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醚化-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与PVA共混膜力学性能研究

2018-11-28 10:35徐珍珍祝志峰张朝辉何神涛
中国塑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辛烯断裂强度大分子

徐珍珍,祝志峰,张朝辉,何神涛

(1.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2.安徽工程大学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芜湖 241000)

0 前言

淀粉是一种多糖类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1],价格便宜,在大自然环境中易降解等优点,在造纸、纺织和塑料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2-3]。但由于自身结构上的原因导致它的膜具有“硬而脆”属性[4],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业上的各种特殊要求。为克服天然淀粉的上述缺点,增大膜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显得尤其重要。研究表明对淀粉进行化学改性或采用淀粉与PVA共混是提高淀粉膜韧性的有效手段[5]。

QAS是一种通过化学改性得到的新型淀粉衍生物,它是先将淀粉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进行醚化反应,合成季铵醚化淀粉,再将季铵醚化淀粉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反应而制得。由于在淀粉分子链上同时引入阳离子基团与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团,干扰了淀粉大分子羟基间的相互缔合,分子间作用力降低,膜韧性增加。PVA具有优良的成膜性,且其膜具有“坚而韧”的属性[6],同时PVA分子中羟基能与淀粉大分子羟基发生氢键缔合,从而减少淀粉大分子羟基间的相互缔合,对淀粉膜起到增塑作用[7],因此,通过PVA与QAS共混有望得到性能优良的膜。然而,目前对PVA与QAS共混膜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研究QAS/PVA共混比和PVA结构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提高QAS/PVA共混膜的使用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玉米原淀粉,食品级,黏度为53 MPa·s(质量分数为6 %,95 ℃保温糊化1 h),山东恒仁工贸有限公司;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工业品,质量分数为60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辛烯基琥珀酸酐,分析纯,杭州中香化学有限公司;

无水硫酸钠、氢氧化钠、氧化钙、盐酸、乙醇,分析纯,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IRPrestige-21,日本岛津公司;

X射线衍射仪(XRD),D8,德国布鲁克公司;

电子单纱强力仪,HD021N,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4800,日本日立公司。

1.3 样品制备

季铵醚化淀粉的制备:玉米原淀粉黏度较大,使用前需按文献[8]的方法进行酸解降黏处理(黏度降为9.0 MPa·s)。将干重240 g酸解淀粉分散于含有24 g无水硫酸钠的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40 %的淀粉乳,将其转移至三口烧瓶中,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11~12,装上搅拌装置,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到50 ℃,搅拌条件下加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等摩尔混合2 min);10 min后再向反应体系加入30 mL含有2 g氧化钙的水溶液,在50 ℃和搅拌条件下反应6 h。反应结束后用稀盐酸中和,再经过滤、反复洗涤、干燥、研碎、过筛,即可制得季铵醚化淀粉;

QAS淀粉的制备:将干重180 g季铵醚化淀粉分散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40 %的淀粉乳,将其转移至四口烧瓶中,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8.5~9,装上搅拌装置,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到35 ℃,搅拌条件下滴加辛烯基琥珀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5倍);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保持反应体系的pH值在8.5~9,3 h内将辛烯基琥珀酸酐均匀滴加完毕,再继续搅拌反应0.5 h;反应结束后用稀盐酸中和,再经过滤、乙醇-水溶液(体积比70∶30)反复洗涤、干燥、研碎、过筛,即可制得QAS淀粉;

共混膜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QAS(阳离子取代度为0.015,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取代度为0.036)分散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6 %的淀粉乳,将其转移至三口烧瓶中,装上搅拌装置,温度升到95 ℃后保温1 h,将其与煮好的同质量分数、同温度的PVA浆液根据所需比例搅拌混合,冷却混合浆液至70~80 ℃后平铺于聚酯薄膜上,在自然条件下晾干成膜。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QAS取代度的测定:按文献[9]的凯氏定氮法测定季铵醚化淀粉的含氮量,再根据含量氮计算阳离子取代度(DS1):

(1)

式中N——季铵醚化淀粉的含氮量, %

N0——酸解淀粉的含氮量, %

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取代度的测定:按文献[10]的方法,将干重2.0 g的QAS置于250 mL烧杯中,用10 mL 90 %的异丙醇溶液使其润湿,吸取2.5 mol/L的盐酸-异丙醇溶液15 mL,加入并淋洗烧杯壁上的淀粉试样。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 min,用量筒加入90 %的异丙醇溶液50 mL,继续搅拌10 min,用布氏漏斗过滤淀粉试样,用90 %的异丙醇溶液反复洗涤直至洗出液无氯离子(用0.1 mol/L硝酸银溶液检验);再将淀粉试样移入500 mL烧杯中,用量筒加入蒸馏水至300 mL,于沸水浴中加热搅拌20 min,加质量分数为1.0 %的酚酞指示剂2滴,趁热用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用干重2.0 g的季铵醚化淀粉做空白实验;根据式(2)~(3)计算辛烯基琥珀酸酯基取代度(DS2):

(2)

(3)

式中W——QAS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基质量分数, %

V1——季铵醚化淀粉需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2——QAS需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mL

M1——季铵醚化淀粉质量,g

M2——QAS质量,g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FTIR测定: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QAS和酸解淀粉进行红外光谱测定,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

共混膜结晶度测定:将制备好的共混膜在温度为20 ℃、相对湿度为65 %的条件下平衡24 h,用XRD进行共混膜结晶度测定,测试电压为40 kV,电流为40 mA,扫描范围为5 °~60 °;

共混膜力学性能测定:将制备好的共混膜在温度为20 ℃、相对湿度为65 %的条件下平衡24 h后,制成长度、宽度分别为220、10 mm的长方形;用厚度仪测定共混膜厚度,每种共混膜测定20次;用HD021N强力机定速拉伸共混膜,测定其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定速拉伸共混膜时,上下夹头初始距离为100 mm,拉伸速率为50 mm/min,每种共混膜测定20次;根据式(4)计算共混膜的断裂强度;

(4)

式中Q——共混膜的断裂强度,MPa

P——共混膜的平均断裂强力,N

K——共混膜的宽度,mm

D——共混膜的平均厚度,mm

共混膜表面形貌表征:在真空条件下对共混膜表面喷金,用SEM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貌,加速电压为5 kV。

2 结果与讨论

2.1 FTIR分析

如图1所示,QAS除具有酸解淀粉的特征吸收峰外,又产生了3个新的特征吸收峰。QAS在1 47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是由C—N伸缩振动产生的[11],此吸收峰的存在表明淀粉分子链上成功引入了季铵阳离子基团。在1 572 cm-1处产生的特征吸收峰是由于酯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此峰是羧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12];在1 724 cm-1处产生的特征吸收峰是由于酯羰基的伸缩振动[13],这2处吸收峰的存在表明淀粉分子链上成功引入了酯基。

淀粉种类:1—酸解 2—QAS图1 淀粉的FTIR谱图Fig.1 FTIR spectra of ATS starch and QAS

2.2 共混膜结晶度分析

采用Herman法测定淀粉浆膜的结晶度[14],如图2所示,QAS/PVA共混膜结晶区面积明显比QAS膜小,因此,QAS/PVA共混膜的结晶度比QAS膜的结晶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PVA分子中的羟基能与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形成氢键,从而削弱淀粉大分子羟基间的相互缔合程度,淀粉大分子间作用力和有序排列程度减小,因而共混膜的结晶度降低。共混膜结晶度的降低,这对提高共混膜的韧性非常有利,故PVA对淀粉膜能起到增塑作用。

浆膜种类:1—QAS膜 2—QAS/PVA共混膜图2 共混膜的XRD谱图Fig.2 XRD patterns of blend film

2.3 QAS/PVA共混比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如表1所示,QAS/PVA共混能改善淀粉膜“硬而脆”属性,随着QAS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QAS/PVA共混比为50/50时,断裂强度达到最小值。

QAS/PVA:(a)30/70 (b)50/50 (c)70/30 (d)100/0图3 不同共混比的QAS/PVA1799共混膜SEM照片Fig.3 SEM images of QAS/PVA1799 blend films with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由于PVA膜的韧性强于淀粉膜,因此增加QAS含量,减小PVA含量必然会使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减小;另外,增加QAS含量,减小PVA含量必然会削弱PVA对淀粉膜的增塑效果。因此,随着QAS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但淀粉与PVA不是热力学相容体系,QAS/PVA共混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分离情况[15]。如图3所示,随着QAS在共混膜中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相分离程度先增加后减小,表现为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QAS/PVA质量共混比为50/50时,共混膜的相分离程度最严重,相畴最大,QAS与PVA分子链段间的相互扩散程度最低,界面分子间作用力最弱,此时共混膜的断裂强度最小。

表1 共混比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Tab.1 Influence of the blending ratio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 film

2.4 PVA结构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如表2所示,随着PVA聚合度和醇解度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随之增大。PVA聚合度增加时,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也会增加,从而提高淀粉与PVA分子间的作用力,共混膜的断裂强度随之增大。PVA醇解度增加时,则PVA分子具有的羟基数也会增加,PVA分子中的羟基以及PVA分子中羟基与淀粉大分子羟基更易发生氢键缔合,同样也会提高淀粉与PVA分子间的作用力,共混膜的断裂强度随之增大。PVA醇解度增加时,PVA分子具有更多的羟基,这些羟基能与淀粉大分子羟基发生氢键缔合,从而减少淀粉大分子羟基间的相互缔合作用,对淀粉膜起到增塑作用越强;此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PVA0588、PVA0599、PVA1788、PVA1799的断裂伸长率依次增加[16],因此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随着PVA聚合度与醇解度的增加而增大。

表2 PVA结构对共混膜(QAS/PVA=50/50)力学性能的影响Tab.2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PVA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 film

3 结论

(1)QAS/PVA共混膜的结晶度比QAS膜的结晶度有所降低;共混膜结晶度的降低,这对提高共混膜的韧性非常有利,故PVA对淀粉膜能起到增塑作用;

(2)QAS/PVA共混能改善淀粉膜“硬而脆”属性,随着QAS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当QAS/PVA共混比为50/50时,断裂强度达到最小值;

(3)随着PVA聚合度和醇解度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随之增大。

猜你喜欢
辛烯断裂强度大分子
1-辛烯-3-醇对HT22细胞的神经毒性
1-辛烯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大分子高效原油破乳剂研究与应用
PBS纤维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正丁醛缩合制辛烯醛的两种工艺对比研究
新型高弹涤纶仿棉纱线的开发和生产
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热熔性能研究
“生物大分子”概念及包含的物质种类辨析
半柔性大分子链穿越微孔行为的研究
次氯酸钠溶液对羊毛束拉伸强度的影响