年的投资收益额为年初投资成本乘以年投资收益率。

区别在于:若平价购买分期付息债券,每年的投资收益与收回的票面利息一致,不存在投资成本的收回;若溢价购买分期付息债券,本年投资收益额会小于收回的票面利息(收回的货币资金),多收回的那一部分货币资金视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若折价购买分期付息的债券,本年投资收益额会大于收到的票面利息(收回的货币资金),有一部分收益本年没有收回,视为继续投资,此时投资成本增加;若购买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债券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均没有收回,视为继续投资,则投资成本增加。只有明白了上述投资成本的变化原理,才能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核算的经济内容。

2.研究意义。本文从理论上丰富了“投资收益率”的概念,所采用的“年投资收益率”是对财务管理学中“投资收益率”的一种创新式发展。它们的实质内容都是净收益与投资额的比率,财务管理学中的“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方案在某个正常年份的年净收益总额与方案投资总额的比率,而本文中的“年投资收益率”为债券本年的净收益与年初投资成本的比率。

本文提出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思路反映了债券投资的经济本质。“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反映了债券投资成本增加变动的经济内涵,账户名称中“投资”实质上核算的就是债券的“投资成本”。债券在整个持有期间的“所得”减去购买债券时的“付出”,即为投资债券的净收益,根据会计分期原则,准确地对外提供每个年度的经营情况,需要正确确认年投资收益额,即年初投资成本乘以年投资收益率。比较本年所得货币资金与本年投资收益额的大小,可以解释每年投资成本变动的原因。

本文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理解性原则。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无论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还是年投资收益的计算及投资成本的变动,本文的会计处理通俗易懂,能较为容易地被学习者和会计工作实务人员理解和接受。

猜你喜欢
票面投资收益账务
浅谈电力企业电费账务管理工作
2016年第三期、第四期储蓄国债发售
浅析融资租赁实务中承租人的账务处理
整理零花钱想到的问题
个人投资者财务知识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研究
解决账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